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仅靠"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只有通过对高校行政化的种种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抓住其主要矛盾,才能找到破解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行政化向学术领域、高校组织机构、学校风气的深度渗透,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扼杀了高校的办学活力,使高校价值观趋于功利性,滋生权力腐败和学术腐败,并导致学术权力边缘化。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但也任重道远,通过改革政校管理体制,明确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在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配合下逐步实现高校"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3.
从高校行政化的本质入手,提出了高校去行政化的真实内涵。并从大学的本质和教授治校的角度,提出高校去行政化要从大学校长的遴选、推进校董事会的管理体制以及改革高校的"管办评"制度、建立大学质量的社会评估体系入手,理顺高校教授治学与行政管理的关系,达到高校行政管理与教授治学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从高校去行政化的角度,讨论了大学行政化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大学"去行政化"中的作用。认为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去行政化"和杜绝腐败的必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注点。在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明确提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去行政化"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取消行政,从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和高校内部的行政、学术权力整合两个方面入手,试图找到大学"去行政化"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指出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社会官本位观念在高校的影响和官场文化对高校的渗透,去行政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树立新的大学办学理念,提出大学应树立"学术第一、教授治学、教育家治校"的办学理念。在大学发展的进程中,学术第一是基础,教授治学是手段,教育家治校是保障,三者有机结合,共同辅佐实现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慈善组织的行政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慈善事业的社会治理模式,运用现代组织理论对中国慈善组织的行政化倾向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中国慈善组织的行政化倾向导致了慈善组织中的官僚化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慈善组织"控权"功能的缺失,文化传承过程中中国民间慈善意识缺乏延续性;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是建构慈善事业的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一种与政府民政部门之间积极合作、公平竞争的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现象主要表现在工作信仰、行为方式和生活情趣上。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历史根源、政治经济体制根源、"官本位"的现实优势效应原因和高校管理干部个人素质等原因。针对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现象,笔者主张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建立健全民主监管制度;加强以"学本位"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本文对高校行政管理的过度"行政化"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校行政化被看作是阻碍我国高校发展的“罪魁祸首”受到人们的强烈指责,“去行政化”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但是,如果理智地思考我国的现实就不难发现,高校行政化并非一无是处,有它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独特价值。现阶段,极端化地对高校“去行政化”,不但不利于高校发展,反而会给高校发展造成更大困难。事实上,在我国现阶段,高校完全地“去行政化”也很难实现。因此,在高校“去行政化”的强烈呼声中,冷静地、现实地思考我国现阶段高校“去行政化”怎样“去”、“去”什么,比较符合实际。在我国,高校“去行政化”至少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治理法制化,二是高校具有独立生存的环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本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圣洁殿堂"。然而,近些年来,其腐败现象也呈多发态势。究其主要原因,既有客观方面,又有主观方面;既有外因,更有内因。为遏制高校腐败,必须狠抓思想教育、健全制度保障、发挥监督职能、借助改革动力、加大惩处力度等五个关键环节,构筑"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各道防线,有效消解社会对高校腐败的种种诟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其利弊及易陷入的误区,探索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为高校去行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非行政化改革,既不是一味地增加高校的自主权,也不是去行政化,而是有其科学的内涵和目标体系。据此提出的高校非行政化改革战略实施的7S构架,清晰地描绘了改革的主要切入点。从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视角,在制度改革的形式及主体、改革顺序、改革速度、改革路径与突破口等方面,探讨了高校非行政化改革的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去行政化"的意义、目标已无须赘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去行政化后学校的管理状态,但很少有人提出具体措施。换言之,如何结合国情进行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毕竟我国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国外大学有太多的差异,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中造成极大的阻碍,甚至产生新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高校行政化,是中国高校的普遍现象.近些年来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巳成为社会舆论、"两会"和教育论坛中聚焦的教育痼疾,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本文从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入手,试图从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深入推进高校组织结构深度变革、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依法自主办学运行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就高校去行政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源于管理体制的过度行政化。我国大学行政化表现为政府对大学管理的行政化和大学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大学行政化导致学术腐败、大学精神沦丧等严重后果。大学行政化的根源在于高度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人事、法律制度,传统的"官本位"社会价值取向加剧了行政化趋势。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在于理顺政府、高校及其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从现实条件分析,大学去行政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创伤,其既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教育、个人等方面的原因。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贫困理论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需把贫困置于多维学科之中,转变对家境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识,并相应地转变工作方法,使学生摆脱贫困困境及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使其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行政化问题非常突出.而在探讨高校如何去行政化问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视角,高校行政化其本质也就是在于高校的管理政治化,存在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基于人本主义视角,分别探讨了高校行政化现象中人本的缺失以及如何在高校去行政化中重拾人本,旨在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新体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以学术自治为核心,承担教书育人工作,具有专业性、自治性等特征并遵循独特运行机制的特殊社会组织。高校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教学科研水平,也关系到年轻一代人格的塑造,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及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对当前高校腐败事件予以深刻的认识,确立以反腐为主题的长效监督检查制度,预防并减少高校腐败行为发生。高校腐败的深层原因是行政化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权力高度集中,应通过建立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建立有效惩戒机制、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同时,不断推进去行政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内部行政化是指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在各种权力中居主导和支配地位,使得学术权力等让位并倾向于行政权力。这会为高校的学术事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使得高校的存在目的和本质异化。从目前关于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研究看,多以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为主。这种理论研究虽然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指明了方向,却没能为这一问题的实践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从制度主义的基本逻辑对高校内部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认清高校内部行政化的症结所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以及办学自主权的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商机制,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