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言性情说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诗学的基本观念是主张表现。这是我们普遍都同意的。表现什么呢?情感,这似乎也已成定论。有时候,已成定论的看法常常是可以讨论的。古代诗学文献中大量的诗言“性情”的议论迫使我们对这一定论重新进行审视。刘勰《文心雕龙·征圣》说:“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情采》说:“文质附于性情”。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皎然《诗式·重意诗例》说:“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这种议论在宋元以后更多。宋代吕祖谦说:“诗者,人之性情而已”。文天祥说:“诗所以发性情之和也。性情未发,诗为无声:  相似文献   

2.
联言推理该有规则王经伦翻阅现时国内流行的各种形式逻辑(又称普通逻辑)版本即可发觉,在从属于演绎推理的各种推理类型中,直接推理、直言推理(又称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都有各自的推理规则,联言推理却没有。这是不合理的,该为联言推理制定自身的规则。联...  相似文献   

3.
从自由诗到九言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本世纪以来,随着文言文的衰落和白话文的兴起,以自由诗为主导方向的新诗运动虽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白话诗是否一定要选择长短不一的自由形式而不能建立相对统一的规范?这一规范的出现是否一定会束缚人们的思想而不能提供更新的创作契机...  相似文献   

4.
联推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大量地使用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推理比较简单,因此容易被忽视.对此,苏天辅教授曾说:“在以往的传统逻辑教科书中,这种推理是没有地位的”。(苏天辅《形式逻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302页.)这种情况。目前仍无多大改变.对于联言推理这种形式,目前我国有的教科书根本没有提及,有的虽然提及,往往也是寥寥数语,几笔带过.  相似文献   

5.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8,29(6):56-58
联言推理虽然比较简单.但亦有其内在的规律,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就联言推理合成式而言,至少应当遵守以下三条规则:第一,如果前提是具有相同谓项的肢判断,则结论应为联主判断;第二,如果前提是具有相同主项的肢判断,则结论应为合谓判断;第三.在以两个具有相同主项并且谓项是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的肢判断为前提的推理中,结论应为一个简单判断,结论的主项为两前提共同的主项.结论的谓项是一个同时包含于两前提谓项的种概念.  相似文献   

6.
思贤讲舍昔年湘士讲学地也湘阴郭玉池、吾家湘绮师后先主讲郭氏服膺薑齐、立祠为位、选孔宗王、撰联推许甚至、冀湘士缵承王学也、光绪中叶、余弱冠入肄业、尔时郭氏老矣、倦勤于学、靡所长救、湘绮亦因事北征、无复乡者横经盛事、壬申九秋湘耆老憑藉遗址改创学社举同县赵学司长社季刊学报、上以明乡先达绝学、下以竟郭玉池遗志、甚盛业也、同县周祕书木崖始终其  相似文献   

7.
<正> 《论语·季氏》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这段对话记载了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的一次关照,这次关照的核心是要孔鲤学诗,并告诫他,不学诗就不会说话。在当时,诗的地位为什么那样重要呢? 西周初年,有一种“献诗陈志”的社会风气。人们对好人好事的赞扬,或对坏人坏事的批评,往往不是直抒己见,而是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国语·周语上》记载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8.
《钱仲联讲论清诗》(下简称《论清诗》 ,苏州大学出版社 2 0 0 4年 4月版 )由钱仲联弟子魏中林博士根据钱先生一年半讲授清诗的内容整理而成。钱先生生前曾于 2 0 0 3年 9月曾亲自审订此书 ,并题写跋语 ,称“年迈体病 ,一月读竟 ,文中误录之字 ,随读随改。所记均为当时实录” ,“为保存原貌 ,并未刊落”。可见此书实为钱先生口述、弟子记录整理的一部学术论著 ,是钱先生最后一部遗作 ,因此弥足珍贵。《论清诗》不仅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集大成时期———清代之诗歌与诗论、诗人与流派等的繁盛面貌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 ;同时…  相似文献   

9.
黄兴是一位辛亥革命时期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领袖。他一生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英勇顽强,战功卓著,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拿破仑”。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他给后人留下的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诗联,反映了作者当时的真实思想和深广内心世界,展示了黄兴爱国斗士的情怀,杰出将帅的风采。抒发以武装斗争推翻封建统治的豪情壮志,歌颂革命志士拼死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是黄兴诗联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上海李延昰、原籍南汇、字辰山、一字寒村、初名彦贞、字我生、一字期叔、明進士尚衮孙、大理寺右评事立中子也、负才善辩、有经世之志、年十七遭鼎革之变、甫二十间道走桂林、任唐主某官、事败为平湖右圣观道士、藉医活众、视疾不惮远、亦弗论报、或奉金即买书、康熙癸丑岁疾革、以所著南吴话旧录放鹇亭诗文集暨藏书二千五百卷、畀清检讨秀水朱彝尊、余物亦尽以赠友、越二日卒年七十岁、  相似文献   

