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宝民 《老友》2012,(3):9-9
有一回,女作家萧红应邀到鲁迅家吃饭,许广平从街上的一家福建菜馆要了一碗鱼丸子。吃饭的时候.海婴最先夹了几个丸子放到自己碟里.然后开始吃,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于是夹起一个来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海婴吃了这个以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严厉地斥责海婴。见此情形,鲁迅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  相似文献   

2.
追述20年前随同海婴先生访问日本的经过,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鲁迅先生的崇仰之情。  相似文献   

3.
冯骥才 《社区》2011,(35):16-17
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4.
《答客诮》一诗的写作时间,有两说:一、据《鲁迅书简补遗》记载,先生曾将它写成条幅赠日本医生坪井,条幅末题:“未年之冬戏作,录请坪井先生晒正,鲁迅。”未年乃辛未年的简称,即一九三一年.因此,断为一九三一年冬的作品。按:坪井是日本在上海开设的筱崎医院的医生,曾给鲁迅的孩子海婴治痢疾,因而先生与之常有交往。但查一九三一年冬和此后《鲁迅日记》,均无赠诗坪井的记载.而坪井来鲁迅家为海婴治病和鲁迅携海婴往筱崎的医院就医的记载有数十处之多,却皆在一九三二年五月以后,治痢疾一事在一九三二年六、  相似文献   

5.
那子 《北京纪事》2015,(4):68-71
先天条件不足被拒之门外
  如今的黄豆豆被誉为“中国跳舞跳得最男人的舞蹈者”,这是他多年坚持梦想、不懈努力的结果。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曾这样评价黄豆豆:“我一直想找一种音乐的视觉,而他的身体就是节奏,让我有种在大海里捞到针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1,(7):23-23
1.wearing two hats同事朋友聚会,少不了相互介绍。先生在向我介绍他的同事Larry时,说他可是个大忙人,“Heiswearingtwohats.”我说,你开什么玩笑,他根本就没戴帽子。Larry一直以笑作答,倒是先生察言观色,知道我不懂,便帮我找台阶下。原来,先生是指Larry除了在医院某一部门担任要职之外,还有自己的生意,就是说Larry身兼两职,而不是真的戴了两顶帽子。  相似文献   

7.
走近曾宪梓     
手术中,他感觉自己经这了一个长长的隧道,进入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世界……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应曾宪样先生之邀前往他在香港的寓所作客。在经过从跑马地到九龙塘长长的市区大道之后,我们来到了一处门前建有网球场的院落,到达了曾先生的宅第。他的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豪宅”作为市值几十亿元的国际知名品牌金利来的老板,曾宪祥先生身家极其优厚,但是,他的家却并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豪宅”,而只是一处在香港比较普通的院落。乳白色的二层建筑显得非常高洁、典雅、素朴,无论室内室外均丝毫没有雍荣华贵、富丽堂皇的感觉。得益于…  相似文献   

8.
我的日本研修老师卢昌华坐落在东京饭田桥旁边的一家饭店是我赴日研修的单位,在这里我认识了我的研修老师、饭店总经理─—重田英次先生。这是一位严格而又慈祥的先生。他个头不高,身材微胖,慈眉善目,圆圆的脸上经常透着思考。他虽已花甲之年,但走起路来很有精神,给...  相似文献   

9.
蔡轶 《金陵瞭望》2006,(12):22-22
6月的南京虽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但中午的火热依然让记者感觉抵挡不住高温。大约11点半.我来到鼎业集团。在大厦前偌大的广场中央,一位30多岁的中年汉子正站立在一尊花岗岩石雕刻的奔牛旁边.不时擦着额头上的汗水。随行的人员告诉我.他就是陈脉林.  相似文献   

