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明富 《求是学刊》2015,(1):152-157
《明史食货志》之编纂始于清初潘耒辑录明实录的有关资料,志书草稿成于王原,而后删改成王鸿绪《明史稿》之食货志,雍乾之际再加修改而成其书。此书是研究明代社会经济的重要依据,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20世纪中期以后,海内外学者开始对之进行校勘,纠正其失误。近几年对初校本《明史食货志》校勘记的修订是在尊重并吸收前贤有关成果的基础上,复核、修订初校本原有校勘记,并对新发现的问题加以考证,作出增补校勘。每条校勘,首先从论证较详的校勘记长编入手,而后简化成扼要的校勘记。初校本《明史食货志》原有校勘记99条,修订后形成了校勘记长编247条,又从中择出223条简化成校勘记。文章选列其中校勘记长编30条,希望读者由之了解本次校勘修订工作的大体状况。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7,(6):137-142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二六七卷本《明史列传稿》,是迄今所知张廷玉《明史》现存数种篇幅长、价值高拟稿中的一种,但学界对之研究相对较少,至今只知其于乾隆后的流传状况。文章通过对该书所保存的一个校对题签中迈注二字之研究,从该书乾隆嘉庆时曾存海宁拜经楼、海宁人许汝霖之家于康雍年间曾存《明史》拟稿之明朝大臣传部分之抄本、海宁人朱尔迈与许汝霖是好朋友、朱许二人与康熙时《明史》总裁陈廷敬也是好朋友、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以上朱许陈三人曾同处《明史》纂修馆之所在地北京、康熙二十二年纂修各官撰写的《明史》列传拟稿已经基本完成、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明史》监修徐元文等改修为初稿的《明史》纪传部分已达十之六七、校对题签中的迈字、万字、卷字与现存朱尔迈一封信件中的迈字、卷字结构和笔画特点十分相似等,推断海宁人朱尔迈当即题签中的名迈之人。这一研究对于了解该书之早期形态以及进一步推动关于张廷玉《明史》拟稿状况这一史学史上重大课题的讨论深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存殿本《明史》中的若干失误或待勘之处,多由《明史》成书时征引原始史料的失误或不审慎所致。本文追源朔流,查考《明史》纂修所依据的若干原始文献,并认真覆核殿本《明史》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中的错漏或待勘之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明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传印  陈得媛 《求是学刊》2002,29(1):116-120
《明史》历称精善 ,这与其编撰过程中一直受到康熙帝的关心、指导有很大关系。康熙帝认识到历史中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 ,有裨治道 ,十分重视《明史》编修工作。他根据要把《明史》修成一部资料详赡 ,评论公允的信史要求 ,提出了史官不重文章而重良心说 ,强化史官的史德要求 ,明确《明史》编修学术规范。同时康熙帝重视史籍的收集 ,运用行政手段 ,帮助收集《明史》所需史料。对《明史》编修的指导 ,也体现了康熙帝对史学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洪胜 《阅江学刊》2014,(3):104-112
《唐语林》是一部笔记体唐代文史资料集,向来为研治唐代文史的学者所重,惜此书一直没有质量过硬的点校本,以致学者在使用此书时顾虑重重。周勋初先生点校的《唐语林校证》以其操作过程之规范、总体设计之科学、研究工作之深入弥补了这一不足,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研究。但由于点校工作之繁琐,参考资料之繁芜,存在史料考订疏误、失校致误、专名号误用、不明词意致误等现象。新近出版之吴企明先生点校本《教坊记(外三种)》亦有类似疏误,尚无人指正,今一并论及。  相似文献   

6.
康熙朝御编的几十种图书大部分开修、成书于康熙四十年后,但康熙四年即谕命搜集史料、十八年开修的《明史》却在四十三年戛然而止,未能成书。《明史》的成书有竞顺治遗志、“兴朝修史”显示国力等多方面意义,康熙是一个极其强势的皇帝,其本人钟情于图书纂修,御编诸书中康熙着力最多的就是《明史》,本文以《明史》编修中康熙的上谕为切入点,以图解开其中的谜团。  相似文献   

