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50年代,茅盾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遭际了尴尬的人生境遇。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作为文艺界的领导者,茅盾在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二、作为文学评论家,茅盾多次陷入"因文罹祸"的尴尬;三、作为文艺政策的解说者,茅盾往往言不由衷、自相矛盾;四、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茅盾1950年代创作的多次尝试都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2.
王晴佳 《学术研究》2005,(11):91-97
本文以台北史语所和近史所所藏"傅斯年档案"和"朱家骅档案"之有关信件为基础,探讨陈寅恪名字的读法和他与老友、史语所上司傅斯年之间的关系.这些信件显示,陈寅恪在国外求学时,一直用标准发音拼写他的名字.另外,他与傅斯年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也曾有一度十分紧张.这一紧张关系的造成,与傅斯年的"学霸"作风有关,也与陈寅恪追求学术独立的立场有关.从中,我们亦可看到陈寅恪1949年决定去留大陆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1950年代的解放西藏的问题上,中共中央最初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在此指导思想指引下,中央人民政府先后提出"六项条件"、"四项原则"、"十条政策"、"公约十章"。西藏地方政府迫于严峻形势,提出完全无视国家主权、受到了西南局驳斥的"五项指示"。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双方谈判代表团在经历了多轮艰难谈判之后,最终以"公约十章"为基础,达成了双方都接受了的解放西藏的法定文件——"十七条协议"。和平解放西藏谈判方案由分歧到统一的曲折发展变化脉络,展示了西藏一步一步获得和平解放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80年代的妈妈们,是数着饭票计划吃什么的:买多少肉,用什么油,乃至一顿下锅多少米,都不是自己说了算.90年代的妈妈们,望着菜市场计划吃什么:这个季节有什么菜卖,哪些是质优价廉的品种,相信每人都有一本"菜经"在心中.又过了十年,好像全年无休什么都能吃上了,更有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来势汹汹,仿佛要把前几十年欠下的一口气吃回来.再十年后的今天,不管是家里厨房还是外面的餐厅,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我们却犹犹豫豫"开不了口":在这个为食品安全草木皆兵的年代,还能吃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李锐 《学术月刊》2015,(3):141-154
先秦古书的年代问题,一直是研究古代学术思想的基础,深受重视。不过许多过去所形成的定论,近来遭到了反对和挑战。近些年出土的简帛古书,不仅直接揭示了一些古书的形成年代,更使我们对过去的观念和方法有了反思。但是国际汉学界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却并不统一,其中与中国学界差别较大的是今文《尚书》和《墨子》"十论"中一些篇章形成年代的问题。分析其具有代表性的断代方法及其结论,指出其不足,并可以利用古书形成过程中的"族本"观念来解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代表们、同志们:今天省档案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成立江苏省档案学会,这对我们江苏省档案工作者来讲,对我们档案科学来讲,是一件大喜事。档案学会的成立,给我们档案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提供了一个学术活动的阵地。今天,几位局长要我讲一讲,没有准备,我首先代表我们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科协党组向代表们、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并祝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我与《学术月刊》的接触,始自20世纪60年代,从读者以至作者,并一直以读者兼作者的身份至今。与《学术月刊》几十年的接触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刊物一直是紧跟时代步伐,并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始终保持其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王琳 《社会科学研究》2006,3(2):179-184
"英雄人物"创作模式从延安时期发端,经历了形成时期(1950年代初期)、成熟时期(1950年代中后期-1960年代中期)、极端时期(1960年代后期-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之后趋于消亡.1950年代初的<文艺报>,作为"发布文艺政策,推进文学运动,举荐优秀作品的‘阵地’",在建立"英雄人物"创作模式的批评实践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个时期的<文艺报>连续组织了几次关于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大讨论,并通过创作批评树立新的文艺范式.一些理论家和知名作家也在<文艺报>上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见解,都涉及到"英雄人物"的创造问题,如茅盾、丁玲、冯雪峰、韦君宜、王朝闻、邓友梅、陈涌、敏泽、王世德、周立波等.这些讨论和理论见解触及到了这一创作模式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僵化的"英雄人物"形象并不是文革的特殊产物,其多种元素在建国之初便已定型,这些元素中也包括了一些致命的因子,预示了这一模式在将来夭折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赵园 《社会科学论坛》2005,(13):109-124
主持人(王光明):今天,我们"人文论坛"很高兴地请到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赵园教授来给我们做"师道与师门"的学术报告.我对赵老师的研究比较关注,从80年代初的<艰难的选择>开始,我买过她的很多书.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  赵建永 《云梦学刊》2016,(4):27-29,161
整理说明:近年来,笔者于北京大学档案馆发现了一些学者的往来信函,其中有一份档案原题"熊十力请求回南京给北大校长、林伯渠、董必武的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秘藏于不对外开放的校长办公室的专门档案里,故尚未收入《熊十力全集》及其著译目录。经汤一介先生亲自向校方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笔者才有缘得见并复制了该函。全信以身体与治学的关系为主线,反映了作者的独特观察视角和学术成长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