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非 《云梦学刊》2003,24(4):35-37
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差在不断缩小。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进一步激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商行的存贷利差缩小是一种必然趋势。为了弥补收益下降,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必然和可行选择。因此必须解除约束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条件,探寻发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闫光宇  梁春子 《理论界》2003,(6):106-107
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及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然要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成熟,其进程进一步加快,对银行传统业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使之竞争日趋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商业银行如何超前工作,更好地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币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过后,金融机构转向商业化,金融业务走向市场化,金融运营开始直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商业银行如何摆正位置,增强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是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商业银行本身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随着人民银行退出具体业务经营,一些新老商业银行先后组建成立,原有专业银行已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对外开放促使外资银行在我国经济领域重视,于是商业银行成为…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各国金融当局日益放松管制的背景下,金融竞争空前激烈,风险加大,并购作为化解危机的一种形式,已成为金融界增强竞争实力的途径。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重视并购形式以及并购重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已逐渐走上正轨。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日益改善,中介业务的种类正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并且已成为银行间激烈竞争的新领域,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种类  商业银行中介业务在国外发展较早,品种很多,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与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三分天下”。商业银行的中介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经营活动。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中介业务分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体系的演进,尤其是便利直接投融资的股权和债权产品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基本形式和管理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积极融入到金融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开展主动型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运用脱媒环境完善其风险管理和现代企业制度,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是目前商业银行面对竞争、迎接挑战一个主要手段.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较快,但还是存在收入水平低、品种结构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缺乏专业营销人才等问题.为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我们要创新金融产品,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业务营销,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入世,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商业银行面临日趋严峻的国际冲击。中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竞争力、利用金融创新加快混业经营步伐、拓展网上银行业务等对策,以应对外资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混业经营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以及网络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日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隐蔽而复杂,而我国商业银行更多的是强调业务发展,注重风险控制不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特殊而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提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是指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不断开发金融工具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金融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经营效益新的增长点。实施金融创新、拓展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多的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业由粗放性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对支持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商业银行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所以,我们工商银行要想在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广开思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 ,世界经济步入了现代发展的增长期 ,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新趋势 ,如国际资本流动的虚拟化、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金融创新工具的组合化等。金融市场全球化与金融创新工具组合化对世界经济增长及一体化所带来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研究 ,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投资银行及其业务 ,则发生了比其他任何领域更为巨大的变化和突破 ,它在金融资源分配机制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甚至影响着世界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投资银行是对应于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 ,对投资银行这一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区…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兆松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2(8):106-108
随着金融开放和国际金融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为金融消费者提供综合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的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也将成为各类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必然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必要从外部环境构造到内部风险管理探求如何规避和控制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外国银行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国际挑战和竞争,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国际银行的发展方向,采取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经营战略,加强金融创新等竞争策略,在制度、业务、经营区域等多方面创造和形成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尹志锋 《理论界》2010,(5):30-34
近年来,企业重组并购活动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重组并购业务也以其与生俱来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关注。中国开展并购贷款不仅增加了企业并购活动的融资途径,更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为商业银行介入资本市场打开了一条通道。中国式并购贷款诞生不足一年,已经暴露出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过程中也掩盖了一些长期风险,本文旨在面对这些问题和揭示其中潜在的风险,并提供一些化解并购贷款远期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加入WTD的承诺,外国银行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国际挑战和竞争,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国际银行的发展方向,采取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经营战略,加强金融创新等竞争策略,在制度、业务、经营区域等多方面创造和形成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入世”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面临机遇和挑战。面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产权制度不合理、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业务种类较少 ,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改变单一国有的产权制度 ,充实自有资本 ,加强经营管理 ,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只有这样 ,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不涉及资产负债 ,能够增加业务利润的经营活动。西方国家在近十几年中 ,表外业务迅猛发展。表外业务的主要种类有 :中间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创新业务。在我国努力开拓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我国银行业适应金融开放 ,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有力措施。当然 ,在发展此项业务时 ,必须对此项业务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应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李梅  马焱 《兰州学刊》1998,(5):32-33,56
一、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创新所面临的环境(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创新的外部环境1.世界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石油危机的冲击及通货膨胀的加剧,世界各国普遍放松外汇管制,实行浮动外汇率制度,出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这一浪潮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和利率的波  相似文献   

19.
面对金融全球化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私人金融业务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为适应广大货币占有者日渐成熟的金融心理而对原有储蓄业务从形式到内涵上的双重延伸和发展。不但丰富和增强了原有储蓄业务的内容和功能,而且引进了如个人消费信贷、代收代付、投资指南、个人理财、代保管箱等多项金融业务。这是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真正步入企业化的一个有力举措。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宏观调控、利率的连续下调,储蓄分流,投资渠道多元化,货币占有者心理状态也不断成熟,呈现多层次化。面对复杂的私人筹资环境,激烈的同业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