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和国家批判继承并加以区分,强调了马克思将国家视为政治生活领域、将市民社会视为物质生活领域,纠正了黑格尔视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错误以及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我国构建市民社会的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志强 《决策与信息》2011,(12):102-103
市民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社会思想家通过对市民阶层的深度体察和考量,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市民社会的理论范畴。本文通过对上述几位思想家的关于市民社会的历史梳理,试图阐述从传统的政治结构和权威形态中,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思想宝库中含有一个以世界历史为基点的内容十分丰富的社会发展理论,现正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注意和兴趣。深入研究和阐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但能丰富和加深人们对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规律问题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回答当代社会主义的许多现实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田园 《决策探索》2021,(2):28-30
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是了解国际政治本质、揭露"国际政治秘密"的金钥匙,是引领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合作、构建全新国际政治体系的方法论.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包括战争理论、国际主义理论、民族国家理论、殖民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历史性以及社会性特征.全球一体化时代局势更加复杂,我国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的基础上灵活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管理以及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内容,有过极具历史意义的科学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这些观点又被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富含社会管理的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管理又被提升为社会治理,这是对马克思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升华.深入研究马克思社会管理学说,对于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殊论——对中国大陆25年改革经验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图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伟大的思想努力当属黑格尔和马克思。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中国官方推崇的历史哲学。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日趋边缘化。自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失势以后,在解释历史和预测未来的领域,现代化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简而言之,现代化理论预言人类的归宿是唯一的,各地区、各民族都将殊途同归,而西方社会是人类的先驱,非西方将步西方的后尘。李普塞特的理论充分体现了这种“西方中心论”的自信精神。而福山则把现代化理论和黑格尔哲学奇怪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历史终结论”,从而把现代化理论推向了极端。亨廷…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公共性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双重基础上,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共性性思想现实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社会和人,理想社会是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这一理念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启示,为各国建立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以及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基本范畴,拉丁文为"alianatio",翻译成英文为"alienate",意为"让渡""脱离",最早是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出现的,后经不同时代的哲人赋予其不同的哲学内涵。作为哲学范畴的异化,表现的是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或分裂出作为自身对立面的客体,形成一种与自身对立的力量。马克思在继承发展先哲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异化劳动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将政治学、哲学领域的异化拓展到了经济领域,深入讨论了市民社会中劳动、私有财产、分工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以及四个表现形式。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探讨,马克思将异化"由研究‘个体的类的矛盾’转移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从而把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并进而找到了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生产力,第一次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并用以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一生所作的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手稿》中多次出现的"异化劳动思想"一词现在依旧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异化劳动思想使得马克思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等学术问题进行深刻研究,这一理论在马克思的所有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强调从宏观概念上对国家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认知、认同与批判进行整体分析,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推动价值。由黄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研究》一书,在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揭示了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创新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提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命力在于这一思想体系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两个必然"的基本思想并没有过时,而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实现途径和实现形式有了新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形式,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正1875年4月至5月初,马克思完成了对《哥达纲领批判》的书写。这是马克思晚年最后一部完整著作,是对其早期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总结与提炼。这本书最主要的理论建树就是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具体运用在社会过程的分析,完整而科学地创立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并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要经历的两个阶段和发展条件,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因而,《哥达纲领批  相似文献   

13.
一、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人的个性培养的必然性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历史,是人们向往、追求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社会越向前发展,社会生活就越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联系,就越是要求社会成员发展多样的个性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虽然马克思本人没有对无产阶级政党、政权中廉洁问题进行专门著述,但在马克思相关原著对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人民政权建设及其相关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马克思通过分析人类历史与当时资本主义国家腐败产生的根源,认为腐败现象并不是人类社会自形成起就有的,而是随着私有制产生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在2000年英国评选的“千年思想家”中,马克思名列前茅。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面向公众,举办评选全球最伟大哲学家活动,马克思同样荣膺榜首。马克思的思想体现着惊人的历史穿透力,尽管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几经曲折,但马克思的思想依旧焕发着灼人魅力,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的兴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的道德批判,在今天仍然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决策与信息》2011,(11):156-156
社会文化是构成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哲学理论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基本规律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必然就要涵盖研究文化方面的理论思想。所以深入探索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被长期冷落的马克思哲学理论,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哲学的进一步把握。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伟大发现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的需要,这其实与民生是等同的意思。民生的含义解答,就是现实中的个人通过他们之间的活动取得满足他们需要的物质、社会和精神的生活条件,满足人们各项生活的需求。这其实就是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理论与民生思想的重点融合。  相似文献   

18.
曹嘉丽 《领导科学》2020,(1):128-128
马克思经济学的思想是时至今日依然有其先进性的优秀思想,值得我们不断地分析、研究。从思想史的层面来对经典作品进行评判,不仅是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的层面提出新的观点。顾海良先生所著的《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正是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一次梳理与汇总,更是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层面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评判,既是对其思想价值的肯定,也有对其当代意义的挖掘,更有对其科学价值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刘忠荣 《科学咨询》2008,(13):11-1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飞跃,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国际国内的情况相结合,构建符合世界需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从整体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观念、目标实现途径、内容三个方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些创新和发展对于当今新常态下构建中国的对外开放体系,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