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伊斯兰教法对回族道德观和习惯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斯兰教法作为一种法文化 ,对整个穆斯林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族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渗透和体现着伊斯兰法文化的精神实质。伊斯兰教法不仅在回族道德观的形成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对回族习惯法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受伊斯兰教法影响,回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机关在行使民族立法自治权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保障回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婚姻习惯、清真食品、丧葬习惯和节庆习惯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回族习惯立法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提出,为回族经济,尤其是回族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回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善于经商的优势,以及在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进行交流中形成的跨境民族文化优势对促进回族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回族只有利用好优势,重视文化,发展教育,才能促进自身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回族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作品都多多少少带有伊斯兰教色彩,这是由回族的宗教信仰所决定的,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去对待。 一、回族的形成与回族的文化 伊斯兰教是早在唐朝时期就传入我国并发扬广大的。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来我国经商、传教,带来了伊斯兰教。到了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开始西征到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蒙古军队先后征服了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随着每次战争的胜利,大批的中亚细亚人、波斯  相似文献   

5.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伊斯兰教对其影响深刻而久远,尤其对服饰的影响更为鲜明.作为回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回族服饰是本民族内涵与表象的综合反映,体现了风貌特征.同时回族服饰中沉积了丰富的历史、宗教以及社会习俗的内涵,蕴含着回族人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投射出富有回族传统特色的视觉特征.以下主要通过对回族服饰男、女装的材质与形质、图案、色彩等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的影响.旨在传承和保护回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文化的复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回族是我国境内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也是在西部广泛分布的少数民族,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挖掘回族伊斯兰文化的资源优势,对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和谐文化建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回族是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外来民族的大批输入,并同我国的汉、蒙古等民族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的。很明显,伊斯兰教是促进这个民族形成的纽带。正因为如此,反映回族人民衣着、饮食、婚事、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喜好、风气、习尚、禁忌等等风俗习惯就与伊斯兰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风俗与宗教亳无关系,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本文试图从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婚姻、饮食、服饰、丧葬、礼节、清洁(卫生)、喜好等方面,谈谈伊斯兰教与回族风俗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回族和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阐述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本人拟从“伊斯兰教和回族风俗习惯”、“伊斯兰教和回民起义”、“伊斯兰教和回族经济”、“伊斯兰教和回民教育”、“伊斯兰教和回族民间文学”、“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的形成”、“回民和清真寺”七个方面,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进行探讨。这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9.
回族人民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由于回族人民在历史上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的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颇大,除教义上规定的信仰条款和礼拜、念经、祈祷、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程式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它们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回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受到汉族等兄弟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撒拉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撒拉族的民族特性、民族意识、思想情感以至日常生活都带有明显的伊斯兰教印记。那么撒拉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有什么关系呢?这是研究撒拉族历史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撒拉族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特别是有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而伊斯兰教对撒拉族的形成也发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伊斯兰教对散居各地的回族的形成起了一种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回族婚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婚俗述论徐晓萍回族是中国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经过数百年时间的融合发展而于元末明初形成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全国目前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的信仰教义、宗教功修、宗教伦理和教法规定等,对回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超强的凝聚作用,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同时伊斯兰教自身也实现了适应性的发展。伊斯兰教对回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张力,显示出伊斯兰教在回族日常生活中的核心精神地位与历史作用。回族已经把伊斯兰教作为本民族不断发展与传承的核心内容。伊斯兰教与回族之间魂体相依的关系,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和谐发展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3.
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历史现象,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重视不足,以致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人的文化属性与民族成分方面存在某些误区。在宗教、文化、社会、民族等许多方面,对这一历史现象作较深入的分析,就会得到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人主要是信仰文化的转变,而非民族属性改变的结论。因此,从理论上讲,“汉族穆斯林”的称谓,更能准确地表达其民族与信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回汉关系角度出发 ,来考察回族禁食猪肉的习俗 ,认为回族的这一禁忌虽然来自伊斯兰教 ,但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回汉混居、杂居的分布格局 ,来自汉族社会的文化误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民族同化政策和民族间的矛盾 ,对该禁忌的传承和变异都带来了较有意味的影响。同时指出由于该禁忌具有民族身份和意识、宗教意识和信仰虔诚的象征意义 ,所以回族在历史上虽历经祸患还是将该禁忌传承了下来。最后 ,文章提出必须加强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与宣传 ,进一步普及民族常识和党的平等的民族宗教政策 ,才能改变历史上遗留的文化误读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广东各民族人民中存在的主要宗教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和原始宗教。汉族人民中信教者人数不多,主要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也有少数人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在回族人民中传播,道教和原始宗教则在其他少数民族中流传。现将各种宗教在广东各民族中流传分布的源流情况,简说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伊斯兰学者以<古兰经>哲学生死观为基础,充分吸收中国儒家思想注重现世以及中国佛教注重来世的哲学思想从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两世兼顾、两世吉庆的生死观,对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回族传统丧葬文化中体现出的平等观念、丧葬模式、回族群众对待死亡的态度等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哲学生死观的烙印.深入探讨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关系对弘扬回族伊斯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宁夏西海固腹地一个普通回族村庄的实地研究发现,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是一套伊斯兰教与民间信仰共生共存的体系。伊斯兰教在当地回族社会处于正统地位,同时被正统所强烈排斥的民间信仰也备受追捧。原则上矛盾的两种信仰被当地人融合于现实的宗教实践中,共同满足人们今后两世的不同需求。回族民间的这种信仰实践现象实际上是宗教的工具属性遭遇人的实践理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宗教神圣性和世俗性的全面呈现。  相似文献   

18.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都是中国内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四个民族的人口分布和居住格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回族是仅次于汉族的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的传统聚居地以西北为主,但回族人口在各地的流动性较强.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分别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居住相对集中.对这四个民族的人口指标和历史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和发现中国穆斯林民族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变迁与时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宗教人类学看来,新疆回族伊斯兰教是一个"熟悉"(fam iliar)与"陌生"(strange)交互发现的绝佳个案。回族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形成具有"移民"、"移教"的特点。在新疆本土化过程中,回族穆斯林社区生成与内地回族和新疆其他穆斯林民族同而有异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0.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回族为六百二十一万九千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报),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最悠久而分布最广、族源最宽、和汉族杂居而又有小聚居点的操汉语的民族,是和汉族有直系血亲关系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