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朝“三征麓川”,曾“大发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才把麓川王思任打败,平毁了麓川王都城,说明这个麓川王的势力是相当强大的。 这个平毁了的麓川王都城城址在哪里?有的说在今云南省瑞丽县城的郊外,甚至说就在瑞丽县的广贺罕。我不同意这些说法。经过对今云南省陇川县城南一处遗址的实地考查和核证,我认为应当在这里。 遗址位于陇川县城南三至五公里处,即今城子公社城子大队的红星、近引两个生产队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刊载了刘扬武同志《傣族历史上的麓川王都城城址考辨》一文(以下简称《考辨》)。这篇文章根据一些土城遗址、出土文物、民间传说以及部分汉文史籍,论证了明英宗正统年间麓川政权首领思任发建立的王都城城址,是位于今陇川县城南城子公社城子大队的红星、近引两个生产队的所在地(以下简称近引遗址),而不是今瑞丽县的广贺罕。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持相反意见,特提出和刘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勃兴并在整个文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大众文艺在中国的勃兴自有其特殊的原因,主要是:市民阶层的扩大,渴望表达本阶层的文化趣味,谋求本阶层的话语权利;文化空间的自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艺领域隐性退场,对文艺的强制性约束力减弱;文学自身的变化,文学商品化在创作、出版、流通中凸现;大众传媒的发展,开掘和激发着作家潜在的市场价值并驱使他们改变书写策略,将目光投向大众。  相似文献   

4.
据我国史书记载 ,公元 1— 2世纪时 ,曾有一个叫做“掸国”的国家先后几次遣使向东汉王朝朝贡。由于首先提到“掸国”贡使的史籍中记载他们是从“永昌徼外”来的 ,而今天云南西部境外又恰好是缅甸掸族的聚居区掸邦 ,故许多学者都认为 ,这个“掸国”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缅甸的东北部地区 ,“掸国”是由掸族的先民建立的一个古国。因此 ,在谈及缅甸古代历史、缅甸民族史和早期中缅关系时 ,人们总会提到这个“掸国”。又由于缅甸的掸族与我国的傣族本为同源民族 ,他们在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经济等方面至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属于“跨境民族…  相似文献   

5.
<正> 一我们从文献的零星记载和土家族社会保留的一些奴隶制残迹中加以考察,不难推断出土家族历史上确曾有过奴隶制(不发达的家长奴隶制)这个社会阶段。虽然它有一层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四川、云南交界处居住着约7万多蒙古族同胞。有人认为这些蒙古族是“摩梭”人,属于纳西族的一个分支。那么,蒙古族人是何时进入川滇边界的?在历史上,他们与纳西族的关系又如何呢? 公元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相继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的蒙古大帝国。其后继者把消灭南宋作为既定国策。蒙古骑兵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虽然取得许多胜利,但由于南宋防守坚固,抵抗顽强,致使贵族认识到灭亡南宋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遂采取惯用的包围战略。地处祖国西南的四川、云南也就成了蒙古军从西南包抄南宋的重要战略基地。公元1253年,由蒙哥皇帝亲自统帅大军向四川、云南进军。入川后,蒙哥镇守合州府(今合州县),命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云南。三路率将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合族思想的勃兴与文学中的国家形象建构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二者在急速变革的历史文化场域之中同频共振、互为依凭。以合族思想为镜,可照见文学中国家形象的隐喻及指归;从文学中的国家形象出发,则可透视合族思想的进阶之旅。双重镜像互见之下,合族思想的曲折演变与国家形象的多维建构,共同构成了颇具意味的复杂纠葛和历史面相,揭橥了清末民初文学中隐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泰语民族的迁徙与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平 《广西民族研究》2005,84(2):134-143
泰语民族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或者说今天分布在中国云南和与之毗邻的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的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一直是国际泰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泰语民族的发祥地是在今广西、云南和越南交界一带地区,其先民是后来才辗转迁徙到今天他们居住的这一带地区并形成今天分布在中国云南和东南亚的傣、泰、老、掸诸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索朗卓玛 《中国藏学》2024,(1):32-39+210
中国化是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和根本方向。虽然我国五大宗教来源不同,传播发展历史有别,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但都经历了长期的、主动的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发展过程。藏传佛教作为我国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化进程早在唐代佛教被引入吐蕃时就已经开始了。历经千余载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积累了丰富的中国化经验,为我们在新时代深入理解和更好地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提供了诸多借鉴。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对唐宋两代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回溯,指出藏传佛教中国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文化交融”的成果,也是多元社会关系和合运作的结果。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推进工作需要多方的参与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11.
李维汉在延安时期通过对回族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探索了我们党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为党在延安时期解决好回族问题的民族工作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我再次把沸腾的生活关在窗外,独自重温纸如蝉翼的《清太宗实录》以及其他清初史籍时,令我慨然系之的并非是扑面而来的墨宝幽香,而是一幅幅沉寂已久、渐渐远去的历史画面。清太宗皇太极自天命十一年(1626)深秋始登汗位,直到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公历九月二十一日)溘然长逝的那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其间整整十七个春秋。十七年,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个瞬间,然你一旦进入这个瞬间,就会发现历史的每个瞬间都是一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卓尼之前,当地先民信仰原始土著宗教和苯教,并在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在藏传佛教占主流地位的今日卓尼,原始土著宗教和苯教的信仰习俗与生态实践的遗风仍在民间社会盛行.本文论述前佛教时期卓尼的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氐族和川甘地区的白马人——白马人族属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氐族是我国历史上分布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活动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建立过封建割据政权,与当时的中央政权相抗衡,因此,在历史上的这一阶段,有关氐族活动的记载是比较多的。隋唐以后,吐蕃兴起,白马人居住的地区是唐蕃争夺的中间地带,从这以后,史书关于氐族的记载渐少,这是因为氐族大部分同化于汉族,一部分被吐蕃征服,成为吐蕃的属民,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一部分氐人同化于藏族。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全球化趋势愈加显著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学好英语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未来更好地面对转型时期带来的挑战和有效地克服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我们的实际大学教学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推动大学英语转型升级,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成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在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以期推动和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为游牧民族。其俗,“不尚田作,惟以畜牧为业”,所需农产品主要取自天山南路从事农耕的维吾尔人,所谓“欲粒食,则因粮于回部”。但天山南路的军事政治情况多有变化,且路途遥远,转运不易,“这一供应来源也很不可靠”,所以,为了获取足够的农产品,自巴图尔珲台吉开始,准噶尔的历届首领都曾致力于在天山北路发展农业。在俄国文献中,准噶尔时期天山北路的农业劳动者被称之为“布哈拉人”。明清之际到过准噶尔的俄使阿勃拉莫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上百个民族政权,这些政权的官制各有特色,反映着各民族的特点和官制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官制虽然形形色色,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本民族名称的职官为主;一是以吸收中朝官制为主;一是本民族官制与中朝官制并存,即所谓蕃汉并存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牛颂 《中国民族》2013,(4):28-31
北京民族电影展至今已举办了四届。它创办于2009年,2010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的展映推广活动那年.国产电影经多年的战略调整,年产量从2003年的140部猛增到526部(2012年已达791部),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广西对水稻品种已有比较科学的粘、粳、糯和早稻、中稻、晚稻等类型的划分,并有240多种水稻品种名称。在对水稻优良品种的选择、保持和引进,对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生长期、播种期、收获期的认识和利用,对优质稻种的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莫高窟初唐窟群当中, 329窟和 331窟的壁画在画功特色上存在 某些共同之处。上述画功特色接近贞观年间的洞窟,但与武则天时期的洞窟差异 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