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刘艳萍所著《苏联雕塑教育模式与新中国雕塑教育》一书,已由九州出版社2016年出版,该书具有如下特点。一、内容丰富,论述完整,具有实践意义该书充分介绍了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对中国雕塑教育的影响。新中国建国初期,因为历史和战争原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百废待兴,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在多个领域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雕塑教学模式也开始积极向苏联学习。该书主要介绍苏联雕塑学教育家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移植苏联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将苏联的法制模式作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楷模 ,将苏联的法学教育模式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因而照搬了苏联的一些法律制度和教育体系。这种“全盘苏化”虽对当时的中国具有填补空白的积极意义 ,但与之相伴随的法律教条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等因素也对中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可以使我们在走向法治之路时正确认识、借鉴外国法制 ,使社会主义法制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颜利 《江汉论坛》2007,3(11):5-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前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前者对后者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正确认识、科学分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就要把它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根据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进行,要用唯物史观来科学评价,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4.
苏联历史上曾发布了许多文学决议,这些决议传入中国后,对中国1950年代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文学批评理论的政治化、解决文学问题手段的政治化以及写英雄人物的问题等.苏联文学决议之所以会对中国50年代的文学批评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除了政治上的提倡这种外部原因之外,还有其自身的文化发展逻辑.中国照搬苏联的文艺政策,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势下,迅速解决和处理了某些新出现的文艺问题.但是,这种照搬也留下许多弊病.  相似文献   

5.
李波  刘锐 《理论界》2008,5(5):16-1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苏联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联系本国的实践,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认识和实践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这一思想成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产生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6.
秦智勇  黄晓 《兰州学刊》2003,3(3):4-5,13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历史进程中 ,对主张“全盘西化”或照搬“苏联模式”的两种“模式论”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 ,得出了一系列的科学结论和创新成果。本文拟就此展开粗浅的探讨与论述 ,以就正于学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进行探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道路从模仿借鉴苏联模式到突破苏联模式的历史过程,探讨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实践,也为"中国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契丹朝和元朝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近现代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较大,已深入到中国东北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苏联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深远.当代中国及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应当加强.  相似文献   

9.
存在了70多年、曾经是第二大世界强国并且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几乎在一夜间解体.这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这是因为苏联的存在是人类第一次尝试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公有制对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而其解体,又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全新思考,并使许多人产生了社会主义是否合理、能否代替资本主义的疑问.作为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相当长时间在实践和理论上均以苏联模式为榜样的中国,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尤为必要.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大国,担负着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创新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从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借鉴了苏联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导致了经济效益低下,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根据我国国情创立并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苏联模式进行了超越,有力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由于我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太深,虽历经改革仍不能完全消除苏联模式带来的弊端,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体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党和政府就着手于对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和变革,要创建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参见汪海波《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88年版)。这种体制,传统的观念认为是“苏联模式”,即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高尚全《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苏联模式对我国有很大影响。但是,两者不能等同起来。即使在“一五”时期,也没…  相似文献   

12.
凌弓 《阴山学刊》2002,15(4):70-72
审视中国革命和建设借鉴苏联模式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国家,要借鉴别的国家的经验与模式,不仅必须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而且必须既借又鉴.在借鉴别国经验与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模式,这是借鉴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从传统形态的国家转变为现代形态的国家,不可避免要经历典范选择、领袖主导和自主发展等方面的历练.中国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由全心模仿美国,到悉心仿效苏联,再到欣赏新加坡,其间由国家领袖人物主导的典范选择,对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现代转型国家,依靠模仿是不可能完成自身现代转变的.因此,在模仿成就了中国现代转变巨大成就的同时,超越既有现代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中国自身发展模式凸显而出的理由.而在新加坡与中国之间总结归纳中国发展路向问题,则更具有影响中国今天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国家, 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都无法割断与资本主义的联系。中国现代化的前期, 是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同和接纳问题, 后期则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利用问题。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现代化最初选择西化模式的方向是正确的, 只是当时中国不具备接纳资本主义的条件, 选择西化模式的失败并不能说明学习西方是错误的; 中国现代化由西化模式转换为苏联模式不等于必须割断与资本主义的联系, 选择苏联模式遭受挫折的关键恰恰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中国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这不等于说中国现代化非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中国现代化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学会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蒋介石与斯大林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朋友到失和的过程.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中苏国家利益的需要.蒋介石多次要求苏联出兵直接对日作战,但斯大林仅仅答应给中国援助,避免直接对日.蒋介石多次要求与苏联缔结"普遍性条约"或互助条约,也未能如愿以偿.相反,苏联为了保持其东部和西部边界的安全,先与德国后与日本缔结了十分不利于中国的条约.国民政府一度相当艰难.1945年8月14日苏联参战,固然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灭亡,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收回的主权是不完整的.蒋介石赢得的只是一场安慰赛.  相似文献   

16.
苏联时期中亚与中国新疆的关系直接受到苏联外交政策和两国关系的影响。苏联成立之初实行力保新疆稳定的政策,当时新疆地方长官也采取"保境安民"和"严守局外中立"政策,双方开始了有利于苏维埃政权巩固和新疆稳定的政治、商贸交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时期中亚与中国新疆保持了3000多千米长的共同边界和十几个跨界民族。20世纪60年代,中苏友好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新疆的政策发生变化,其中亚和中国新疆发生了众多的边境、外交纠纷。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诸国与中国新疆的划界工作解决顺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范式,实际上主要经历了“西化”、“苏联模式”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种范式转变.这三种实践范式既有时间上的先后性,又有交叉性,在具体的实施内容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现代化实践范式是中国现代化在历经“西化”、苏联模式化等各种实践范式之后的必然转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说”值得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来"中国模式说"一时兴起,但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主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存在某种固定的发展模式;发展经验不等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说既不符合中国发展现实,又不符合中国迅速变化的时代特征;苏联模式及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也证明了所谓的模式是有害的;中国模式说会引发负面的国际效应;中国模式说会掩盖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苏联官方文学中,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且承担教育功能,而内视角一向是被排挤的。高尔基《我的大学》及在其影响下哈萨克斯坦苏联时期作家穆坎诺夫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生活学堂》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两部著作中承担教育功能的是内视角,以见证之"我"为典型,对文本教育意义的阐发产生了重要影响。见证之"我"与苏联成长小说教育意义关系的探索,对该时期文本第一人称叙事乃至整个苏联文学的叙事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于发展之中,只有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