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鸳鸯蝴蝶派与民初办报热潮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蝴蝶派是现代文学史上颇遭非议的一个流派,历来被现代文学史研究者所忽视。过去编写的若干《现代文学史》,实际上都是革命文学史;对革命文学以外的不同的思想倾向、风格流派的作家、作品和社团,缺少必要的论述和分析。对于鸳鸯蝴蝶派这样一个活动时间很长、拥有众多作家作品的流派的考查,已成为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不能回避的“话题”。本文拟从它与民初办报热潮关系的角度作出分析、以期揭示其独特的“个性”。众所周知,任何文学现象的产生必有其社会根源。而鸳鸯蝴蝶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其它文学现象所不同的,则是它与近代报刊…  相似文献   

2.
鸳鸯蝴蝶派中的吴地文人是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分子,而不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逆流".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鸳鸯蝴蝶派文学现代性特征;为什么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会首先在鸳鸯蝴蝶派身上发生;怎样评价鸳鸯蝴蝶派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姚民哀在《说林濡染谈》①中曾以报刊及其创办人为核心和源头,把鸳鸯蝴蝶派作家分成4个支派,李定夷被归诸《民权报》一支。属于这一支的,还有徐枕亚、徐天啸、吴双热、胡仪鄦、刘铁冷、蒋箸超、包醒独等。郑逸梅指出,“他们行文,都喜骈俪出之,托旨骋妍,雕缕组绣”②,被人视为典型的“鸳鸯蝴蝶”作风;而李定夷又与徐枕亚、吴双热并称个中“三鼎足”,是该派早期代表作家之一。在1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李定夷完成著译30多部。他所写的小说,兼及哀情、艳情、侠情、苦节、武侠、社会各种类型,而以哀情小说成就最高。他的写情诸作,继承明清“世情书”和才子佳人小说流风,吸收西方文学某些营养,并深受林琴南、包天笑译笔  相似文献   

4.
鸳鸯蝴蝶派是始于清末,盛行于本世纪初的一个庞大的、以迎合市民审美趣味、欣赏习惯为宗旨的通俗性文学流派。本文试就鸳鸯蝴蝶派小说勃兴的历史必然性,时代决定的历史特征进行一些新的探讨,以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近年“通俗文学”崛起的历史传统继承性。鸳派小说产生的社会环境,传统观点认为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弊端。我们认为它并非中国所独创的,也不是几个、几十个作家所能掀起的。趣味性,娱乐性文学的产生是文学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产物,是世界性的文学现象。类似鸳派小说的爱情、侠义等故事的作品与西方早期  相似文献   

5.
明末是中国自身近代化的序幕,上海开埠则是中国“被现代化”的加速器.通俗文学的阶层依附应归属于市民大众,中下阶层市民是它的忠实读者,除娱乐功能外,它还是农本社会乡民转型为资本社会市民的形象化“启蒙教科书”,但这些有益于市民大众的文学却受到新文学家的猛烈抨击.当代一些历史学家和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对此类批判提出了异议,他们或认为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是“乡民市民化”的引桥,是现代都市文学的滥觞;或认为在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中,鸳鸯蝴蝶派在平民化、世俗化和文学商品化等方面,以及在现代写作传播体制的建构中,扮演的是先行者的角色.的确,冯梦龙—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文学,是一条从古至今的市民大众“文学链”.在这条“文学链”中,鸳鸯蝴蝶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要展望市民大众文学的未来,这与总结过去的通俗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经验教训也有相应的关系,特别是农民工大批进城,“乡民市民化”的问题又成为现实的重大课题,而昔日被称为这方面的形象化“启蒙教科书”的市民大众文学有哪些值得参考?在今天,有些地方“城乡一体化”的问题已提到议事或实践日程上来,那么昔日乡民步上都市文明“引桥”的通俗文学作品的经验是否值得学习?仅仅有一套精英文学的评价标准,已不够当代文学发展的运用,多元共生体系的评价标准又如何建构?凡此种种,都可以去作进一步的反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鸳鸯蝴蝶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它的发展和繁荣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而且鸳鸯蝴蝶派随时代潮流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其作品有其积极意义。它与新文艺的分歧,实质是文学观念的分歧。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应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进行全面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来,迎合小市民的情趣以及格调低下一直是鸳鸯蝴蝶派作家遭受批判的焦点,也是他们所背负的主要罪名.然而,如果深入考察鸳鸯蝴蝶派作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在市民社会中安置自己的人生,鸳鸯蝴蝶派作家才在文化姿态上实现了一系列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现代美国社会和文化思潮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垮掉派文学"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垮掉派文学"以及由该流派的经典之作<在路上>所倡导的向往自由、精神独立、敢于冒险、勇往直前的理念具有与其它经典美国文学作品同样的永恒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派的文化位置及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鸳鸯蝴蝶派文学同海派文学,不是源与流的关系。鸳鸯蝴蝶派和海派在很长时间里是两股文学流。海派自产生之日起便是"现代性"文学的一部分,鸳鸯蝴蝶派则有一个较长的获得"现代性"的演变过程。海派以展露现代文明条件下人的生存与物质关系为基本母题,鸳蝴通俗社会小说却缺乏独特的眼光和生命的体验。海派的两性文学,从生理搏动到包孕现代生命哲学,都市人的内在心理冲突均得到充分的展示;而鸳鸯蝴蝶派的言情文学,长久地在"传统道德"的圈子里打转。鸳鸯蝴蝶派对都市的看法远远落后,海派的都市意识具某种超前性质。在全部或部分地走向"通俗"这一方面,海派和鸳鸯蝴蝶派倒是最有接近点的。但两派的思想意识仍不在一个层次上。人为地去规定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结合是不会奏效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新感觉派从1924年闪耀登场到1927年黯然退场,热闹喧哗不足三年时间.它的消退归根到底因为其自身"新感觉"文学的局限.但诸多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却直接导致了这个新的文学流派的产生和解散.新感觉派作家创办同人杂志本是顺应潮流,设置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文坛冠以他们的"新感觉派"之名则规矩了他们的文学方向,催生了一个新的流派.也导致了这个文学流派的无疾而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