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资源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因素 ,属生产要素 ,而环境问题则是除人口压力、人均资源量贫乏以外 ,影响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又一制约因素。发展环保产业 ,实际上削减了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进而相应增加了环境资源的供给 ,是实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将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并列为世界三大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审计也被逐步提上日程,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含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究了资源环境审计查证方法的特性,进而从审计实施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资源环境审计查证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达到丰富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实践工作开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诠释与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KC函数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污染及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阐述了环境与收入、贸易的关系,构建了环境与产业结构模型,验证了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客观存在,发现了“三废”中只有废气排放量依旧持续升高、工业产值比重的提高并未导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技术、资源短缺行业的进口减缓了对环境的压力,进而说明我国存在着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最根本囚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对策,以保证跨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呈现协调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文章从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深刻影响入手,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资源环境类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农业院校资源环境类课程的特点,进而研究农业院校资源环境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西部旅游业发展中的景区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我国西部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已被明确列入了西部开发五大重点工作之中,然而我国西部景区环境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即忽视了景区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的要求。进而指出只有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景区战略性环境管理模式,建立景区环境管理与利益相关者良好的双向互动机制,实现景区环境管理外部环境的内部化,才能够高效、全方位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蕴藏在自然环境中,属于自然环境资源的一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然会影响环境。本文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权益市场化配置中缺乏与其配套的、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权利保障制度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而运用环境权理论剖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环境权利的体系构成、类型、特点及其环境权利保障制度的功能,最后提出了矿业权市场化配置中环境权利保障制度设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就是保护环境和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保护环境资源的力度.政策手段是一个主要的调控杠杆,环境刑事政策作为运用刑法手段控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惩治环境犯罪的策略和方针,近年来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环境刑事政策既是刑事政策,也是环境政策,既是立法政策,司法政策,也是执行政策,理论上对环境刑事政策进行研究,可以指导决策机关制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方略,进而更好地运用刑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资源法学理论体系的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科学的、系统的、具有特色的环境资源法学理论体系 ,把环境资源法体系、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和环境资源法治秩序建立在环境资源法学的牢固的理论基础之上。环境资源法学只有形成富有特色的基本理论和理论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改进和发展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教学和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工作。深入系统地研究环境资源法学的理论体系 ,对于改进环境资源法教程、改革环境资源法教学 ,促进环境资源法学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实行环境资源法治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环境资源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在环境资源的保护方面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在环境资源的形法规制、范围和环境资源犯罪构成要件规定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当前,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人类利益主义和自然利益主义相结合的刑事立法新理念,从环境资源的刑法规制体系、保护范围、环境资源犯罪构成的规定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我国环境资源的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立法学角度针对我国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中存在问题及我国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分析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两个基本内在要求,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探讨,以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现状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分别计算出其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并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降低污染、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和水污染治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四点改善措施,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支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建筑装饰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综合处理人、建筑、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循环、协调发展所遵循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环境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稀缺性等七个方面的详细分析,提出并论证了现代环境资源价值论。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资源的不同特点,将其划为四类,并分别在多个层次上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各类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文章接着针对我国环境资源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强调了对环境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其重要意义在于促进我国资源产业的良性循环,以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视角界定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内涵,进而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1991-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和谐性经济增长质量几乎没有改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资源和环境的改善,经济结构、生产率等因素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可持续提高的关键,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定无疑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关键,我国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新的民诉法已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规定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应在相应立法如正在修定中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对该条文作更加明确的规定,使之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并设置限制性条件避免公益诉权的滥用以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从而使公民的环境权益能协调有效地运行,进而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进程的推进,利益识别不全面、利益形态模糊、利益失衡等问题逐渐显现。与传统审判不同,环境资源审判中生态风险日益中心化,利益关系愈加繁杂,由此带来了利益调控与裁判客观性之间的分歧,利益衡量的功能价值可有效应对这一困境。然而,不可否认,利益衡量本身缺乏统一标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其技术性问题也一直未得到改善。对此不妨在环境资源审判中,通过审判模式转型实现多元利益的同平台呈现,将利益对象类型化,以二元关系为基础,分类归纳、化繁为简,通过递进式方法细化衡量技术、优化衡量理念,结合规制措施提升衡量效能,实现责任的公平分配,进而满足环境资源领域多元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8.
面对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变、市场扰动不断增大的动态竞争环境,大规模定制是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方式,而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实施大规模定制,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动态能力。首先对动态能力的内涵、作用和基本能力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指出柔性资源是企业构建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进而形成动态能力的基础,最后详细探讨了面向大规模定制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内容,即以环境感知和信息处理为起点,整合运用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制造系统、组织资源和过程关系资源并提高资源的柔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源环境审计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定位,然后探讨了资源环境审计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及实现路径,最后提出了资源环境审计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资源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力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城建设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目前众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更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总结其特性,分析了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和特点,进而探讨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以期为大学城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