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治与法治的争论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话题 ,这本身就表明德治与法治之间无法替代的价值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被赋予了崭新的涵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 ,促进思想道德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普遍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朱秀芬 《理论界》2001,(6):20-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作为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新世纪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得更加卓有成效,指明了方向。 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制就会千疮百孔;而法制松驰,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因而,在新时代社会稳定内在要求必须将两者并举。 随着人…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法治、德治及二者之间关系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认为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德治”和“法治”的不同涵义和历史形态的区别。本文指出: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的客观趋势;只有人民才是先进的法治和德治的真正主体;我们应该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法治强调法律规范的作用,依靠完备统一的法律制度来进行严格管理;而德治重视伦理道德的意义,通过道德教化提高民众的思想境界,达到一种有效的管理.法治与德治各有其利弊,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宜两者并举,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法治"、"德治"、"仁治"、"人治"等几个重要概念的梳理人手,试图理清在德法兼治问题上的一些混乱.文中提出"法治"、"德治"在紧密联系的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阐明兼治正是基于它们的互补性并希望很好地利用这一特性把中国的事做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实施德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治在国家治理中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并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由于人治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故应当摒弃;法治在国家治理中虽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单靠法治国家是治理不好的;应当充分认识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贯彻江泽民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施以德治国,把法治和德治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德治结合:一项高屋建瓴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与"德治"并重并用,才能治理好国家△必须科学对待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与德治思想△实现法治与德治结合应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要加强法治和德治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邬沈青 《兰州学刊》2004,4(5):138-140
法治属于硬约束 ,德治属于软约束 ,硬约束不可能规范所有的社会行为 ,软约束的存在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法”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发展的 ,而“德”恰恰要在“法”的演进中起导引作用。“德治”对于“法治”不是补充 ,而是相互平衡的关系。“法治”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 ,首先是一种制度安排。“法治”是国家建设的首要问题 ,优先于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1.
“法治”和“德治”是人类历史上两种基本的治国手段 ,两者各有优特之处 ,也各有片面性 ,因此必须相互补充。事实上 ,两者完全可以互补 :“法治”的鞭长莫及之处 ,正是“德治”可以展现其社会功能之处 ;“德治”的缺失之处 ,又正是“法治”能够加以弥补之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法治”和“德治”都应当并举 ,而且可以并举。当前 ,我们必须同时大力强化公民的“法治”和“德治”意识 ,同时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陈新岗 《东岳论丛》2002,23(4):108-110
“德治”和“法治”是先秦诸子重要的治国理论 ,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们大大发展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并付诸于社会实践。一般而言 ,在封建皇朝建立前期 ,统治者大多采纳思想家们以德治为主的治国方略 ,如两汉前期。两汉中期 ,封建皇朝臻于鼎盛 ,则是“德法并重”思想的产生和实施阶段。而到两汉末期 ,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政局动荡 ,“德法并举”思想又演变为重法治 ,轻德治。这种因时而变的思想 ,反映出了汉代诸子的聪明睿智 ,有效地维护、巩固了封建统治 ,这正是汉代诸子为后人及今天的我们提供的最为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跨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全国响亮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两个“坚持不懈”.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深刻反思和深化,也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东东 《河北学刊》2003,23(1):198-200
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不是对法治的限制,而是一条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法治文化的中国化是以德治国的主要目标之一,法德并举是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社会宪法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吴浩洲 《理论界》2003,(6):26-26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的联系、作用和区别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国家必须 :1、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 ;2、要把建立德治系统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3、在良好的德治环境下 ,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普法等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师 《理论界》2005,3(8):31-32,22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而道德建设则是重在教育那些尚未违法犯罪的人,前者靠国家机器和威严来起作用,后者靠人们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起作用,二者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运行,各自起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和领会“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德法互斥”、“德主刑辅”、“法主德辅”和“德法并举”等层面历史地分析和考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德治与法治关系的互动形态 ,以求为现代德治与法治结合的合理性寻注到传统价值注脚和已存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立 《江汉论坛》2003,(6):103-105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和感化挽救工作流于浅表化、形式化,导致一些问题少年对法律认知的肤浅偏颇,毫无顾忌地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必须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的特殊性,寻找和确定对未成年犯法治和德治双重治理手段的契合点,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人们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的认识有所不同.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差异,又有某种联系.德治可以弥补法治的不足,同时法治也可以补充德治的缺陷.只有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