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国家所有制形式的重新设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的“热点”。研究大都集中在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两权分离机制的具体设计上。但在国家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的经济体制中,除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所有制关系之外,还有国有企业之间的所有制关系。当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两权分离”的政策主张,使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变为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分权关系,占有是所有借以实现的中介。对生产资料的间接支配和直接支配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经营权的完整体系。作者指出,公有制条件下“两权分离”有着与现代股份经济“两权分离”所不同的特征,因而,虽然“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的论断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引入股份制的实践,“两权分离”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 一、对两权分离思路的批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没有争论的。但是,有些学者把产权制度和两权分离理论对立起来,批评两权分离理论。国家计委经济所所有制课题组认为,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概括出来的两权分离是“带有相当的臆想成份”,由此推论出我国所引入两权分离理论进行国有制改革是“一种思维游戏”。  相似文献   

4.
张志波  李鑫 《东岳论丛》2012,(8):162-165
代理理论认为,任命内部董事常常是一种“管理者防御”措施,目的是为了巩固经理人的地位.而现代管家理论认为,内部董事改变了传统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消除了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不信赖关系,更有可能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在中国制度背景下,内部董事是帮助、纵容经理人隐瞒公司的财务风险还是代表所有者及时揭示和规避公司的财务风险呢?这一问题的解答对于深化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行为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证研究表明,在财务风险特征方面,中国上市公司内部董事的行为更倾向于现代管家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一、“三轮式”新模式的内容以两权分离为基本思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必然引起国家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下同)关系的变化。两权分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宏观两权分离,指国家的资产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的分离;二是微观两权分离,指企业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财政的意义来说,第一层次的两权分离打破财政部门集所有权与行政权于一身的局面,要求  相似文献   

6.
战国前后,随气化宇宙论的逐渐成型,“风气”一词作为天象的标记诞生了。先秦到汉代,“风气”在气化宇宙论中因与时空秩序关联而屡屡出现于当时的知识生产活动中,形成了风气/时空—生成物的关系模式,词与物是统一的;中古时期,“风气”成为人物品藻与艺术品鉴的审美用语,词、物分离,成为一种隐喻,而风气/空间—人的关系是其原型;宋代以后,风气—四时的关系模式被扩展为风气—时代的关系,使其由自然时间中的天文现象变为人文时间中的历史与社会现象,“风气”一词也成为重要的人文概念,构筑起一条富有特色的历史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两权分离理论与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李建兰根据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的客观实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真正具有“四自”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两权分离”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种理论思路,对我...  相似文献   

8.
李孔岳 《学术研究》2006,(11):53-58
关于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代理理论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应该完全分离;管理学认为两职兼任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交易费用理论则认为公司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本文以广东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支持交易费用理论假设。对于这样的结论,本文利用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作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会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董事会规模和盈余管理的程度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成反比,但t检验不具有显著性;董事会持股和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大小都呈反比。根据以上结论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贾巍杨 《河北学刊》2007,27(2):253-255
多媒体和网络使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交互”成为美学新问题。交互主体性理论以“主体—主体”模式或“主体—中介—主体”模式来确立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一种新型的审美客体——“仿像”进入美学领域;审美体验从“高峰体验”进入“虚拟体验”阶段。交互美学理论为建筑创作拓展了新的思路,建筑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建造、理解和体验,人际交流不再受真实时空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有感于锦囊与妙计的关系,引申出造物设计与其之间的相似性,藉以“筑”与“住”为例,对造物设计之“式”、“事”、“适”这同音异义的三者,按照点—线—域的逻辑阐述了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具体事例对其进行一次深入浅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综观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沿革 ,公司的内部治理正在经历着由“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制度变迁。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近十年来所进行的公司治理改革也大都将董事会制度的改革置于最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介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学术界中关于公司董事会的一些理论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评析 ,进而认为 :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一种内生性的控制机制有助于减少和削弱代理问题的发生。由于市场经济要达到理论中所描述的“完美市场”的状态尚不可能 ,因此 ,“董事会”这种内生性的机制就可能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与进步而得到不断修正 ,这就为对董事会提供政策管制提供了空间 ,管制效率的关键在于管制与市场力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符号在日常使用中只是思想意指对象的声音记号(音响形象).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音响形象(能指)与概念(所指)的联想性统一,这构成了“符号”的理论概念.在思想使用“语言”的“言语活动”中,符号是具有意指性的音响形象,其意义来自思想和事物,语言与思想和事物的三元关系是在自我意识平面上展开的.而在语言学的理论平面上,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不具有意指性,其意义来自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它把思想与事物的外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联想关系.“联想”不是意识的能动联结,而是在社会—语言形式平面上实现的“差异性的相似性”.“符号”的理论概念作为语言学的科学基础,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公司作为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都设置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分工明确、相互制衡、权责分明的法人机关,其目的在于优化经营管理,做到两权分离,更有效地实现物之效能。我国自公司法颁布以来,公司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但在实践中,股东往往是“股资”股东或“投机”股东,主观上他们对公司经济并不十分热忱,股东大会逐渐形式化、虚化。另方面经营权的相对集中,是经营决策和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而事实上的一般股东不能胜任这一需要。股东这种“主观不为”和“客观不能”的尴尬处境,使董事会职权…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的两权分离和董事会作为决策中心、董事会采取共管与合议模式及董事作为公司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是董事会的三个基本原则,各国立法几乎概无例外,并衍生出诸多细致规定。产权—不完全合同理论忽略了这些法律原则;结构—功能视角和关系型契约理论可以解释其合理性,但不能解释成因。按照政治—历史理论,董事会是为了确保组织独立性而出现的。随着公司从公向私的演化发展,这三个原则植根于法律制度之中。而中国对公司的理解是和融资、营利联系在一起的,受制于从功能上认识公司和传统观念,从清末接触公司概念以来,中国对董事会制度的理解一直较为薄弱,这也表现在现行法中。应结合政治理论理解董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运行理论及企业产权塑造杨正钜一、两权分离理论在实践中的失效两权分离理论在我国提出的实践意义,在于改变“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从而改变“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的局面,“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 10年来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按照“两权分离”的理论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适应“两权分离”的经营形式,如承包经营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租赁制等。这些形式在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充分显示了它们推动生产力发展、搞活企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我们在改革措施上不配套、行动上不协调、步骤上不一致,使得企业改革在“两权分离”理论下所  相似文献   

18.
在“两权分离”的方向上进行国家所有制经济关系的改革,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在形式上发生了这种分离,而在于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是否发生了分离,是否使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在于是否找到了“两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及与其相应的国家所有制的实现机制,即如何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所有制关系中的权、责、利得到统一,既使企业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营主体,又使国家充分行使调控权,把  相似文献   

19.
试论近代公司的"内部人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人控制”是公司两权分离的必然产物,对“内部人”进行控制是保证公司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股东大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则是对“内部人”进行控制的必要手段。但是,公司制度于近代移植到中国后,这些正式的制度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内部人”的控制主要是借助传统手段完成的,究其原因,这是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不兼容带来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20.
董事会多元化是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对个体认知局限性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一个动态反应过程,其人口统计和认知层面的多元化特征影响企业的治理行为,产生收益与成本.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基于个体特征的董事会多元化现象非常普及,通过影响和塑造公司治理行为选择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本文以董事会多元化为主线,综合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框架,对董事会多元化的收益与成本,中国情境下的董事会多元化应用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与述评,以期为我国公司治理制度下发挥董事多元化的作用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