10.
马筝 《东方论坛》2009,(6):125-126
淡蓝色的封面,素雅的包装,房福贤先生的新书《齐鲁文化形象与百年山东叙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1月版)给我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是一本需要坐下来思考品读的学术专著,需要去除眼花缭乱的时尚书籍带给人们的浮躁之气。本书是房先生从2004年就开始思考的“文化山东”这一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也是他多年大学讲堂上与学生对话交流而产生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1.
蓝色随想     
在五彩斑斓的颜色中,我最喜欢蓝色,它既像一片海又像一片天,更像是我那多苦多难的父亲。因为透过他温情的双目我常常看见一片纯洁而又无比浩大的天宇,它一直是我精神的寄托与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前些天回去看望父亲,父亲非常高兴,他说我上了一天班累了,让我先休息一会儿,他这就为我做饭。我在父亲的卧室里歇着,感觉有些无聊,于是便看父亲床头的小说,我随手翻了翻,无意中翻出了父亲的鸡年计划书。父亲退休前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工作严谨、认真,做项目有计划、有步骤。退休后父亲依然保持着井井有条的生活作风,做许多事都  相似文献   

13.
北京,阳光怡人的安静午后,中国保健协会简约的办公室里,曾经因数次骑自行车远征而闻名的朱康年并未因他的传奇经历而令人感觉遥不可及——淡定从容的话语背后,沉潜的激情和锋芒依然给人以感染和震撼。  相似文献   

14.
《小康生活》2005,(8):70-72
早春的一天下午,我和福尔摩斯先生散步回到贝克街房子,进来拜访的是一位高大的年轻人,衣着整洁考究,但语无伦次,呼吸急促,他声音颤抖地向我们叙述了令他尴尬而痛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我国首款探月题材贵金属产品——《嫦娥奔月》黄金雕塑和金银纪念章。11月16日,我在朝阳公园内的金台艺术馆见到了《嫦娥奔月》黄金雕塑原型的作者——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画家、雕塑家袁熙坤。我与袁熙坤先生是多年的好朋友,我称他为"猴哥",因为他1944年出生于昆明,属"猴"。说着一口的"云南普通话"。别看他年近七旬,但是他的"精气神"绝不输给年轻人,说话时依然目光炯炯,走起路来依然神采奕奕。  相似文献   

16.
切尼七岁那年冬天,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昏迷不醒,唯一的亲人外公在野地里发现了他,醒来后感觉胸部疼痛难忍,在好几个资深医生反复检查后,依然找不到问题所在,他们说可能是有一种坚硬的物质撞击了切尼的胸部,致使他的神经产生了一种紧迫感。  相似文献   

17.
“我是活实!”——一这是翁偶虹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翁先生生前对我说过何止千句万句,但在他去世後逐一回忆,还是这句话首先“跳”了出来。在我调进中国京剧院的时候,翁先生已经退休,他的关系早就放在街道上了。他从不来剧院,因为这时他已经不写剧本,而专。O写回忆京剧的文字了。但是,我对翁先生一宜是心仪的,从SO年代看他的《响马传入到80年代初看他的《锁麟囊入我都一宣猜想:这位编剧翁偶虹,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读过他不少谈创作的文章,其中讲过他编剧的一些方法,诸如“草蛇灰线法”、“背面敷粉法”、“费匣弓箭…  相似文献   

18.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19.
杨海亮 《21世纪》2010,(11):20-20
说到胡适先生,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这话给人的感觉是,似乎谁都和胡适沾点亲,带点故。不过,胡适的心是温和的,他的世界是平和的,他可以和各色各样的人交谈、来往,这都是无须争议的。  相似文献   

20.
学深似海,终至是悟。魏宇平先生已是耄耋之年,然其神清气爽,学养之丰瞻,志趣之雅洁,为人之豁达乐观,人生悟境,令人瞩目而难以忘怀。世代书香家庭熏陶他成为一代书法大师。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曾使他彷徨不定,但对书艺的无限执著,却使他最终坚定了人生的路在风景绮丽的梵净山下,有一座宁静而又秀丽的小城,是为贵州省印江县。1917年,魏宇平降生于此。印江素称书法之乡。魏宇平的叔父魏幼安、长兄魏经略受教於贵州书坛名宿严寅先生。严寅的书法,颇受慈禧太后赏识,他曾为“颐和园”题匾。名师出高徒,两人均极擅书法,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