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区新鲜事     
《社区》2011,(19):20-21
社区有个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家住杭州市新金都城市花园6岁的小豆豆在这个夏天里喜欢上了倒垃圾的任务,家里一有垃圾,小家伙会一边督促奶奶将垃圾分  相似文献   

2.
翟倩 《社区》2010,(25):37-38
“你的垃圾是厨余垃圾,应该扔在这里。”“姑娘,你今天的垃圾可没分好,下次得注意了啊。”“今天您垃圾分得不错!”胸前挂着标牌,手上戴着手套,胳膊上套着袖标,站在枣营北里小区内的垃圾桶旁,一边看着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一边记录,嘴里还跟居民唠叨着,这就是王凤琴成为垃圾分类指导员之后每天必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薛立永 《社区》2012,(24):45-45
现在社会上评选的各种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很多,可“邻里形象大使”这个称呼也许您尚未听说过,我的姥姥就被邻居们尊称为“邻里形象大使”。这个尊称的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薛立永 《社区》2012,(16):45
现在社会上评选的各种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很多,可"邻里形象大使"这个称呼也许您尚未听说过,我的姥姥就被邻居们尊称为"邻里形象大使"。这个尊称的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爱管闲事的热心肠姥姥已86岁高龄,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为此邻居们都善意地称她为"事  相似文献   

5.
《社区》2013,(1):21-21
“我是绿色垃圾桶,爱吃剩菜和利饭,瓜皮果壳当零食,厨房垃圾交给我”“嗨,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危害大,千万不要随便扔,找我红色垃圾桶”……目前,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社区祠堂巷小区里,由社工和保洁员装扮的红、黄、蓝、绿四个会“走路”的垃圾桶,一边说喝着自编的《垃圾分类歌》,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实施。这个条例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标志性意义:在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比如,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24日)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在网上引发了热议,不少人纷纷  相似文献   

7.
在指出科学分类是垃圾资源化利用首要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自身的变化规律、处理技术要求和居民的可接受程度,指出应将垃圾干湿分类收集,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的构想,即设立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三个子系统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8.
垃圾分类的概念从1996年被引入中国至今,已经过了将近15个年头。但调查显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垃圾,有近七成没分类就直接放入了垃圾桶中。有没有更好的可操作性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从本刊读者的来信中。不乏一些充满智慧的金点子。本期选登一部分。我们希望读者朋友继续关注这一话题。积极参与到其中,讲述您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并提出您的建言。  相似文献   

9.
十六月 《新少年》2023,(6):38-39
<正>城市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如果随意丢弃,不仅影响市容,还会污染环境。如果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垃圾分类利用和降解,则会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做下面的选择题,你会对垃圾分类有更多的了解。1.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四类,通常情况下,除了文字标识,还会配合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来区分。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的形成与社会情境息息相关,社会情境在引导和塑造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鉴S-O-R理论,以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建立社会情境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影响的概念模型。基于所采集的南昌市309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政府政策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规范影响不显著;自我价值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价值影响不显著;自我价值分别在政府政策和社会规范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使用填埋法处理农村垃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解决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垃圾从源头分类。垃圾分类在农村切实可行,最主要因素是责任主体明确:垃圾产生者、垃圾收集者、分类监督者的责任都明确。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是适合农村的垃圾分类方法,这使得垃圾分类在农村简便易行。政府及时跟上"垃圾分类后续处理工程"的建设,才能确保农村垃圾分类真正推行。农村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12.
垃圾分类是环境友好型的垃圾处理方法,开展垃圾分类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海淀、石景山、东城、西城区的8个分类试点小区的280名居民的问卷访谈,获取了居民的人口基本特征、垃圾分类获悉方式、垃圾分类认知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阐述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确定。研究表明,北京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高,但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差异,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其认知度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如平 《社区》2008,(23):45-45
前几年,我曾到德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到了异国他乡,就得入乡随俗。拿倒垃圾来说,德国人是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我特意买了几个垃圾桶放在公寓,在桶的外面贴上垃圾类型的标签。那天,我拎着三个分别装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资源型垃圾的垃圾袋,来到指定的垃圾摆放点,不料被管理人员拦住了。我不解地问:“我是严格按垃圾分类的要求倒垃圾的,难道有错吗?”他看了看我的垃圾袋说:“分类准确无误,但是您倒垃圾的时间不对,这里只允许每周一、周四的晚上9点以前倒垃圾。”  相似文献   

14.
摘要: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社会组织因其在实现社区垃圾分类有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广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社会组织究竟如何开展社区垃圾分类仍缺乏深入的揭示与归纳。从政策介入与社区类型两个维度构建出社会组织行动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并以过程追踪方式对爱芬环保介入的四个不同类型社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及选择逻辑。研究发现:(1)相对于政府的强制性,社会组织的柔性和灵活性更能够在社区动员中不断调适其行动策略来适应不同情景,进而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2)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经历了从说服、参与、赋能到授权的转变,在参与方式和内容上发生显著变化;(3)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具有权变性,受政策介入和具体情境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分类精细,回收及时。大的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是破解“垃圾围城”和提升城市社会文明的重要举措,对垃圾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武汉市近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调查发现,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进入强制分类时代,但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仍然存在体系运行不畅通、强制政策难以有效落地以及社区居民行动意识匮乏等实践困境。因此,完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逐步推进源头垃圾分类;细化垃圾分类政策内容,丰富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提高居民自愿分类动力;真正构建科学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温州垃圾分类已提倡多年,成效初显。但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垃圾数量也随之上升,垃圾处理问题一直都存在,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仍然较大。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有环保意识但行动上的参与度不高、垃圾分类知识不足;垃圾分类推进速度较慢,相关机关部门分类意识还不够;政府配套设施不健全,混投混运问题严重,分类效果受到市民质疑。  相似文献   

18.
《女人世界》2006,(8):93-93
2006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继续秉承“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贯宗旨,在“九州共语,四海同音”的宣传主题下,举行规模盛大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全国20余个分赛区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名为“省推普形象大使”称号的前12名优秀选手将汇聚北京,参加2006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总决赛。  相似文献   

19.
阶层认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与“行”存在巨大鸿沟,探究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成为重要问题。基于“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阶层认同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检验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内在机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阶层认同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同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体现出中介效应;环境价值观不仅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并通过环境行为控制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提升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培育节约环保习惯,可以增强环境责任意识,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通过树立典型模范人物,增强阶层认同感,提升对环境满意度,为培育公众垃圾分类的自觉、自愿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智慧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有效清运需求,基于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和垃圾分类现状,根据国家现行垃圾分类政策,简要分析垃圾处置及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特性,讨论生活垃圾分类清运管理难点,提出生活垃圾智能清运方案,构造有效合理的环卫垃圾分类交叉集中处理清运管理新模式。通过清运大数据管理,在提高清运效率的同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清运链条的全周期分类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