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陈永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53-55
民俗与文艺学之间存在着独特而不可忽视的联系,它为美学提供了一道亮丽的色彩,铸成了文学审美的民族心理。民俗不仅是文学的背景材料,更是文学民族性、人文性、情感性的审美体现,应该说,民俗对民族文学的审美心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50年来,国内有关《赵氏孤儿》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深化和丰富了早期戏剧研究,由一元化逐渐走向多元化。研究范畴主要体现在历史学、传播学、文学、戏剧学四大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版本比较、事实考辨、主题分歧、比较分析、西传问题五个方面。未来《赵氏孤儿》研究需要在加强史料考辨研究、转换比较研究维度和深入追问传播方式等方面更进一步。《赵氏孤儿》经典化的阐释和重释活动也许永远只是一个过程,它的终点和目标将永远向前延伸。 相似文献
4.
肖小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009年4月16-17日,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博系主持召开了新疆民族研究与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来自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出席会议,17位学者作了专题发言,杨圣敏教授致开幕词并做总结。与会者围绕新疆考古发现、历史文化、民族与宗教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资料记载挖掘整理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78个。民族传统体育在资料收集、整理、挖掘中,应将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把有代表性项目编辑成网络游戏和游戏软件,做好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工作,加快文字收集和挖掘工作,使新疆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继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20世纪杜甫研究继承与创新表现为如下三方面:一、杜集及有关资料之考订整理;二、对杜甫及杜诗之研究;三、杜诗的鉴赏与普及。其中对杜甫及杜诗之研究又可分为50年代前、80年代前、80年代后三个阶段,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赵冬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4):53-59
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必须得到游客的认可和适应他们的各种需求,只有让游客在参观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享受民族民俗文化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才能使陈列展览的目的与游客参观的目的达到和谐统一,民俗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和宗旨也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应注意不同民族间的利益,新疆城市民族工作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不同、传统文化的差异性、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多样化,使得民族工作出现了新问题,经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以下对策: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强化公民教育;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塑造城市少数民族的居住格局;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恐怖暴力事件影响大,打击恐怖实刻不容缓;坚决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保持地区安定团结局面;积极推进新疆城市民族工作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韩保宪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1):76-78
英汉民俗习语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生存方式 (包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 ;②礼仪规范 ;③色彩取向 ;④英汉动植物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研究英汉民俗习语反映的民族心理异同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龙显昭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7
我国古民俗研究起源甚早,可追溯到西周初。而古民俗学研究之形成,应以两汉《淮南子.齐俗训》、《风俗道义》的出现为其标志。逮唐宋民俗研究风气大开,统治者视民俗研究为资政佐治之重要资源,更促进了民俗研究的发展。至于西方民俗理论传入而形成近代意义之民俗学,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11.
柯立红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6-11
莆田妈祖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兵造型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物质形态;其品类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莆田妈祖民间美术造型是妈祖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民俗与文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138-140
民俗作为民众集体程式化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不仅是文学起源的中介,也是文艺样式的渊源。作家文学取材于民俗活动,文学的发展也无不与民风民俗相并。民俗在文学作品中呈多层次渗透,文学民俗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许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88-90
当社会逐渐发展到以农耕为主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对自己耕种的谷物的需求上。祈求谷物丰产、生活幸福成了人们的向往,人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谷精、谷神的形象,并以不同形式对其进行装饰打扮,使其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并形成了特定的服饰装扮、祭祀方式和文化现象。从世界各地民间不同的祭谷习俗中可看出他们不同的习俗和服饰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泰国民间故事与民俗的互渗相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刀承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132-137
泰国民间故事和风俗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渗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在研究泰国民间故事时要结合民俗而进行分析,研究泰国民俗也同样离不开对民间文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浅析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对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章礼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2):146-151
民俗指民众的风俗习惯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俗是从世代相传的经验中发展起来的 ,民法的源头在于民俗。民俗直接影响着民法的产生与发展、内容与形式 ,是民法的精神依归。民法取代民俗 ,其根本动因归属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此外 ,民法的产生还受到民族矛盾、文化矛盾等多种综合矛盾的作用 ,是民俗无力驾驭、控制调节社会矛盾的结果。对利益冲突的调和 ,民法比民俗更具确定性和可操作性。民俗是一种历久弥经的文化积淀 ,它产生于遥远的古代 ,绵延于现代文明社会 ,今天 ,它仍不失为研究民法时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这独特的视角可以揭示民法的起源、本意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向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3):72-76
文章从文化、历史、艺术、心理等视角出发,阐述了土家族节日的种类、聚戏习俗和土家族节日民俗环境对民间小戏的影响,揭示了土家族民间小戏与岁时节日习俗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土家族岁时节日习俗对土家族民间小戏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林敏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5):127-132
民间习惯调查与汇编是法律发展的一个资源性要素。在法制史上,很多国家都曾进行过规模宏大的习惯调查。通过习惯调查,立法者可以充分认识法律制度运作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司法者可以得到适用习惯解决纠纷的第一手材料。因此,立法者和司法者均有可能成为习惯调查的推动因素;学者是习惯的理论加工者,更是习惯调查的主力。语言沟通和民间权威的崩解是当前习惯调查者面临的两大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9.
女性民俗研究不同于妇女民俗研究,女性民俗研究有关女性的民俗文化和民俗事象,并关注民俗生活中性别的习俗化问题,更着重思考性别关系下女性俗民群体和个体的主体性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