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吐蕃时期佛教寺院发展状况及政教关系公元八世纪,莲花生主持建成桑耶寺。这是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前虽建造了一些小寺,但仅有佛像而没有增伽组织,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寺院)。此后,佛教寺院发展速度似乎并不很快。赤松德赞时期,规定“赐给寺院民户150户,给每名僧人3产属民,总计赐给桑耶寺和305名僧人寺属奴户1065户”,①而并未提及其它寺院。可以推测,当时吐着王朝虽极力推崇佛教,但寺院建设似乎并不随他们对佛教的热情增长而同步发展。而当赤热巴巾的大臣尚蔡邦·多日在堆龙地方建了一个有4名僧人的江浦寺时,则要立碑为…  相似文献   

2.
周人靠征服代替商王朝而成为天下之主,又靠分封诸侯“封建亲戚”而使夏商以来的国家政体发生了转变。 殷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诸侯之长”(1),诸侯方国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关系;而周代靠封建诸侯而形成了统一性的中央王朝,形成了初步的有向心力的中央集权化政权。这时天下的土地、人民均属周王所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周王已具有控制政治军事的最高权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这种政治体制新格局是商代方国联盟制时期所不曾有的,而这又恰恰是成康时代的分封制所带来的新变化。周代时期初步建立的中央集权化的政治形式,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制有很大区别,但又与殷商时代方国联盟的政治形式显然不同。周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王权,形成了中央集权化的政治形式,为秦汉以来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周代王权的加强与中央集权化现象至今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因而是值得我们注意并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论近代新疆维吾尔农村的封建庄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园制度是封建农村中的社会经济组织,也是封建社会土地占有形式之一,是伴随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和经济的技术之狭隘性、停滞性而形成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因此,庄园制度的存在,并不是某一民族特有的,而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辞海》“经济分册”第228页)可见,世界上许多民族在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封建庄园制度。但是,在新疆广大维吾尔农村,一直到1949年前仍有不少封建庄园,在我国还不多见。封建地主庄园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兼并愈强。庄园愈大、庄园经济愈强。现根据解放初期调查成书的《南疆农村社会》(新疆人…  相似文献   

4.
古老而光辉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它是由祖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族在三代及其以前,就是许多民族部落或方国的融合体。他们同源异流一各具风采,但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通婚、联盟、渗透、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统一的民族大家庭。春秋战国时期,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交往融合在社会巨变中迅速发展,到了秦汉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正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但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却一再宣扬“夷夏之辩”,以中原华夏民族为冠带之国,贬称周边各少数民族为夷狄之邦,孔子修《春秋》,内请夏而外夷狄,西汉…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西藏和中原地区后,都曾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但在隋唐之后,佛教在中原逐渐衰落,而在西藏经过元、明、清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扶持,逐渐形成了政教合一制度。造成佛教在两地不同的发展轨迹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笔者不揣冒昧,从环境的角度对佛教在西藏的演变,提出一些看法,尚祈方家赐教。一、高原大一统与佛教的传入佛教正式、大规模的传入,一般认为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时吐善传入佛教,是吐善社会大一统的结果。在西藏的远古时代,高原不同的地域,分散着众多互不统属的部落,此后,高原上第一位王——聂赤…  相似文献   

6.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公元7世纪30-40年代松赞干布基本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统一,建立了新的吐着王朝,开创了藏族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其土地、赋役、租佣制度作一初步探讨,请专家及同仁指教。吐舌社会在达布涅塞以后,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农奴制的过  相似文献   

8.
<正> “文官”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礼仪制》:“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不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职业文官,如春秋时的管仲、百里奚,战国时各诸侯国国王所重用的大批能言善辩之士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我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日趋成熟。特别是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的科举制,更使之臻于完  相似文献   

9.
西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是多种经济成份即进步的封建生产方式与落后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有两种主要形式:其一是以雇农、伯农、半伯农(俗称半自耕农)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条件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称之为地主们封建生产方式。其二是以小农即自耕农、半自耕农自身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小农依附于西汉国家为特征而形成与发展的,西汉国家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亦可名…  相似文献   

