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通常意义上,行政许可行为只涉及许可申请人和许可行政机关两个层面,但有些行政许可行为不仅涉及许可申请人和许可行政机关,还会涉及受行政许可行为结果影响的利害关系人。日本行政法学者盐野宏将这类行政许可称为复效性行政行为。(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出台的世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  相似文献   

2.
田秀林 《科学咨询》2009,(15):12-12
审计报告是审计行政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后作出的结论.本文从行政法的视角分析了审计报告的行政法属性,审计报告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就如何对审计报告进行行政诉讼阐述笔者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一、行政听证种类在行政法上,听证一般有两种形式: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正式听证指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和作出行政裁决时,举行正式的听证会,使当事人得以提出证据,质证和询问证人,行政机关基于听证记录作出决定的程序。非正式听证指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或作出行政裁决时,只须给予当事人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的机会,以供行政机关参考,行政机关不须基于记录作出决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有限政府与政体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限的政府与有效的政府并不对立,相反,有限的政府是有效的 政府的前提。不是有限的政府,不可能是有效的政府。 ●将行政程序法典化,也许是20世纪世界行政法领域中最重大的 事件之一。 ●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当然需要规范行政机关自身的行为,但仅 此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靠外部力量来制约行政机关。 ●如果没有观念上的更新,《行政许可法》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变形、 走样,观念更新首先是在政府官员这个层面,其次是普通公民。  相似文献   

5.
李珺 《经营管理者》2011,(4X):318-319
论文从行政法正当程序历史发展渊源以及理论基础上结合行政正当程序我国行政法上的构建以及行政正当程序在我国行政法中适用的发展。对"行政法正当程序原则"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论述"行政法正当程序"这一原则。论文具体内容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法正当程序的基本含义于渊源。分析的行政正当程序原则的内涵以及历史渊源。2.行政法正当程序的理论基础。论文论述了行政程序的工具主义、本位主义、程序主义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基本要求,为行政法正当程序提供了理论基础。3.正当程序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的构建。即避免偏私原则、行政参与原则、行政公开原则、监督制约原则四个要素。4.行政正当程序在我国行政法中适用的发展。论文以开放式到发条式的发展、影响流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为线索。论述了行政正当程序我国行政法中的适用以及发展。总之,论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探讨,力求体现行政正当程序在我国行政程序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明确正当程序原则在我国行政法制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该课程,应当在通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书的基础上,掌握好以下基本内容: 行政法部分,第一,应了解行政和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和行政法律关系等基本理论,重点把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等内容;第二,应了解行政行为和行政程序的概念、分类、特征,重点把握行政行为的内容、效力和各类行政行为的内容、程序,以及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三,应当了解什么是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以及二者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开原则是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而形成的一项在程序上限制行政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行政法基本原则。其内容应包括行政机关的议事活动及其过程的公开和行政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的公开。我国新近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后者的体现,今后的立法还应弥补前者的空白。在行政公开原则实行的过程中,为了节约行政公开成本,应充分利用电子化的公开方式,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行政公开的效率。行政公开的范围确定上,应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合理平衡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利。在我国的行政法实践中,自由裁量权作为行使裁量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不断扩张,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广泛使用并渗透于行政过程的各个环节。笔者认为程序正当是保证行政自由裁量公正的基础,只有在正当程序原则前提下,行政自由裁量权才能公正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那么作为行政法一部分的部门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也应该是行政关系,关键是何种行政关系归部门行政法来调整,笔者拟从部门行政法的定义、发展的历史、与一般行政法的区分三个角度出发,对该问题进行阐明。  相似文献   

10.
行政程序是行政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行政法迅速发展的大框架内,行政程序也应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了过程性的行政程序才更加符合现代行政法的理念要求,也更加符合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立法模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处罚裁量权是行政权力不断扩大的产物,是行政权力的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为适应社会管理需要,当权者制定大量的委托行政法,赋予了行政机关过大的处罚裁量权。由于行政立法不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不严导致了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滥用。本文以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规制为视角,探析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是决定行政法各项制度的基础。在诸多学术观点中,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应当强调行政法的控权职能,承认行政法是控权法而不是平衡法或管理法。从行政法作为控权法的价值定位审视现有行政法律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该课程,应当在通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书的基础上,掌握好以下基本内容:行政法部分,第一,应了解行政和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和行政法律关系等基本理论,重点把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等内容;第二,应了解行政行为和行政程序的概念、分类、特征,重点把握行政行为的内容、效力和各类行政行为的内容、程序以及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三,应当了解什么是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以及二者的构成要素、特征、种类,什么是行政责任、承担行政责任的条件等内容;第四,行政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知识产权法的部门法归属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从增进社会福利的角度将其归入社会法;基于知识产权的权利取得及行使都与行政机关息息相关而将其归入行政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章,把专利权、商标权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称的其他知识产权,纳入民法范围而认为知识产权法也自然属于民法范畴。  相似文献   

15.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公室业务》2000,(6):3-6
<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行政权作为重要的公共权力之一,必然也要依法行使,这是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行政法就是规定国家行政组织、规范行政活动与行政程序的准则,是用来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一门部门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门课程,要求学员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等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方行政法理论中有着完整的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和系统的行政合同理论,在我国,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领域,但是有关行政合同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行政合同争议的救济相对滞后,以致行政合同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从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来看.行政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而是与外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特别是与行政之间更是如此。彼此影响、互相促动成了二者构架行政权运行合法性的基本内核,每一次行政改革或者行政法理论的演过,都会给对方注入一种新的发展活力。所以,本又在通过对参与型行政这种新的行政方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其对行政法(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的保证,也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关键在于保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善于支持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将宪法理念贯彻到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中。一、依法行政的根本在于依宪行政依法行政,即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必须获得法律授权,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宪法的性质、地位和效力决定了依宪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依法行  相似文献   

20.
立法效率直接表现为立法效益和立法成本的比较,间接反映了立法目的是否实现,且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了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行政法上的效率是指行政法的制定、实施的成本与其所能够实现的行政主体行政活动以及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成果之间的比例,是行政主体行政活动的效率与行政相对人行为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