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区农村的宗族势力及其消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区农村的宗族势力及其消亡何友良一、革命前宗族力量的活动和特点宗族制度,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历史悠久,深固不易。社会成员大多聚族而居,交相并炽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是该制度衍生和寄托的社会基础;自然条件的艰苦、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以及统治...  相似文献   

2.
论宗族活动对村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族权曾作为封建政权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形式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解放后,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国家权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渗入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宗族权威被彻底推翻,宗族活动近乎绝迹。然而80年代开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宗法思想复萌、宗法势力抬头的现象,并且宗法活动有蔓延的趋势。这对我国乡村政治的建设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现象却是在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倍受人们的关注。一、背景:宗族活动的复萌农村改革对中国社会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3.
传统宗族与跨国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平 《文史哲》2005,(5):88-96
作为中国农村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一种有效传统社会组织,宗族曾经被自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视为妨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封建落后组织而加以打击,一度销声匿迹。过去的20多年来,东南部乡村尤其是闽南乡村见证了宗族组织的普遍复兴。作为产生于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宗族显示了其在全球化的现代化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基于血缘上的认同(当今仍然是重要的几种基本认同之一),宗族成为联结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的另一种跨国纽带。从闽南一个宗族的个案当中,我们可以探讨文化和社会传统组织在东南沿海的复兴与海外华人跨国社会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宗族制度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便引起学术界的注意;80年代以后,因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及一大批档案。家谱和民间文书契约资料的发掘和利用,更使这一领域硕果累累。就宋代宗族史研究的状况看,虽然无大批此类资料涌现,但自80年代以来也有了不少成果,而在这一领域用力最勤、研究最为系统者则非王善军先生莫属,这集中表现在他的新作《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中。本书表现出了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是本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本书分绪篇、上篇、下篇、终篇等…  相似文献   

5.
宗族对近代社会的影响邓河宗族是中国乡土社会中较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它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曾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血缘性和地缘性相结合的群体组织,在广大的乡村中也曾产生过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深入探讨宗族组织在近代...  相似文献   

6.
宗族活动复归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高云近十多年来,中国广大农村悄悄地复苏着一个并不新鲜的事物———宗族活动。宗族活动是封建中国社会十分普遍的一种社会活动。历史地看,在农耕文明的自然经济社会形态下,简单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人口固着一地、世代交替、内趋通婚,因...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问题意识与个案背景前些年,在学术界关于传统中国区域社会构成的文化讨论中,徽州以其区区六县之地而被作为一区域文化类型,竟与齐鲁、燕赵、三晋、三秦、西域、巴蜀、荆楚、吴越、关东、台湾、岭南等相提并论①,这当在表明徽州的社会历史是有着丰厚的文化蕴涵。所以,当是在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形态研究方面,徽州也同样为学术界所重视,以至被认为是一典型而又发达的宗族社会。对此,见于近十余年中外学者多有专以徽州宗族为题的精深研究论文,相信已是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平心而言,徽州宗族问题之所以能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早在五、六十年代,田昌五先生就陆续提出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族奴隶制,是和劳动奴隶制并行的另一种类型的发达奴隶制,后集为《古代社会形态研究》一书。八十年代初,先生又撰就《古代社会断代新论》一书,在讨论古史分期问题的同时,系统地论证了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族奴隶制社会的观点,形成了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切合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9.
钱先生,我读过您的论著,很早就知道您一直在研究中国社会史,特别是古代的宗族制度发展史,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能不能简要地谈谈您是怎样在这一研究领域起步的?好的。我想还是结合有关的学术背景来谈比较容易说清楚。中国学者对古代宗族制度的研究可说是历史悠久,成果累累。从汉代班固开始,经宋代张载、朱熹,清代经学大师,到近现代社会科学家,宗族以及与宗族相关的各类问题,如宗法、族谱、祠堂、族田等等,始终是学者们关注的研究热点。传统儒者出于政治的、伦理的和教化的需要,对论证宗族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维护宗族功…  相似文献   