10.
从拉萨过曲水大桥经浪卡子到江孜,路程约二百六十公里(旧路);从拉萨经曲水大桥右侧过日喀则市到江孜,路程约三百六十公里(新路),年楚河从富饶宽阔的江孜平原缓缓流过。至今,河旁高高耸立的宗山抗英遗址、独特的白居寺和贵族庄园——帕拉庄园,成为江孜古城的历史见证。古城江孜的形成,大约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古时,江孜是一个僻静肥沃的乡村,有居民从事农牧业。据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为释迎牟尼像换车的拉嘎、香喷,最后便移居江孜一带。吐善王朝灭亡以后,西藏陷入长达四百年的分裂局面。根据藏族文献《年曲琼》(年楚河流…  相似文献   

11.
性别平等是19世纪以来妇女运动的核心诉求。在19、20世纪之交,个体性别观之形成围绕着生理决定论和文化养成论的辩论展开;与此同时,性科学的崛起也意味着性相(sexuality)在个体性别身份建构中,益发成为关注的焦点,益发成为与(生理)性征(sex)、(社会)性别(gender)鼎立而论的重要组成。本文拟以同为1928年出版的《孤寂深渊》和《奥兰多》为文本依托,由此一窥20世纪初期英国社会复杂的性别观念;论文并采朱迪丝·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gender performativity)为视角,对比探讨这两本小说在建构主体性别与性身份上的不同侧重策略。本文认为,《孤寂深渊》欲以“性倒错论”科学话语为同性恋者开脱污名,塑造了20世纪英国社会第一个公开的女性性倒错者形象,但是其主人公仍深困在僵滞的二元性别规范中,无法提供性别身份平等的启示。而《奥兰多》以主人公变性、变装等荒诞的情节刻意错置了性征、性别和性相,挑战了异性恋规范所强制框定的三者对应关系,从而建立了一个性别意识流动、性别身份宽容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略论唃厮啰吐蕃政权与周边民族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厮吐着政权是11世纪初兴起于今青海、甘肃地区的政权。如果从明厮咕1032年起正式迁徙青唐(今青海西宁市),摆脱了一些部落大首领的控制而自立算起,至1104年北宋军队再次攻下青唐城为止,这个政权共存在了72年;如果从境厮晖12岁时(IOO年)即被河煌地区大首领迎立为赞普算起,则这个政权共存在了95年。在确厮晖政权存在的近百年时间里,它曾与北宋、西夏、甘州回悄、龟兹回销、于门政权(以后发展为喀喇汗王朝)等民族或政权发生过密切联系,并先后与回鸡、西夏、契丹等民族联姻,建立了联盟。这对购厮咕吐着政权的巩固,对发展与各民…  相似文献   

13.
悲剧中的正剧——论薛宝钗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的历史背景是清代的康乾时期,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国已历百年而进入鼎盛阶段,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权稳定,但统治集团中贪脏枉法,荒淫腐化之风也日益昌炽,形成了不小的一帮腐败势力,在这势力的影响下,社会潜伏的危机日益深重,严重地威胁着国计民生。从另一方面看,被清兵入关所摧残的明代中叶即萌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恢复发展,初期民主主义思想已经抬头,在这思想影响下的封建正统势力中的年轻一代,有的朦胧感到封建制度已进入末世,对整个封建政权持否定态度,身上闪耀着较明显的封建叛逆的光辉,贾宝玉就是这类人的典型;有的则对当时(康乾时期)的腐败势力强烈憎恶,对其巨大的破坏性深怀忧患,积极改选自己性格,改变生活方式,为渡过没落低谷,重建新的家业进行准备,薛宝钗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藏族妇女历史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妇女总是畸零者!妇女总是被忘却的人!除非有时要利用她们,有时要玩弄她们之外,三千年来,妇女简直没有什么重要,你细看她们被摧残的历史,真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追溯藏族妇女的坎坷史,同样让人感叹不已.关注藏族妇女问题的人们,最好从历史中得到一些答案.一、藏族妇女的历史功绩恩格斯说:“主要的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是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翻开藏族纷繁的历史长卷,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藏族妇女的零星记载.首先看看古代史,即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远古历史.据《西藏王臣记》、《王统世系明鉴》等史书记载,西藏远古“七天座王”中第一代藏王仰赤赞普以下的六王名字,第一个字都是母氏之姓,如朗穆穆之子为穆赤赞普、萨定定之子为定赤赞普、锁汤汤之子为锁赤赞普、多密密之子为密赤赞普、达吉拉姆朵尔博之子为达赤赞普、师吉拉姆之子为师赤赞普等.从这些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远古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的鼎盛和辉煌,这种辉煌建立在藏族原始公社制度的基础上,妇女居于家庭和氏族中经济上的主导地位,管理着内外一切经济事务.同时当时实行的亚血族群婚制中,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自己的身世也只能从母系方面判定  相似文献   

