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当前在苏联刮起一阵“新思维”的劲风,猛热地冲击着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它也象“改革”的浪潮一样渗透到各个角落。这似乎是一种全球性的思潮,正在扩展蔓延……什么是“新思维”? 苏联政治观察家鲍文在1987年《新时代》周刊座谈会上谈道:新思维——是对核时代进行反思的产物。并由此得出如下理解,那就是核战争孕育着全人类的毁灭。因而,在这里全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学校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际、重讲授轻启发、重学习轻思考等问题 ,认为必须对哲学教学进行改革 ,并从注重思维能力的角度构建哲学教学新体系。为此 ,必须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重点等方面实现有关转变  相似文献   

3.
1947年全苏哲学讨论会在整个苏联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继三十年代围绕德波林学派的争论和斗争之后的第二次涉及苏联哲学发展全局的重大争论和斗争。这次讨论会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初两年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形势和气氛,相当集中地暴露了三十年代以来苏联哲学界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它既是三十年代争论和斗争的延续,又是自此以后几十年争论和斗争的导火线,因此可以说它是联接苏联哲学以往、现实和将来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4.
苏联《社会科学》季刊(英文版)1983年第2期发表了苏联哲学家1980—1982年间主要著作的目录简介。现摘译如下:《社会:系统、认识与管理》(В.Г.阿法纳西耶夫) 本书是《系统和社会》(1980年)一书的续篇,论述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认识各种系统的途径与方法。书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接受的是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哲学经毛泽东等人的阐释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通俗化更为显明,既有教条与政治化倾向,也有实事求是之精神,并注入了民粹主义(或民本主义)、儒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带有苏式与中式双重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50年代,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就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改革道路。进入80年代初期,经济体制改革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世界的历史潮流,这股改革与调整浪潮兴起的根本动因,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原有体制和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经济的活力与效益,使经济增长缓慢,甚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实践迫切需要哲学提供理论武器的时候,“哲学无用”论和“哲学危机”感却萦绕着人们特别是哲学工作者的心头,这种反差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本文想就哲学的作用和哲学的改革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全面的社会改革浪潮,正在向纵深领域发展。改革带来了繁荣,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它需要理论界,特别是哲学界,给予分析研究与概括总结,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途径,进一步地深入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哲学理论与哲学工作者的思想状况,总的来看,还远远落后于改革实践的需要,与客观形势的发展是极不相适应的。为了响应实践的呼唤,使哲学更好地为改革服务,哲学理论本身与人们的理论观念,首先需要来一次重大的改革和转变。因此,探讨改革的哲学和哲学的改革是迫切需要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与新思维》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为解释苏联改革的内外政策而撰写的重要著作。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进行的改革为世界所瞩目。各种评论、分析、估价、展望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国内外报刊上,苏联国内各阶层人民也议论纷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据戈尔巴乔夫自己说:“本书的宗旨是:不通过中间人,直接向全世界的公民谈谈我对毫无例外地涉及所有人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本书对斯大林的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对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政策,对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1965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等一系列历史问题,重新作了评价。详细介绍了苏联当前改革的根源和实质、措施和步骤、问题和前景,强调了公开性及民主化的重要性,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思维,诸如时代的性质和世界格局、战争与和平、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第三世界和亚非独立国家的发展道路等等。苯书出版于1987年,由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美国哈泼——罗公司分别用俄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中译本由苏群译,1987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约18.5万字。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哲学     
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已于今年二月在吉林市召开。本刊承地主之“益”,遵循“双百”方针开辟“历唯”讨论专栏,为创造性的研究工确提供园地。我们欢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独立思考、刻意创新的论文(恕不退稿),更欢迎作者和读者对如何办好这个专栏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期发表以下五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解析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新思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 ,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新发展观包含着生态持续性原则、经济持续性原则和社会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为主客体关系的重构带来三方面影响 :一是主客体关系在当代的时空拓展 ;二是主客体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人与自然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之间的消极互动向积极互动的转变 ;三是开辟了主客体关系中理性与价值双重尺度整合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观为当代人类自我中心化的扬弃提供了逻辑和实践的契机 :一是它带来了极限意识的觉醒 ;二是它带来了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间的互为“他者”及“对话”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高考是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是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现行高考制度忽略专业潜质的因素,过份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人才的选拔。西方式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在中国将遭遇国情困局。笔者构想:实行“分专业高考制度”,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必将促进中国高等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南、苏、匈三国农业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并对他们的现行农业计划体制做了比较分析。作者认为,南、苏、匈在农业计划体制改革中,都程度不同地放松了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而加强了对农产品流通过程的管理。这一共同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作者在苏联政局剧变前夕所作的一次讲演,论述了当时苏联学术理论界的状况,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迫切研究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不一断充实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苏联哲学的认识几经变化,苏联哲学的历史肖像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心目中所留下的影像是不一样的。苏联哲学的历史影像屡遭世人所“误会”。历史的意义总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作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格鲁吉亚(用本民族语又称为撒卡尔特文拉)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它位于外高加索的中西部地区,具有着古老和独特的文化。从公元5世纪开始,格鲁吉亚的文化遗迹得以保存下来,这就是希腊神话和古希腊罗马文献中经常提到的荷尔西达和伊文利亚古国。由于格鲁吉亚位于东西方强大国家之间,从而使其形成了一种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文化。但从根本上说,它受西方文化传统影响较大。这反映在对基督教的信仰上。根据拜占庭哲学家佛密司极·巴弗拉哥斯基(317—388)和李巴尼(314—394)的考证,早在4世纪初,格鲁吉亚就曾有过一个很有影响的新柏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不应当忽视我国历史上有过许多严重的问题。不从中吸取教训,就不可能突破阻碍发展的机制,就不可能为深刻的经济改革扫清道路,同时也不司能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任何有价值的经验。目前,我们在经济和管理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不少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未能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阶段作出严格的、科学的评价。我们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19.
(一) 改革迫切需要哲学,这是由人类实践的一般特点、改革、尤其是我国目前进行的改革的特殊复杂性和哲学的功能决定的。人类实践区别于动物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我们的改革,就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特点的人类实践活动,它需要自觉意识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