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篇首强调的“气是自生”的宇宙生成论,对王晓毅先生所整理的战国秦汉宇宙生成论的流变稍作调整。并依照所发现的郑玄注文中与“气是自生”相近的思想,讨论“无中生有”、“有自生”两种宇宙生成论对于魏晋玄学“有无之辨”的影响,分析何晏、王弼、向秀、裴危页、郭象等的有关思想,认为从学理上讲,何晏、裴危页、郭象等虽然使用了佛学词句,但是其思想却可能从中国传统中自己产生。文末还简要分析了张载“太虚即气”的观点与玄学、《恒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讨论《诗经》的文字,被题为《孔子诗论》。《孔子诗论》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文中对《孔子诗论》中的通假字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字在声、韵、调三方面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篇讨论《诗经》的文字,在没有弄清它的真正作者之前,题为《诗论》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论语·为政》"有耻且格"、《礼记·缁衣》"民有格心"、"言有物而行有格"等处"格"字的词义作了重新探讨,通过与金文、《郭店楚墓竹简·缁衣》、《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才)衣》以及《易·家人》象辞中相应文字的仔细比对,得出结论:上述诸"格"字皆是"亘(恒)"的一音之转,上述内容与《论语》、《礼记》中孔门其他相关表述都体现了孔子对恒德的重视.根据郭店简和上博简的"格"字的字形,传世本《缁衣》"略而行之"之"略"同"格",本字亦当为"恒".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现就简中几处缺文脱文进行论证,对补出所缺脱字形进行注释,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诗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地下出土文献,但学者对这篇文献的释读颇多歧义。本文以札记的形式针对马承源等诸位先生的《诗论》释文提出不同意见,并参照传世本《诗经》,对《诗论》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词语和篇名做了深入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上博楚简《恒先》篇的思想内容,并与《太一生水》、《老子》进行了比较,指出三者分别以“恒”、“太一”、“道”作为宇宙的主宰者,提出了各自的宇宙生成论。三者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并立关系。《恒先》的成书时间最晚必须是战国前期。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对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第十简的释读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第十简中的童而皆当读为憧而谐,本文拟将《诗论》与《诗论》所提到的篇章结合分析来释读此简。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战国楚竹书本《易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先秦《周易》本经文献。笔者在全面测查分析竹书本与传世本《易经》异文的基础上,将竹书本《易经》的异文分为异构字、古今传承字、通假字、通用字、异词、形讹等六大类型,并从文字、训诂和音韵学三个方面指出了这批异文语料所具有的重要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对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第十简的释读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第十简中的“童而皆“当读为“憧而谐“,本文拟将《诗论》与《诗论》所提到的篇章结合分析来释读此简。  相似文献   

10.
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传为孙位的《高逸图》,结合历史上孙位的绘画活动著录资料,探讨他的生卒年限,可为解读这位画家的艺术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容成氏》,是近年来所出战国楚简中性质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中包含大量与上古历史传说相关的重要信息,值得研究者关注。本文根据简文记载,并结合传世文献的有关内容,就其中所涉夏商史迹的部分内容,略加疏证,并就某些要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又公布了许多重要的先秦文献,但其中的文字不易索解。笔者对其中的两个疑难字词作了进一步的考释,把《平王与王子木》中的"兴"改释为"酸";把《天子建州》的"兴"改释为"绳",并对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疏解。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中的楚简本《周易》,对于《周易》文本和其思想的研究极具意义。文章以楚简本《周易·大畜》卦的六个问题为例,探讨了《周易·大畜》卦的本义,比较了简、帛和传世各本的优劣,评述了整理、研究中的是非利弊。  相似文献   

14.
王爱科 《东方论坛》2006,(4):128-128,F0003
2001年11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诗论》)很快在学术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关注。截至目前为止,学术界在简序排列、简文释读与解诂、作者作年、留白简、《诗论》与《诗序》关系、《诗论》在诗学史、经学史、哲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简帛研究的深入,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等单位发起,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3月2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十余个单位的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40余位,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学者。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此次会议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为主要研讨对象,主要议题是竹书的考释与文本复原、竹书与先秦语言文学、竹书与先秦历史文化等,兼及其他楚简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马敏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致开…  相似文献   

16.
《文汇读书周报》与《学术月刊》联袂发起的“2 0 0 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新发现简牍文献的解读与研究”赫然在列(《新民晚报》2 0 0 4年1月2日)。这反映了学术界及公众对简牍研究的关注,也体现了简牍学研究领域的勃勃生机和重大影响。在接踵而出的简牍资料中,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具有独特的发现经历和学术魅力。1 994年春,也就是著名的郭店楚墓竹简于1 993年冬得到清理之后不久,香港古玩市场陆续出现一些楚简。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把这个讯息告诉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并电传了多批摹本。这些摹本涉及《诗经》、…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诗论》的思维方式与孔子诗教的政治伦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中诗章的解释与《论语》所引"诗"的分析,认为孔子将诗进行了政治和伦理化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孔子诗教的这种功能与类喻式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认为除了价值观外,这种思维方式是诗教之有政治伦理功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博物馆藏竹书《民之父母》篇中的"勿"应该读作"物",从"言"从"午"从"又"的字应该释为"语"。论文还就《容成氏》篇的"密"字与古文字"审"进行形体上的比较分析,以期避免因二字字形相近而产生误识。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孔子诗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字考释也是研究的一部分。简文整理者对"文"、"唯"和"词"等字的隶定欠妥;对"攻"、""等字则未能作出考释。属于这两种情况的字共有19个。这些字的考辨要借助于字形分析和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博物馆藏竹书《民之父母》篇中的“勿”应该读作“物”,从“言”从“午”从“又”的字应该释为“语”。论文还就《容成氏》篇的“密”字与古文字“审”进行形体上的比较分析,以期避免因二字字形相近而产生误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