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大一时我选了一门听着比较新鲜的课一创意写作:成为作家。当时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成立不久,是国内首家这样的机构,出于对写作的热爱,我选了这门课。由于是中文系选修课,我思量着选课学生应该不多,怎料一进教室门,底下黑压压一片,寻寻觅觅之后才在后边找到一座。刚落座,又有十多位同学搬来隔壁教室的椅子涌入。我心中疑惑:选课时额定人数是50人,现在教室里绝对不止50人啊!而后方知选课系统已经挤爆,不少没选到课的同学干脆来旁听。授课老师是许道军副教授,老师一袭白衣、风度翩翩,他强调:这门课没有论文,没有考试。我一听张大嘴巴——这在其他课程上简直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2.
博弈论真的管用吗?比尔·贝利切克的爱国者队尝到了甜头。如果你觉得博弈论太深奥而不感兴趣,不妨听一听这门学科的大师之一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的一个小故事。他刚刚由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多年前,一群大学生 (包括敝人在内)在哈佛上他第一堂课的时候,谢林开始滔滔不绝讲述这门课的要求有多么严格。学生开始一个个开溜。他进一步谈到他规定的刻  相似文献   

3.
回家     
美国哈佛大学近日在上海招生,上海复旦附中的一个名叫汤玫捷的学生最终被哈佛选中,成为全球极少量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优秀学生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宝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2):I0030-I0030
二十多年前,迈克尔·桑德尔在哈佛大学开设一门叫《正义》的政治哲学课。迄今为止,注册这门课的学生已经超过一万四千人。《正义》成为哈佛校史上学生最多的课程。去年,桑德尔的《正义》课被制成DVD正式出版。现在,去土豆、优酷等网站能看到十二堂课的完整视频。  相似文献   

5.
我的书房     
龚鹏程 《社区》2009,(26):11-11
读书人谈他的书房.就像女人谈她的首饰盒,是要惹人嫌厌的。 何况.据报馆里的朋友们分析.20岁以上的人。有百分之六十一。这半年来几乎没买过任何一本书。另外,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在选择礼物赠送亲友时,从来都不把书考虑进去。剩下那些虽或想到可以选朋友一两本书的好人。当然大部分并不曾真送了书,因为他的朋友恰好就是不读书的。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日报》今年报道,近年来,去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考上哈佛不容易,在哈佛取得学位更不容易。在哈佛读过博士的汪宁先生说:“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当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上哈佛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哈佛看重的不是你有没有学习的天分,而是你将来能对社会做多少贡献。”  相似文献   

7.
段慧群 《老友》2011,(9):9-9
林纾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有一门课被排在下午二三时。一天,林纾看到学生昏昏欲睡,便把课本一合。说道:“下面我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学生一听,精神为之一振。林纾接着说:“有一个风流和尚.一次经过一座桥,看见一位美女姗姗而来。”学生此时已集中精神听他讲故事,但林纾此刻却不讲了。  相似文献   

8.
杨朔的《荔枝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篇散文,也是美国加州旧金山中国语文课程第二册课本中的一课。在说这个故事之前,先介绍一下我的班上的学生:旧金山林肯高中的中国语文1/2C,是一门加州大学承认的,相当于国内高中程度的中国语文课程,我们主要提供给高中第一年的学生选修,但高中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选修。能选修这个课的学  相似文献   

9.
一高校的语言类课程不如文学类课程生动活泼 ,现代汉语课又不如古代汉语课陌生深奥 ,因而汉语课不好上 ,现代汉语课更不好上。教师厌教 ,学生厌学 ,这可能已是普遍现象 ,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对现代汉语课的厌教厌学情绪之所以如此严重 ,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这些 :(1)作为理论知识传播课程 ,现代汉语内容相对比较枯燥 ,尤其是语法部分 ,对各种语言单位分解组合 ,显得更是抽象乏味。 (2 )现行的几种影响较大的教材 ,大都诞生于 80年代前后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语言学界的研究成果 ,但这些教材主要是受描写语言学的影响建…  相似文献   