10.
刘仕刚 《云南社会科学》2020,(1):132-138+187-188
就目前而言,关于当代宗族复兴的研究,不少学者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颇有解释力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两派:一派将其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理念",比如钱杭的"本体性需求论";另一派则归因于满足现实层面的"功能需求",比如王铭铭提出的"功能需求论"等。但是这两派学者的观点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前提,即他们对宗族的理解仍然延续着弗里德曼自下而上的部分视角,将宗族视为一种单一的地域化组织。海南张氏宗族发展过程的研究表明,应该采用一种整体视角来看待宗族,将宗族视为一种带有层级性与中心性的结构体系。当代宗族的复兴实质上是一种结构体系的复兴,即明清时期形成的宗族结构体系在当代社会的复兴。换言之,明清时期形成的宗族结构体系可被视为当下宗族复兴的"结构遗产"。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与云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我们客家人”。这是客家人引以自豪的一格言。客家人走遍世界,云南也不例外,古代自宋元朝代起就留下了客家人的足迹。根据调查,客家人来云南定居,人致有如下几种原因:(1)移民;(2)从军;(3)赴任官员:(4)务工经商人员;(5)文职人员和技术人员调动;(6)求学人员;(7)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8)各类人员眷属;(9)归侨。在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前4种原因是主要的,而在新中国诞生后,上述9种情况均存在,但以后5种情况为上,一数量比历代多。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最早来云南定居的客家人可能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宗族势力复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流布最广的社会组织 ,宗法精神贯穿于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结构中。宗族的含义 ,传统上认为 ,“宗者尊也”“族者类也”1“父之党为宗族”2 ,即同出父系血统的人们称之为宗族 ;换言之 ,宗族是指同姓同祖的男系血族团体。现代意义上的宗族概念较宽泛 ,认为宗族是基本上按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存在某种组织形式和宗族色彩的活动的、有着一种内部认同和外部边界的社会组织 ,即宗族不仅包括真实的血缘关系 ,还包括拟制的血缘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 ,1 949年以后宗族活动曾一度销声匿迹。 80年代以来 ,随着政策的宽松…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中国经济改革15年来的历程,人们不难发觉:“放一乱一收一放”的改革循环怪圈一直困扰着改革的推展;某些精心设计的改革到头来会意想不到地变成“强署之末”,甚至在实践中或被扭曲变形或大伤其元气。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配改革,在调节改革推进的时速,在决定改革的“质量”(实效)?目前我国改革正进入一个从“外围”到“体内”的“攻坚阶段”,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一、经济改革的“拉弗曲线”:假想与现实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其独有的魔力调节着商品世界的社会再生产,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4.
明代推行于苏州、松江、常州等江南地区的济农仓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仓制,作为周忱江南赋役改革的关键举措,既因应了统治者改革的终极目的,又挫动了江南社会经济秩序,并开启了明中叶至清初中国赋役改革的路径。阐释这一颇具特色的仓储体制,对于评析周忱改革、探索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状况和追寻中国古代社会后期赋役改革的源流,是不无碑益的。江南地区是明代的重赋(尤其是“官田”税额高)地区,而沉重的赋税又几乎都压在耕种“官田”的贫弱农民身上,因而逃亡,道赋日益严重。宣德五年(1430)九月,“常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  相似文献   

15.
唐千友 《江淮论坛》2009,(2):151-154
本文结合先行研究,从命名的依据、命名的原则与忌讳以及命名的意义几个方面对中日人物命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受汉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的命名继承了中国的依据与原则,但同时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一面。日本社会独特的单一民族,长期的农耕文化,培育了日本人浓厚的集团意识,这种集团意识追求血缘关系的泛化与拟制化,反映在命名上,日本的排行是家庭个体排行与跨越宗族关系的社会泛性排行的结合体,实现了经纬交织,而中国的辈字则以家庭为依托,衍射宗族但无法跨越宗族;在命名的意义取向上,中国人习惯上倾向中庸之道,特别注意含蓄谦逊,而日本人更倾向于自然、单纯,因此姓名中包含了一些中国人看来很奇怪的用字。  相似文献   

16.
改革动力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高修甫(一)首先,改革动力论为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找到了实现形式。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并不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恩格斯曾经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  相似文献   

17.
一对于现代中国而言,鲁迅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而且是涵摄文学、思想与社会批判为一体的一种人格姿态,它象征着一种现代社会角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一个现代概念。与前现代社会的巫、士。教士、意识形态权威相比,知识分子──同样拥有文字符号,但已属于理性工具,而不再是谵妄的象征:同样超越具体实用涵义(meaning)而追问根本的价值意义(significance),但不是依据神性而是依据人性;同样关怀公共性特别是公共精神,但不拥有任何身份资格或特权背景。精神观念与权力亦即政教之分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主政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跨世纪改革深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以及经济改革深化所引发的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变革过程,而同时是一种深刻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因此,在改革整体性攻坚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机制的建设。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探索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问题:(1)继续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主政治调控体系。(2)改革和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抑制和消除社会经济过程中的权力腐败现象。(3)规范党政机关和公民个人的政治行为,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合力。(4)把政府与市场这两种启动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缩减社会震动保障社会发展谷迎春(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社会发展常识告诉人们,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波动才是绝对的。人们不是常讲:中国社会是超稳定的结构.言外之意是指封建社会那么长久的根本原因所在。任何一种社会进行,改革必然产生某种不稳定。改革,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20.
<正> 人口是构成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的因素,而由血缘关系所形成的宗族便是人口所赖以存在或附着的主要形式。在古代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宗族对人口的影响很大。本文试对中国古代宗族人口的一些方面谈点看法。一、宗族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变化所起的作用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封建时期的中国,人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宗族群体中,宗族对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