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初唐绍仪内阁中的同盟会阁员,历来史家均认为有五人,即国务总理唐绍仪、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后由王正廷暑理)、司法总长王宠惠。但从笔者接触的资料看,同盟会籍的阁员不止五人,还应有内务总长赵秉钧。1912年6月15日,唐绍仪因不堪袁世凯的专擅而潜定天津,此后,蔡元培、宋教仁等同盟会阁员也联袂辞职,而赵秉钧却未辞职。《盛京时报》1912年7月5日报道“赵总长不辞职之理由”时称:“内务赵总长亦同盟会分子之一,此次同盟会国务员辞职,赵总长不在其列。闻其理由,系赵总长受职在前,入会在后,故不必与其它国务员(以同盟  相似文献   

2.
周学熙与近代华北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锋华 《兰州学刊》2007,291(6):195-197
周学熙首创直隶工艺总局,在华北地区倡风气之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京津近代经济地位的形成与巩固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在华北创办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企业,如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矿务公司、京师自来水公司、华新纺织总公司、耀华玻璃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形成了著名的周氏企业集团,不畏列强,为国家挽回利权;并参加了重要的金融组织北京银行公会;在两任财政总长期间,周学熙制定了一些影响深远的财经政策,如划分国财地财、烟酒专卖,部分确立了近代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3.
黄兴和陈其美是"多年患难之交",辛亥之役前后,两人意见一致,交谊甚深;但至癸丑之役后,黄、陈政见发生严重分歧,感情几近破裂."宋案"以后"武力讨伐"和"法律解决"的反袁方略都是对中国国情缺乏认识的错误选择.癸丑之役是一种冒险主义行动,黄兴反对冒险主义,不应受到指责.陈其美总结和反思癸丑之役,完全赞同和全力支持孙中山重建中华革命党,竭力推颂孙中山的权威主义,与黄兴的非权威主义尖锐对立,彼此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这是黄兴和陈其美这对"谊逾骨肉"的"患难之交"走向分裂的重要缘由.但黄、陈反袁目标一致,陈遇害后,黄诚挚地表示了对这位故友的伤悼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一、财政困难对银行的影响 财政和银行是国家进行资金分配的两条主要渠道。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它们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因此,财政困难必然会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影响的形式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财政要实现其预算支出,必然要强制性地向银行透支或借款,迫使银行货币超经济发行。二是如果财政严格控制其支出,则必然将社会再生产中的一大部分资金需求的硬缺口丢给银行,使银行为了填补财政转嫁过来的资金需求缺口盲目扩大信贷规模,结果导致信贷收支的不平衡,迫使大量货币投放,最终使通货膨胀成为必然。具体来说,当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财政出现困难对银行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全球史观下的"澳门1601事件"反映出全球化早期不同文明相互影响的细节和模式。除了葡荷贸易竞争这个根本原因外,该事件亦掺杂了广东税吏与澳门葡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等诸多因素,而澳门因"双重效力"于两个贸易体系的特殊角色成为矛盾的焦点。该事件亦是葡荷两国、澳门与广东和明廷、广东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诸多政治、宗教、财政、政策通过澳门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可见澳门在世界贸易体系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历史作用及其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6.
欧元区财政政策的不统一被广泛认为是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欧元区应积极实施财政整合已成为主流观点。事实上,欧元区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财政整合之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财政整合仍面临诸如欧元区现有财政协调规则问题重重、成员国难以放弃财政独立性、当前欧洲内外的经济和政治局面不确定等难题。可以预计,欧元区财政整合将在成员国的利益博弈以及相互扶持的交替中进行,并逐步实现财政一体化。当下,影响欧元区财政整合前景的两大重要事件一是顺财政整合的"欧元债券"的推出问题,二是逆财政整合的奥朗德"新政"的实施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德库 《理论界》2000,(2):47-4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银行与财政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银行与财政在分工和配合方面错位时有发生 ,严重削弱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此 ,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一、银行职能与财政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界限愈来愈模糊 ,使银行、财政的职能实施不协调。一方面是信贷资金财政化 ,另一方面是财政资金信贷化。从银行职能上看 ,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以后 ,职能上和信用业务上将企业化经…  相似文献   

8.
银行运行机制的改革虽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实践状况看,现行银行运行机制与企业机制仍存在诸多矛盾与磨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进展。笔者认为,银行经营运行中行政色彩浓厚,是造成这些矛盾与摩擦的根源。一、统管统供的资金管理政策。自1983年改企业流动资金,由财政、银行两家共管为银行“统管”后,由于政府视银行为第二财政的观念没有根本改变,银行自身也未能从行政机关超脱出来,没有按照企业机制,真正建立起微观  相似文献   

