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蒙汉语使动句句义结构都由使役+施事+受事+谓词四个成分构成。但它的句法结构形式有差异:蒙古语使动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为核心构成,而汉语兼语式使动句由双动核结构构成;蒙古语使动态语缀是使动句的形式标志,是强制性的,而汉语与此对应施事者前出现"让、使、派、叫、请"等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此外,还有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后加上一些动态助词带上宾语表示致使意义。汉语语序手段决定兼语型使动句式的构成,而蒙古语的附加成分法决定带施事宾语的使动句的构成。在汉语中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繁杂,分布于兼语句、"把"字句、连动句等不同句法框架内,然而在蒙古语表达中这一切统统都可以用带使动态标志的使动句对应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使动句中,使动词的前、中、后常常要出现不同的完句成分.有些使动句由于使动词语义特点的限制,必须依附一定的完句成分句式才能成立;还有些完句成分在句中主要起体现交际者对致使事件的主观态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中,"化"尾动词具有"使……变化"和状态间临界点转变的语法特点,它同时具有致使词功能和致使状态意义。"化"尾动词联系着致使原因和致使对象,共同完成句式的致使意义实现。通过句式比较分析了"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词素"化"可以实现形容词或名词的使役化。文章从句法致使的角度,对现代汉语里"X-化"类使役动词的形成提出一个可能的句法解释。在句法致使的视角下,"X-化"类使役动词是核心词X与轻动词Cause和Become句法合成的结果。"化"作为一个轻动词,具有重要的句法意义:它可以充当致使轻动词Caus或起始轻动词Bec,触发相应的句法推导,使"X-化"类动词的使动和自动用法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汉语允许"X-化"类动词在致使和起始结构之间的有序转化,有力证明了文章的推导方案。"X-化"类动词致使能力的散失可以视作去致使化或作格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构式义的角度分析了N1+V1得+N2+V2句式的两种类型:结果句和致使句,并认为构式义在给句子分类时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构式义和句中动词义相互作用,构式义与动词义一致时,生成合格的句子,当构式义与动词义不一致时,构式义通过压制使动词意义发生变化,从而使动词进入句式。同时分析了能进入N1+V1得+N2+V2句式中的动词类型,解释了此类动词进入句式的原因。本文还探讨了构式语法在汉语短语和词这两级单位中的应用,并认为构式语法在构式义突显时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现代汉语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句表现为一个句式的连续统,而表称、致使、结果三类双宾句则处于这个连续统中不太典型的位置,同时这三类双宾句内部也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表称类两个宾语之间插入的动词动作性越强就越靠近兼语句,反之就越靠近表称类双宾句;使动类内部的典型性为他动使动类高于自动使动类;结果类中“个+谓词性成分”如指向动词后面的间接宾语就可看作双宾句,如果是指向谓语动词或者是指向谓语动词前面的主语,那么在语义上则可看作是靠近动—宾—补语序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0 引言0.1 本文讨论的使动句是指“名词+使+名词(动作发出者)+动词”的句式,即一般所说的带“使”字的兼语式。这种句式应如何处理在我国语言学界是有不同意见的。本文对这些不同意见不作专门性的论述,而只是就这种句式作为使动句处理的语义关系作些分析。0.2 使动句的使动意义是指句中的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支使者或影响  相似文献   

8.
置放句式为三价句式,包括施事、受事和处所三个论元成分;与置放事件相关的动词主要是置放动词,也包括非置放动词;置放句式中的施事具有自主性、使动性,处所具有具体性、空间性,受事具有受动性、位移性和自立性;置放句式具有意愿性或自主性特征,句式中的动词都是自主动词;受事论元和处所论元可以有多个句位,可形成多种置放句式。  相似文献   