7.
邹贺 《唐都学刊》2011,27(6):81-84
《宋史》一书的版本,自元至正祖本以下,共计有明成化本、明嘉靖南监本、明万历北监本、毛晋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中华书局点校本等八种。其流变过程大体是,元至正本到明成化本、到明嘉靖南监本、到明万历北监本、到清武英殿本一脉相承。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以元至正本和明成化本拼集而成,中华书局本以百衲本为底本,用殿本对校。今梳理古今各版本相互间的继承关系,以检查源流、辨析递变,并对各家藏书目录错讹之处做出简要考订。  相似文献   

8.
<南宋杂事诗>和<明史杂咏>是清代雍乾时期两部重要的咏史诗专集,其体例亦史亦诗,在诗歌之后详列史料来源.这种手法出于创作群体"补史"的动机,除了补阙前史,有资考证外,还力图在稗官野史的民间表达中建立自己的史识态度,着力补前朝遗逸节士和乡邦风物之史,含蓄地表达故国之思等心曲.在艺术特色上,"饾饤"的浙派风格含有文字狱阴影下寻求保护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郑恕哲 《唐都学刊》2011,27(5):10-10
中华书局1983年6月出版的由贺次君先生点校的《元和郡县图志》河北道怀州"修武县"条目下有以下记载:左传曰"晋阳处父聘于卫,过宁"。按照贺次君先生的点校来理解:晋阳人处父去卫国聘问,路过宁这个地方。但从《左传》的记载看,贺次君先生的点校应有误。如《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晋殽之战之后:文赢请三帅,…(晋襄)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译注》李梦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330页。下同。)  相似文献   

10.
乔骏 《学术交流》2006,(3):40-42
公司制度实现了社会资本的集中,为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基础。然而,公司制度也为很多经济犯罪活动所利用。我国《刑法》规定了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的一些规定与现实需要之间出现了背离。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缺陷缘于对公司制度的不成熟认识。随着我国《公司法》的修订和公司法理念日趋成熟,立法机关对相关刑事立法进行修订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帝京景物略》是记述明代北京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和民情风俗等方面的一部巨著。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言简意赅,成书有据,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作者为刘侗、于奕正和周损三人。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3.
南炳文 《求是学刊》2004,31(6):128-133
年谱是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的重要资料,在史学界很受重视。而明人年谱因其篇幅大、数量多、真实性强而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明人年谱的系统性研究和利用。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利用明人年谱查找资料的方法,以及在利用明人年谱时应该注意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杨艳秋 《求是学刊》2005,32(1):114-120
明代前期 (洪武至正德时期 ) ,一系列大规模史学活动的背后 ,透视出了封建史学走向衰落的信息。统治者对史学功能的强制利用、文化专制与文化恐怖政策的实施、理学侵入史学、皇族政治纷争造成《实录》失实、史官制度不健全 ,无论是对官方史学还是私家史学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轶峰 《求是学刊》2016,(2):140-152
明代中国经济领域发生的结构性、不可逆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包括白银成为主导货币、赋役体制中基于土地并以货币征收的赋税比例扩大、货币财政体制形成、国内和国际市场体系发展、人口大幅度增长。这些变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加速了社会财富的流转,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繁荣,同时也因超出以往王朝行政、金融、财政管理的经验范围而加速了明朝帝制体系经济功能的失序。明朝政府经济干预的三个杠杆,赋税制度、政府财政支出、货币管理在明中期以后都有顺应市场经济的动向,但又都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原因主要在于帝制体系本身的僵化和明王朝自身进入衰败期之后的调整乏力。变化中形成的新的经济结构,可以容纳更大规模的商业繁荣,但是并不构成产业升级的直接基础,距离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尚远,是一种帝制农商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6.
明代散见词话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代笔记中关于明代词人生平行状的记载,如明代重要词人马洪的生平资料,就主要见于徐伯龄《蟀精隽》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两部笔记。二是明代诗话、笔记中多载明代词人佚作。《全明词补编》尽力网罗,仍有遗漏,如《蟑精隽》所载刘泰《点绛唇》,《六砚斋笔记》所载张铁《念奴娇》均为佚词。三是从明代学术性笔记中采摭词史佚闻,亦可构成对词史或词学接受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