9.
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号止庵,安徽建德(今东至)人,民国初年曾两度莅任袁世凯的财政总长,为谋国库充裕,对当时已经陈腐和紊乱的旧苛税进行了改革,把整理财政与发展经济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国家财政得以好转,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因此,他获得了“中国第一流理财能手”的美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辛亥上海光复是同盟会和光复会联合发动并取得成功的。陈其美与李燮和是上海光复的主要领导人。解放前的研究 ,由于受同盟会正统史观的影响 ,往往扬陈抑李。这种遗韵甚至在目前台湾出版的若干著述中 ,还时有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 ,大陆方面的史学家都已对李燮和与光复会在上海光复中的活动及其作用作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 ,李燮和在上海光复中起的作用 ,无论在程度上、影响上不仅不比陈其美逊色 ,而且在关键问题和关键时刻的作用远远超过陈其美。所谓关键问题 ,一是对淞沪军警的策反。上海响应武昌起义 ,有两个难题必需解决…  相似文献   

11.
陈澧是晚清著名学者,所著《东塾读书记》,蜚声海内,享誉艺林。在晚清学术纷纭变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秉承乾嘉学术优良传统,立足于汉学立场,以古文经学为主,融合宋学及其他,兼收并蓄,独树一帜,提倡一种“新学风”。这种“新学风”因具有近代科学的精神,对清末民初的学界有重要影响。陈澧被公认为汉宋调和的主将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的宋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宋诗运动的关系是一个迄今未受学界充分关注的话题。1895-1906年间,郑孝胥、陈三立、沈瑜庆、陈衍、沈曾植等宋诗派主要成员都曾客张之洞幕,这个时期的诗文酬唱酝酿了宋诗派的理论,加强了诗人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宋诗派的影响,宗宋诗风逐渐成为一种诗学潮流,其余波影响至上世纪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尚书>学案肇始自宋吴NDE69、朱熹之疑窦,历元、明二代学者考辨,迄清初才有系统归纳辨伪成果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出现.其与同时的顾炎武、朱彝尊诸儒可谓清初<尚书>案的开风气先者.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观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钱穆关于阎若璩<疏证>之部分观点来源的质疑,揭示出清初考辨伪<古文尚书>运动背后隐藏着的深层理学动机.  相似文献   

14.
1911年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震撼了腐朽的清王朝。陈其美虽然没赶上这次起义,但他在起义失败后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在辛亥革命史上起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教仁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过民国政府第一任农林部总长,对发展农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宋教仁对农业的基础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宋教仁主张从加强农业理论方面的研究、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农业生产力、设立金融机关和教育机构、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研究宋教仁的农业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毅汉是清末民初重要的小说家,然而目前对于他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通过探考张毅汉生平与创作情况,得出如下结论:张毅汉与张其讱为同一个人;包天笑是小说家张毅汉的提携者和合作者,对张毅汉的小说生涯发生过重要影响。但除包天笑外,张毅汉与鸳鸯蝴蝶派几乎没有任何关系。20年代以后,张毅汉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先后在上海广肇公学和粤东中学担任教师。1950年可能因哮喘病发作在香港去世。  相似文献   

17.
北洋政府时期,云南食盐生产虽然继续巩固了清末形成的滇中、滇西、滇南三片区盐业生产格局,但清代黑盐井在滇独大局面于民国初期已受到了强烈挑战,同时,盐产量总额也比清代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这一时期,部分大盐井和全省的总体盐产额都有较大的波动,而卤矿含盐量的变化、燃料成本的变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无疑都会影响到盐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宋代"妖言"罪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文龙 《河北学刊》2002,22(2):125-129
中国古代法律多以“妖言”罪名钳制思想 ,严厉打击妄言天命行为。唐律将其区分为涉及国运休咎和人命休咎两大方面。宋代“妖言”罪名内涵扩大 ,北宋早期禁“夜聚晓散” ,后期禁“吃菜事魔”。明清时期开始有了“邪教”的称呼。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为“亲亲相隐”制度提供了伦理上的正当性基础。“亲亲相隐”的原则和制度萌芽于春秋、秦、汉初时期,发展于唐、宋、元、明、清,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实现了近代化转型。“文化大革命”以后,“大义灭亲”取代“亲亲相隐”制度。然而,《刑诉法修正案》的颁布改变了这一状况,使其精神如律。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浩帆 《文史哲》2004,1(3):45-50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和镇压的命运相反,小说事业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有80%登载在报刊上,民初的登载率又远高于清末。除小说专门杂志外,文艺报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大量登载小说。其中,小说产量与小说杂志数量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小说杂志始终是小说和小说理论发表的最主要阵地。以小说杂志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业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