10.
形体与结构是雕塑课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对其理解的不同将直接影响作品的水平.形体、结构也是绘画的基础课—一素描课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教师理解的差异和语言的抽象,容易使同学们在这些问题上困惑.就师范院校美术专业而言,因其课堂习作量不足,课程科目跳跃性大,更容易使这些根本问题顺着这样的流程运动:第一次没有彻底解决,紧接着是画种和课程的变换,没有一鼓作气地把研究进行下去,到下一学期,再来一遍这种循环,对绘画的影响以及下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十分不利.雕塑的研习,会使同学们换一个视点来考查这些问题,与绘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新天地》2007,(2)
退休后,我应云南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之邀,给留学生们上汉语课。这些年,昆明的外国留学生多了起来,不但有年轻学生,也有中年甚至老年学生。年轻学生大多是为就业做准备,他们对考试非常重视,初级、中级、高级,一级级考下来,慎之又慎,十分努力。但是中老年外国学生,却根本不管考试那一套,他们学汉语大多是为了来中国旅游,便于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2.
学生要重修的课没开怎么办?重修课和学生上课时间冲突怎么办?重修课虽开了、但学生拖延不选怎么办?这些问题高校教务部门无法回避;但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引导、监控机制,重修报名工作的针对性较差。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学生毕业,后患无穷。亟需一种让学生一旦不及格就能方便报名,对重修报名进程能直观、明了地监控的机制。通过选课流程再造与选课系统功能的整合,我校已能较方便地实现学生重修课程整理、重修报名、冲突免听、未开课程申请、申请信息采集与集中处理、特殊情况处置和相关手续办理,同时通过规范的流程控制、严密的系统限制。严格保障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到日本的第一件事就是办理外国人登陆证,办理登记的地方叫黑崎。黑崎城不大,但在北九州地区很有名。在商业上极具战略地位。日本的许多商业大鳄都把黑崎作为必夺之地,记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有家巨型百货公司刚一倒闭,就有诸如CITY.COM和井筒屋等大型百货公司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该战略要地,每次去游黑崎,每次都叫人有一种晃若隔世之感。一起陪同去办理登陆证的是大学学生课的平井先生,平井先生年龄和笔者相仿,虽说年轻,但做起事来有板有眼,巨细皆精。去一次黑崎,就像一场作战,他找出一大堆地图和指导书,跟我说去黑…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老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做课程智慧?这是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这是老师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拿到教材之后,你如何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与伴侣》2006,(9):61-61
如果男友一定要在房产证上写下他自己的名字 我今天跟男友分手了。我们在一起差不多半年时间,虽然有时他在钱上有些过于计较,但平时对我还是挺不错的。这段时间我们计划结婚.并看好了一处房子(月供).但男友一定坚持户主要写他的名字。而我的家庭条件要比他好很多,买房的钱也是我家出得多,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人家结婚都是写女方的名字.我不知道男友为什么要坚持自己是户主。  相似文献   

16.
排课表程序中选择合适时间的问题,其本质上是寻找教室、教师和学生班级的公共有空集合,1975年Itai及Shamir证明了课程表问题也是一个NP-完全类问題。从而结束了该问题上很多学者之间的论争。可把排课表问题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首先选择合适时间,然后再根据这个时间进行教室调度。而教室调度在各类学校是大不相同的,本文着重讨论了根据安全决策准则来选择合适时间片。其出发点是在为每一门课程选择时间时,要考虑对后续课影响最小,如一位教师一学期讲两门课(相应有两个班级),选第一门课时间时,尽可能选第二门课这个班级在上别的课的时间,这样在选第二门课的时间时,其选择自由度不受第一门课的影响。如一个班级同时接受两位教师讲两门课,其考虑的出发点也同样。这样来选择时间,以后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本文给出了安全决策调度算法的定量描述,为加快安全决策调度过程,在原始输入课元组时,把相同的教师及相同的班级的课元组放在一起,只要往下扫描几门课。根据这几门课便可进行决策,再以后的课全是无关联的。本文也给出了算法框图。经在IBM-PC机上运行,证明选择合适时间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好数学就为学好专业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曾做过一个统计,数学好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专业课成绩都较好.除此之外,数学也是一门文化课,它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但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理论的抽象性,结构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就给学生学习数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祖国的时候,我做了10年的国语教师,学生都是小我10多岁的高中生。来到日本後,我也幸运地当上了国语教师,不过学生大多是有了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们。这些“大学生们”恭恭敬敬地称我“老师”,我亲切地叫他们“某某同学”,很快我们就成了忘年的好朋友。於是有了许多关於他们的故事。我的学生们个个都对中国有著友好的感情,并对中国略通一二。野本隆同学自豪地告诉我他去过8次中国。当有人说打算去欧美旅游时,他却直率地说:“除了中国,我哪儿都不想去。因为中国太迷人了,即使去100次也不会够。”他最钟情的是中国多彩而神秘的石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哈佛出版的大学目录、登记手册和哈佛教授的论著,可以帮助我们从时间和空间上考察陈寅恪在哈佛留学期间的生活,以及他与同学和师友的交游。将其放在当时哈佛的学术制度中考察,又可以揭示有关其留学生活的地理和文化状况,有助于我们了解他早年学术发展的日常生活背景。在寅恪先生的留学时代,哈佛聚集了相当多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中国留学生,如俞大维、吴宓、汤用彤、韦卓民等。这些学生与哈佛教授和其他同学之间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交往可以看出民国初期中国学术复兴所受到的域外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你认为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正义得到申张。最大的痛苦呢?有些痛苦人生还没有经历过,很难说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周泽的回答不假思索,干脆利落。如果挑三人在一个荒岛上过一年,你会选谁?"我希望找到一个辩论的对手,得有一个交流的对象,可以跟你一起探讨问题。"周泽想了想,说。随后,他将这个问题否定了,"荒岛上过一年干吗?假想的东西根本就不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