11.
《云梦学刊》2010,(1):F0002-F0002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七五九年秋,五十九岁的李白应岳州守裴隐之邀,来到岳阳,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这对研究诗人晚年的思想和诗风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七五七年十二月,李白从浔阳起程,流放夜郎。“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在路上走了十五个月,于七五九年仲春,还在赴夜郎的途中,幸遇国家大赦。他欣喜若狂,即刻放舟江夏。到江夏,在重获自由的狂喜心情支配下,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唱道:“遥欣克服美,光武安可同。”以为“开元全盛日”又会中兴。因此,他在江夏又做起了再次待诏翰林。登朝入阁的美梦,  相似文献   

13.
1 台港著名诗人余光中,是台湾现代诗运动的首创者之一。早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时,便开始诗歌创作,此后三十多年,浪迹台、美、港各地,创作颇丰,先后出诗集十三、四种,散文、评论集七种,译作八种,以及十余种英文论著,在海外诗坛、文坛影响很大,据黄维梁先生统计,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九年二十七年间,海外有关余先生的介绍、研究文章达一百八十余篇之多。近年来,大陆学界诗界对余先生的作品亦开始介绍,赴港大陆学者、作家和余先生之间也多有交流,以沟通两岸文化艺术信息,密切同胞手足之谊。观余光中先生诗歌创作的全部历程,私意以为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创作走的是一条由西方古典浪漫主义进入西方现代主义的道路,该时期作品,明显受西方现代哲学、文学影响,虽不乏佳句,诗风上不无虚无晦涩之弊,总的成就不敢恭维过高。他的第五本诗集《莲的联想》标志着他创作上的重大转变,进入了以乡愁为主要特征的后期  相似文献   

14.
15.
魏中林 《学术研究》2004,(1):130-137
钱钟联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于清诗研究贡献尤巨。《钱仲联论清诗》是钱先生对清代诗学的系统论述,由魏中林教授据1987年听钱先生讲授清诗时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整理者为呈现钱先生讲授时的原貌,基本上按讲授顺序实录,未作删减。2003年秋,魏中林教授将整理稿呈钱先生,蒙96岁高龄的钱先生亲自审阅校订、写作跋语并题写题名。今钱仲联先生不幸于2003年12月4日去世,我们特将钱先生的跋语置于文首,与钱先生论清诗正文一并刊出,以表达对一代国学大师的哀思和敬意。《钱仲联论清诗》共分8个部分,我们刊出的是第一、二部分,其余各部分将由《韶关学院学报》于今年内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6.
钱仲联论清诗(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中林 《学术研究》2004,(2):128-134
吴梅村.<章太炎文录别录>有评梅村的话,谓其"辞特深隐,其言近诚";林庚白<丽白楼诗话>亦有"梅村以亡国大夫而委蛇于两朝,其境遇甚苦,情感甚真,心迹甚哀"之评.<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表达了一种爱国主义思想,但十分隐曲宛转.<后东皋草堂歌>写瞿式耜,亦有爱国主义.七绝<赠寇白门>,写得较好.<松山哀>最明显,写洪承畴事,有强烈爱国思想.<园园曲>与爱国搭界.<勾章井>写王妃事,亦有牵涉爱国处.  相似文献   

17.
清嘉庆四年己未(1799)会试,总裁即主考官为时任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南书房行走、吏部尚书朱琏,副总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刘权之、户部左侍郎、经筵讲官阮元等三人。此科二三场的文策,朱琏请阮元一人阅卷,先选出长策一千三百余卷,又用三昼夜,再选出二百卷,分为三等,“以观头场,名士经生多从此出。  相似文献   

18.
不学诗 无以言——论生活世界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为概念的"人文精神"虽已不再陌生,对其意义的泛泛而论也耳熟能详.但究竟如何认识其在生活世界中的真正位置?怎样落实对于消费社会的实际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从中国与西方文化比较视野中,我们能够澄清这些困惑,以推动当代中国人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晟 《学术研究》2001,(4):126-128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是新近学术热点之一。它已由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四大类体裁板块 ,即文学文体各自内部分类研究 ,扩展到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研究 ,进而从文化视角来透视文体形式所积淀的深厚“意味”。我新近的研究兴趣和重点就是中国古代戏曲文体。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体 ,戏曲内部结构颇复杂 ,欲对其体制、渊源、流变等作整体描述和思考 ,需先从其局部构成因素入手 ,进行个案考察。这里只探讨联章诗或组诗与戏曲歌词承接之间的关系 ,以考察诗歌联章对戏曲歌词承接的影响。王国维有感于“元人之曲”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