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主持人话语:组织本期"生态美学研究专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回顾国际生态美学发展历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另外一个是展望生态美学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组织了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四位生态美学研究学者的文章。美国著名环境美学家伯林特的文章《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在中西比较视野中介绍了20世纪中期以来环境美学的发展,尤其是以理解同情的态度评介了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表明西方的环境美学已经接纳了中国的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2.
程相占 《求是学刊》2015,(1):119-122
<正>尽管生态美学首先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但就目前国际学术界的实际情况而言,生态美学的学术成果主要出现在中国。除了数量颇多的论文、论文集之外,系统的生态美学著作在中国至少已经出版了如下几部:徐恒醇的《生态美学》(2000年)、曾繁仁的《生态美学导论》(2010年)、程相占与三位美国学者合著的《生态美学与生态评估及规划》(2013年)等。而西方的同题著作至今只有一部论文集《生态美学——环境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许多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一直以来都在认真探索这个问题。然而,尽管现有成果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洞见,但学术界对此仍缺乏某些共识。这部分是由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基本性质与界定都有些模糊。一方面,环境美学主要出现在西方,它被公认为是一个范围广泛、内容庞杂的哲学研究领域,划分其边界的方式主要是比较它与艺术哲学之间的不同;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冠以"生态这个"或"生态那个"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国外生态美学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就艺术中的自然问题进行传统研究的范围,并首先同建立概念论的自然美学哲学模式的尝试联系在一起。同时,分出了三类问题:本体论问题、批判问题和应用问题。本体论问题包括对作为审美客体的环境,生态美学同艺术哲学的相互关系,自然界和艺术中的美、审美,艺术性的特点进行理论研究。批判美学的核心是审美理想、审美价值、和谐等范畴,它们与经验描述以及对周围环境中的审美现象进行诠  相似文献   

5.
中国先秦时期有很多实用化的美学实践和关学主张,以"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美学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生态美学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环境问题的深刻关注."万物并作"主要揭示自然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动态平衡中实现依生、竟生、共生的生态循环;"天人合一"则要求人的行为应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先秦生态美学思想时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都具有明确的美育功能.研究先秦美学家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美学研究以及美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琪 《探求》2008,(2):69-71
本文从分析现代社会现实危机人手,指出学校教育存在的误区,强调通过美育强化素质教育以及通过引入生态美学强化美育效果的现实意义。生态美学的美育,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和热爱生命的品质等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人文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2001年10月17日至21日在西安召开。围绕“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这一主题,与会学者抱着推动中国的生态美学研究、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准备的目……  相似文献   

8.
刘洪岩 《求是学刊》2014,41(6):96-103
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凸显已将人类置于空前的生态风险窘境之中。当下,无论各国发展程度如何,解决和保障生态安全都是其面临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正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全球渗透,促使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实践成为可能,并促成了国际生态法律规范遵循着国际合作实践面向的维度发展。国际生态法律规范编撰的"逐渐发展"、国际生态"软法"规范在国际生态保护、国际合作方面对传统国际生态"硬法"的修正和补充,以及应对环境问题国际生态标准的制定等理论问题,一方面,构成了对传统的国际法理论及实践的挑战和修正,另一方面,为国际生态法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确立建构了实践理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美丽中国”语境下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6,(9):165-169
从相关社会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群体的生态素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环境教育培育学生的生态素养,已被国际公认为是最有效、最持久的环境保护手段。在"美丽中国"的语境下,鉴于大学生群体不容乐观的生态素养状况,国家应从战略高度给予环境教育以切实的重视,加快环境教育立法,高校应加快推进环境教育实施,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课程体系,全面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中日经济合作回顾与新起点"国际研讨会2010年3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全国日本经  相似文献   

11.
本心之悟与存在之思--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审美的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之间存在四个方面的相似点 :一是美的本体 :存在与本心 ;二是美的显现 :敞显与顿悟 ;三是美的世界 :诗意与禅境 ;四是美的对象 :生活与自然。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之间的比较 ,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与巨大的现实价值。借助海德格尔美学 ,考察禅宗生态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据西德《南德意志报》1980年9月22日报道,9月18-20日,西德作家协会在不来梅举行1980年年会,讨论"流亡文学"问题.会议指出,在德国从事"流亡文学"研究的人数很少,原因是他们把"流亡文学"说成是一种专门的文学并主要从政治上对它进行解释,从而忽略文学标准和美学标准,把"流亡文学"变成一种意识形态.会议希望将流亡文学研究纳入一般的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下次会议定于1981年5月召开,讨论的题目是"文学与历史".  相似文献   

13.
保护人的环境和维护世界和平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努力解决生态问题是争取人类避免核灾难斗争的组成部分,这就是1986年8月25日至28日在瓦尔纳召开的"生态学与和平"国际理论讨论会的宗旨.保加利亚生态学家是这次讨论会的倡议者.他们经过了6年的准备,他们的刊物《保护自然界》从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13日,由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策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韩人文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首尔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回顾与展望".来自中韩两国相关研究领域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由7人组成,团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黄长著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由著名海外智库———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克莱蒙林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2012年4月27-28日在  相似文献   

16.
鲍姆加通对于"美学"(aesthetica)内涵的界定,从一开始就存在种种失误,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后世学者的批评。在晚近对于经典美学发起的挑战中,伊格尔顿堪称领军。伊格尔顿提出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旨在对美学进行重构,在"感性生活"的基础上将美学与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及与人类谋求自由解放的愿景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文化政治"的兴起。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工作不啻是一部后现代启示录,其以历史主义的鲜明取向为当今美学研究开了新生面。  相似文献   

17.
自克罗齐提出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以来,关于艺术与语言之关系的论述,就不再仅以片言只语的形式出现于美学论著中了。他的美学代表作,其书名就是:《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在其第一部分《美学原理》中,他主张艺术的科学与语言的科学、美学与语言学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世间并没有一门特别的语言学。人们所孳孳寻求的语言的科学,普通语言学,就它的内容可化为哲学而言,其实就是美学。任何人研究普通语言学,或哲学的语言学,也就是研究美学的问题;研究美学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普通语言学。语言的哲学就是艺术的哲学。”①对于这个问题,朱光潜先生曾评论指出:“至于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则是他首次提出来的,对于语言学与美学都有深刻的意义;不过关于这方面,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美学界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经对美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研究对象、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本质、美感和美的关系、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笔者也参加了当时的讨论。对于我当时的浅见,有的同志表示同意,有的同志(如李泽厚)则提出了质疑。这里仅就自然美问题做一答辩,以求共同提高。 1962年李泽厚同志在《美学三题议》①一文中对我在《自然事物的美学意义》②中所提出的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看法提  相似文献   

19.
《孔学堂》2014,(1)
<正>我感觉到非常荣幸、也很愉快,能够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如此典雅的充满汉唐古建筑风格的学堂里,和大家分享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突出"仁学"所代表的全球意义。今天的讲题是:"仁学"的全球涵义——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这是我一段时间以来所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在21世纪的儒家传统研究里,要特别突出"仁"的概念。今年3月,我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文汇讲堂对这个题目也做过一些探讨,但不很全面,有些松散。今天,我讲的也很片面,没有明显的系统,但是会把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5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另有多位学者嘉宾受邀出席。与会学者们围绕"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治理模式与政治实践"、"全球治理背景下中国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各国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研究的知识与方法"、"中西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