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季楠 《社区》2011,(17)
每到中秋佳节,银蟾秋皎,秋光醉人,金风送爽。桂花十里飘香,沁人肺腑。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山海经》中就有招摇之山,其上多桂的记载。食疗保健学家指出,这小小的桂花不但是美食的好材料,还是天然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2.
唐跃富 《小康生活》2002,(11):18-19
桂花,属常绿阔叶小乔木,学名岩桂、木樨,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人秋以后,桂花盛开,十里飘香,又名“十里香”。桂花适应性强,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主要栽培技术:(一)繁殖:桂花的繁殖方法很多,播种、嫁接、压条、扦插都可。播种法从出苗到开花年限太长,家庭培养一般少用。嫁接苗当年就可开花。靠接可在夏季进行,劈接可在早春未发芽前进行。长江流域进行舌接可在冬闲时室内进行。  相似文献   

3.
秋风送爽,玉露生凉,又是赏桂时节,在那片片茂密的桂花林里,我们倾心感受着香飘云天外的桂花悠远韵味。古人赞桂花是"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自古以来,赞美桂花的诗句真是浩如烟海,分外动人。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  相似文献   

4.
南京桂花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卤”盐水鸭店到拥有19个市外公司、300多个连锁网点;从年产销桂花鸭8万只到如今的近600万只;从亏损100万元到年销售额达2.7亿元。桂花鸭的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45%发展速度稳步递增。 在桂花鸭集团,总经理姚晓梅介绍说,南京是全国著名的盐水鸭之乡,而桂花鸭的产量占南京盐水鸭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在同类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桂花鸭为什么稳操胜券,产品一直畅销?“桂花鸭”的超常规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浓厚兴趣,誉之为“桂花鸭”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回归自然”的感召下,食用花卉的地方越来越多,在山东一些地方,就有桂花圆子、桂花瘦肉汤、桂花煎饼;菊花肉片、菊花鲈鱼、鲜菊花汤;槐花鸡蛋片、槐花肉片,槐花煎饼等。在广东,就有菊花凤骨、大红菊。在上海就有荷花栗子、桂花干贝、茉莉汤。还有一些地方推出的兰花鸡丝,留兰香花拌平菇、茉莉  相似文献   

6.
失落在秋     
夏季退隐,伴随着秋风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金色的秋天,但不幸的是哥哥却有了一个失落的秋。八月的下旬,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桂花的芳香,人们的脸上也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田野上,人们辛勤耕作,收获着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我漫步在幽静的公园里,远离了喧嚣,去倾听秋的气息。 放眼望去,“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淡淡的花香在空中酝酿誓……苍翠欲滴的树已然换上了秋装。桂花飘香,是的,它没有一身艳丽的罗裙,但带来了阵阵芬芳。因此它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可谁,曾去瞟一眼那衬托着鲜花的绿叶呢?是啊!它太普通了,满树都闪动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A………………“哟,这不是土根家的小铃铛吗?几年不见,都认不出来了!”我和夏威夷在超市里买东西,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我回头一看,是同村的桂花婶婶。桂花婶婶怎么会来省城呢?“我在东塘一个老师家当保姆。”桂花婶婶话匣子一打开就合不上,“真是女大十八变啊!漂亮得跟明星一样。土根真是好福气!这是男朋友吧?多俊啊!”好不容易等桂花婶婶说:“我要回去做饭了,小铃铛,再见!”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夏威夷冲我做鬼脸:“小铃铛,以后我也叫你小铃铛。”我红着脸:“夏威夷,你再说我就不理你了!”我叫杨梅红,小铃铛是我的小名。我讨厌我的小名,更讨厌别人叫我“土根家的小铃铛”。我努力考进大学,努力留在这个城市,就是希望远离那个熟悉的村子,远离那些知道我是“土根家的小铃铛”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解秋 《社区》2008,(27):33-34
“处暑”之后,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会逐渐下降,所以,处暑就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相似文献   