15.
前言 藏军是对原西藏地方军队的简称。它是僧侣贵族联合专政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僧俗大农奴主阶级压迫和统治广大农奴的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西藏的确立,封建农奴制度已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藏军自然也就随着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的灭亡而灭亡了。这样的结局是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藏军司令部新订军规三十五条》的藏文抄件保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多素谿卡》档案资料里,笔者于一九六三年和罗俊哲同志合作将该资料译成汉文。在藏文解读方面得到土登格杰老师的精心指导,札西旺都老师又对译文作了全面的修改和校阅。对于二位老师的辛勤教导我将永记心田并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西藏封建农奴制度早已灭亡了,而对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研究,老一辈的藏学研究工作者亦作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目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及全国藏学界也正在组织力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透过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败落过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透视出由严酷的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文明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社会问题给人们的思想意识所带来的震荡、迷茫与思索。《红楼梦》就像一个装满了五颜六色棱片的多棱镜,折射出了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人间万象。我们所确定的这个“社会转型期”,是指“由严酷的封建专制主义向近代文明社会过渡”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历史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进化的过程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一样,同样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转型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封建伦理思想,在战国末期已大体形成;秦汉至唐前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唐中叶至明中叶趋于成熟,达到高峰;明中叶以后开始衰落。封建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三纲五常,而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则是它的重要内容。封建伦理思想从形成到衰落的过程,是夫权不断强化、扩大和妇女被封建礼教压在社会最低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宋明时期,已达到了它的高峰。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说,治天下易而治家难,难就难在妇女身上(《通书》第三十二章);因此,要治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敦煌学论著目录初编(下)张弘,伊波编三、史学类17.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第三册,《金明馆丛稿二编》九八至一○七页,原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二本一分册,一九三○年作按:此篇据艺风堂拓本拉萨长庆唐蕃会盟碑碑阴吐番文考校请书...  相似文献   

19.
两晋学官制度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初立国子学的时间应以《晋书·武帝纪》和《宋书·礼志》的记载为确,是在晋武帝成宁二年(276)。西晋国子学设立的原因:一为魏晋时期严于门阀之制,士庶界限分明,因此于太子外,对为高门华族子弟设立国子学;二为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儒教凋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不得不“二学并建”。东晋没有一个与国子学分立、作为实体存在的太学;国子学专容贵胄,教育成为士族高官子弟独享的特权。  相似文献   

20.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建构的意义,可称之为“两度映射”:一是《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先秦)即轴心时期的原初建构之间,具有历史的同步性和逻辑的同构性。为此,须“重写儒学史”——重写先秦时期的易学史、儒家哲学史。二是上述建构过程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时期(当代)即所谓“新轴心期”的重建之间,也存在着逻辑的同构关系与历史的再现关系。具体来说,《周易》文本的形成过程乃是观念形态的这样一个转进跃迁的过程:《易经》古歌的本真生活情感;《易经》占辞的神性形上学、《易传》的理性形上学;《易传》的形下学(伦理政治哲学)。这一过程开显了儒家哲学的当代重建的典范进路:由当下生活情境及其仁爱情感显现的大本大源出发,去重建儒家哲学的形上学、形下学。这才是典范的“儒学现代化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