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媚俗化倾向是我国社会转轨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对我国媒体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抵制媚俗化倾向,切实提高媒体公信力,需要加强对媒体的管理,规范媒体的行为;准确定位,突出媒体特色;增强对受众媒介素养的培育,提高其鉴别和接受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媒体公信力受到的各方面挑战,分析了媒体公信力缺失及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媒体维护公信力的做法,指出“自律、他律和法律”是守护传媒公信力的三大“护身符”。  相似文献   

3.
对各媒体而言,受众分流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已经上升到决定媒体兴衰存亡的高度。本文试从公信力、创新性、认同感三个方面探讨一下媒体提高受众忠诚度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深圳最美女孩""最美宝宝"等"最美"假新闻的传播,不仅陪葬了媒体的公信力,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这类假新闻可归为伪善新闻,并对伪善新闻进行简单定义,指出其传播产生的影响,不仅扰乱了信息社会的秩序而且使媒体自身丧失了立身之本。分析了伪善新闻产生的原因:媒体商业利益的驱使、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以及受众的新闻素养较低。并提出专业媒体应从严把新闻生产环节、涵化社会公共理性、提升受众新闻素养三个方面来防治伪善新闻的传播,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虚假新闻不仅误导受众,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破坏媒体的公信力,还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速,各种形式的虚假新闻有增无减,花样百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是遏制虚假新闻泛滥的治本之策。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对新闻媒体、媒体从业者、媒体受众以及媒体把关人等不同主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媒体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化水平,引导受众理性参与,净化公共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媒公信力的研究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媒介公信力研究有两个趋向:一是着眼于媒介本身的研究;二是关注从受众角度进行的研究。由此引发媒介公信力研究的五个主要范畴,即媒体公信力状况调查、新闻业表现、受众个体特征差异、人际交流影响以及受众参与程度。通过对具体研究领域及其研究范式的阐释,可以反思西方媒介公信力研究的利弊得失,使中国传媒公信力研究在方法上、理论上有更加深入的探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频频受到来自各方力量的影响,而自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情表达上表现出的惊人爆发力,对政府公信力的维护形成了严峻的考验。自媒体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鉴于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对自媒体传播特性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带来的挑战和促进作用,并提出自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增强行政透明度;建立即时、有效的多向、多渠道的沟通机制;主动适应并有效运用自媒体;对自媒体舆情加以理性规制和引导;完善法律法规以规范自媒体行为;传统媒体要加强自媒体运用,构建正确的舆论氛围,增强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新闻界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面临着信用缺失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造成受众对媒介这种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闻界滋生腐败现象,败坏了新闻队伍的整体形象和良好声誉;虚假新闻泛滥成灾,损害了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信誉度;有偿新闻屡禁不绝,貌似新闻的广告充斥版面或荧屏,误导甚至欺骗媒体的目标受众,激起大众的抱怨和不满.面对这种情势,要保持我国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建立个人自律、单位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措施,重塑新闻界的形象,增强传媒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新闻生产不是单纯新闻信息输出,应将用户体验、产品活力与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结合起来,深度把握融媒体新闻生产的本质意义,并行思考融媒体传播的“融合”与“拆分”,破除融媒体新闻生产中简单化消融传统媒体、内容同质化相加,播发平台机械化转换等弊端,真正融合声、屏、报、网、微、端的综合优势,拓展新闻产品的信息空间,提升新闻产品的社会价值;顺应受众接受习惯,优化用户体验,依托新闻主阵地,增强新闻产品的美誉度,夯实新闻产品的公信力;打通主流媒体与社会媒体的业务通道,增强新闻产品的活力,扩大新闻产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就电视媒体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缺失与对策进行了一番梳理与探讨,并提出当前电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三农”建设需要 强化受众研究,从节目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受众需求,增强媒体公信力 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夯实扩大受众基础。国家有必要以构建电视对农公共服务长效机制为抓手,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发挥电视媒体在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报纸、电视、广播等当前主流传统媒体已经受到来自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不断壮大的自媒体的冲击,而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盈利来源——广告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基于SWOT分析法,我国传统媒体广告具有受众广泛、信息真实权威、具有审美特征、易于留存等优势,却也因载体落伍、受众不具针对性、互动性差、时效性差、成本高等缺点而面临广告额流失的状况。为此,传统媒体广告必须适应自媒体时代需要进行变革,主动打造广告客户和受众的分享平台与互动平台,主动策划线上线下的互动性营销项目,运用自身网络媒介,让公众、政府职能部门等对广告及广告商进行监督,体现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发挥传统媒体广告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信力是大众媒介最主要的竞争力 ,是媒介生存、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 ,媒介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它首先要有很高的公信力。大众媒介树立品牌的关键就是自身的公信力 ,因为品牌就是信誉。公信力也是媒介获取受众资源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因为受众都信赖诚信的媒体。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微传播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业态,我国主流媒体迅速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并大力发展信息微传播平台.与传统时期相比,主流媒体微传播变迁路径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从"封装"式组织形态到社会交往式生成,从内容为王到优质内容对接终端应用,从受众场域转向用户场景.主流媒体微传播作为新生平台,受诸多因素影响,尚处于需要不断摸索发展路径的初期阶段.为了提升其传播效能,从业者需要强化专业,打造品牌,复兴主流公信力与影响力;深度植入新媒体思维,精耕微传播领域,增强主流媒体微传播的聚合力与扩张力.  相似文献   

14.
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只有为公众利益服务,才能取得更大的社会公信力。媒体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应该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除了体制层面的因素,媒体的角色担当依赖于媒介自律。在危机传播中,媒体以公众利益为重的责任感特别重要。这主要在于秉承敬业与专业的职业理念,既要做好环境监测,保证新闻公开,为公众代言,进行舆论监督;又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信息传播的有序化,避免因传播失误而引发新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受众行为习惯对媒体网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探讨受众对媒体网站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在传统媒体影响下,受众所形成的与传媒接触的行为习惯对媒体网站的影响。过去我们比较多地关注媒体网站对受众的影响,但实际上,作为传播过程的终端,受众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受众的特点,进而充分认识在传播过程中,受众起着哪些制约作用,更好地为媒体网站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出现了社会公信力下滑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错位的经济利益驱动,媒体运营方式落后,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社会监督不力等等。要提升地方电视台的社会公信力,就应该做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升新闻传播能力,建立自律机制,打造良好媒体形象,注重受众研究,打造凸显“地方特色”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17.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注重社会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存量有助于提升电视媒体社会公信力和资源获取能力,并规范市场行为。面对各类新媒体的挑战,我国电视媒体的社会资本存量普遍不高,当下必须积极通过制度完善、管理创新、宣传推广和依靠社会组织等途径,不断促进电视媒体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从产权视角分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却普遍存在着公信力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个人道德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组织自身因素等等。笔者认为,产权不明确、所有权缺位、剩余收益权主体不确定导致的监督与激励机制的缺乏是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建立和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弥补其产权缺陷,从而提高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但近年来,各种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仅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有些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杜绝虚假新闻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微博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动机和信任危机的策源地.近年来,微博引发的舆论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都拷问着政府公信力脆弱的神经,微博的扩大化效应和传播效应使得政府公信力的塑造和维护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微博所带来的体制外动力又推动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微博政务”、“微博反腐”和“微博问政”等正是微博正能量的表现,鞭策政府积极维护和打造阳光的政府公信力.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机制入手,分析微博对公信力主体因素的影响以及公信力内涵机制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嬗变,进一步探讨微博时代下政府公信力所面临的契机和挑战,并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