10.
宋玉《九辩》颇受阴阳学说影响,“四时”和“四方”所构成的“阴阳-四时”体系是宋玉“悲秋”主题的哲学基础。这一体系对其“悲秋”主题有莫大影响:一是“秋”在被纳入“四时”体系的过程中,完成了“政治化”与“哲学化”的转变,大大丰富了“秋”的内涵;二是在“四时”体系发展的过程中,“秋”与“忧情”“愁言”产生关联,“秋日”言“愁”成为一种顺应时令的情感表达方式;三是《九辩》中主人公“逆时而动”的情节,将“悲秋”主题升华到了哲学的层次,展现出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得好:八月桂花遍地香。闻到花香,我想起两年前爸爸买回了这株桂花树时的情形。当时,我想:“这棵不起眼的小苗苗枝叶单薄,能开出花吗?”可现在我家的桂花已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啦!你看,这一朵朵鹅黄色的小花,四片花瓣的中间,是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黄色花蕊。从花蕊中散发出一缕缕沁  相似文献   

12.
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结合古文献资料及前人研究对月中“桂”进行了考证,认为月中“桂”及吴刚所伐之“桂”最初意象均应为樟科肉桂。“桂”是由“圭”孳乳派生出来,而“圭”文化本原就是象征繁衍生育的蛙崇拜,“桂”与月文化及其主要元素都表现出深度的契合性,“桂”入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唐宋时期,中秋节的形成促使月中“桂”逐渐从“肉桂”变形成“桂花”,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走下仙界,被人逐渐认定为木犀科桂花。  相似文献   

13.
桂林三问     
桂花飘香时节,我们取经海南“南繁科学研究院”,来到“山作碧玉簪,水似青罗带”的桂林学习。  相似文献   

14.
1.“八月秋高风怒号”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下简称《歌》)中有一句“八月秋高风怒号”.“秋高”二字,《唐诗一百首》注为;秋深.其实,八月,当属中秋,非秋深也.这里的“秋””,当指秋高;“高”,应是高阔.熟语中的“秋高气爽”,即“秋空高阔,空气清爽”之义.陆游诗“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观长城图》)中的“秋高”,与本诗中的“秋高”义同.这样,“八月”句可译为:八月的秋空辽远高阔,不料狂风突起,呼呼号叫.2.说“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塘坳”二字,《杜诗百首》和《唐诗选》注为:低洼积水的地方.我认为,塘与坳不是一个词,亦不指同一处所.这里的“塘”指“百花潭”,而“坳”,是指岸边地上低洼处.这样,才恰与上句“茅飞渡江洒江郊”相贯通.  相似文献   

15.
秋是文学作品中最具诗意的季节,秋是古代文学作品描写的主题,古代文人习惯伤春悲秋,虽然“悲秋”是文学作品的主流,但是也有许多“喜秋”作品存在。  相似文献   

16.
缪士毅 《山西老年》2010,(12):46-46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梅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梅花有关,在这踏雪探梅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梅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梅的情趣。明代才子解缙曾撰有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中的"蒲"、"桃"恰与"葡萄"谐音;下联的"梅"、"桂"又与"玫瑰"谐音。同时,"蒲叶桃  相似文献   

17.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11,(17):62-63
近日,有一件让南京人扫兴的事,久负盛名的“盐水鸭”上了各大网站的新闻黑榜。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搅乱了南京的盐水鸭市场,这不仅影响了南京“鸭都”声誉,也让正宗名牌受到伤害。在“鸭都”美誉面前,我们不仅要保护桂花鸭的名声,还要珍惜、维护南京积淀了千年的“鸭文化”——  相似文献   

18.
"瑟瑟"定谳     
古今学者对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之“瑟瑟”的解释,长期以来争论不已,形成了三种不同意见:或认为是形容“色之碧”,或认为是写“陨落貌”,或坚持认为是写萧瑟之声响。根据“案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的训诂原则,经过分析与考察,可以确定“枫叶荻花秋瑟瑟”之“瑟瑟”系状声之词,是为正解。  相似文献   

19.
凡文章,包括古文在内,都有“文眼”。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牧《阿房宫赋》的文眼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喜欢写秋。在毛泽东诗词里,有21首写于秋,有8首直接写秋。毛泽东写秋。妙笔生花,独树一帜,表现了一代诗圣的高超技巧、崇高境界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本色。毛泽东诗词中对秋的妙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表现壮美景色《沁园春·长沙》(1925年)上半闹着重写景。“独立筹秋,湘江北去,杨子洲头。”在词的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县于天高水长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间争流。”在澄澈碧绿的江面上,千帆竞发.百场争渡。仰望:“日击长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