9.
把字句的动词从句法上来说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代词,从语义上来说可以是动作动词、经验动词、性状动词。把字句动词的制约因素有三:把字句语义特征的制约、把字句句式类型的制约、语用的制约。把字句表示处置,也可以表示致使,因此进入把字句的动词可以是自主的动作动词,还可以是非自主的动作动词、致使动词、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和形容词;有些动词能作某些句式的主要动词,但不能作其他句式的主要动词;有些动词既不是动作动词,也不具有使动用法,但在一定的语境里也可以用于把字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哪些处置式可以表达致使语义,如何表达致使语义,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界定致使语义和致使表达之后,通过梳理文献,运有语义分析的方法,探讨汉语史中处置式的发展轨迹,将处置式和述补结构、使役句作对比,分析汉语致使表达的整体格局,指出处置式中有哪些小类表达致使语义以及各种致使表达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汉语的处置式经历了“处置动作-处置动作+结果-处置结果”的历时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所有处置式都能表达致使语义,只有带结果补语的狭义处置式和致使义处置式才属于致使表达;在表达致使语义时,这几类处置式和述补结构、使役句相比,在“NP1有意/无意”和“被使事件已然/未然”两项参数上有区别,彼此形成分工;处置式是一种不断发展壮大的句式,其核心语义是“处置动作对宾语的完全控制”,最初表达处置的动作,随后逐渐可以表达处置的结果,随着这种变化,有几类处置式逐渐可以表达致使语义。  相似文献   

11.
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提出新见,对划分动词小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把"字句与"被"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对比性.文章引入"致使力的传递"这一概念,基于致使力传递的观察视角,提出"把"字句表示正向致使,"被"字句表示反向致使,并分析二者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致使的发生认知域,致使者的强施力性和被使者的强受力性,以及语义重心--被使者及其变化.二者的差异性在于:被使者的直接受影响性与间接受影响性,致使者的间接致果性与直接致果性,动态过程性与静态叙述性,致使力的非单一来源与单一来源.  相似文献   

14.
原因力比较在侵权法上用于“多因现象”中的责任划分,现有理论没有对原因力的含义及其比较作出合理解释。某因素的原因力,是指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使结果发生的概率增加值。过错比较从属于原因力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的出现使人们得以站在时事发生的第一时间获知信息。但即便是在坚持了客观真实的情况下,传播者通过电视话语的陈述所取得的效果也并非都是起初的传播意愿,仍会有失语现象的发生。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美学特性,符号特性,新闻结构的角度对电视新闻的话语失语现象的发生及其因由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闲适诗贯穿了白居易的整个仕途生涯。从中唐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白居易自身的特点来看,中唐社会政治、社会风气以及儒释道思想和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都对白居易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写出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的闲适诗。这些诗是他儒家思想体系和处世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他慰藉心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分析英语表示领属关系的大量动词及其相关小句,研究致使结构小句概念框架和语义结构的理论意义和互相关系,可以证明概念结构和语义结构并非一对一的关系,概念框架所表达的概念语义和语义结构表述的语法语义有必要在理论模式表述中分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动宾复合词,其中的支配成分为形容语素、不及物动语素或名语素,并且都用作了使宾语素,这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的使动用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该类词可以降格为复合语素与某些语素组成复合词。这种含使宾语素的复合词在语义上表明致使对象在使宾语素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结果和状态,结构简约,语义精微,对于要求言简义丰的商品名称、说明、广告和宣传单非常适用。由于所适用表达事物的时尚性及其畅销度、流行度的差别,该类词进入到基本词汇中的很少,词典也较少收录,但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英语使役结构与“投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语使役结构的相关研究以及"投射"理论.本文对"以施动者为中心"的英语使役结构与投射结构进行了辨析讨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两者紧密相连而又有相异之处.由情感使役动词(如frighten)、使役关系动词(如guarantee)、认知使役动词(如remind)体现过程的使役结构可包含事实嵌入投射或主从观点投射充当结构成分,但另一方面,这些类型的使役结构又与主从述说投射结构相区别;我们需根据"使因"成分以及结构所在的上下文对使役意义的表达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