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锡福 《江汉论坛》2001,(10):63-65
运行机制在制度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由此决定机制转轨在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规范体制改革的方向模式。社会主义改革是制度调整、机制转轨和体制转型三位一体、是量变和质变的结合,文章还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领域的制度调整、机制转轨和体制转型的具体分析中对机制转轨的关键作用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前些时候,我们哲学界有的同志在讨论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质变过程问题,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共产主义社会总的量变阶段,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只有量变和部分质变,不存在整个社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别单位、部门和地区才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质量互变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范围。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是怎样的关系? 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中,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看法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有重大的分歧。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计划经济,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的计划经济,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有的说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由于大家的看法不一,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所要遵循的理论原则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如何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就成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要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一定要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全面分析。我这里说的全面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要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等方面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都是讲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之内的问题,但它们是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要取得这场革命性变革的伟大胜利,除了按照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应当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认真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目标、动力和道德规范,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支柱和根本原则,是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决定的贯彻执行,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但是,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孤立进行的,它必须依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只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完美统一,这种统一的一个生动体现就在于对质量互变规律的深刻把握,政治体制改革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只有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质变和量变,使二者有机统一,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应当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应当不断完善和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几年来,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我国政治体制上的许多弊端相继暴露出来,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越来越显示出来。人们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不搞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前进,互相依赖,互相配合。否则,社会主义优越的政治制度只是抽象的概念,必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一、深圳股份制企业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当其冲是企业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大系统工程。深圳十年建设的经验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亦即企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解决企业产权问题,明确企业产权关系,推行企业股份制,促进新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形成。深圳企业体制改革初期是停留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子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十分正确而及时的改革战略决策。推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这是14年经济体制改革顺乎逻辑的发展,是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之后又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开放政治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治论”,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兴国是党中央结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文化兴国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保障、是提升全民族精神文化水平的动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源泉。实施文化兴国必须处理好文化与政治经济、开拓创新与继承传统、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量变与质变等关系。为此,要全面提高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建良好文化环境,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14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为了按照确定的目标胜利地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有必要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运行特征和体制结构的一些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所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作了科学地全面地阐述,指明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这就是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首要任务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全党的日程。同时,也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自20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首起,至今已波及包括阿尔巴尼亚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并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已成为目前东、西方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般说来,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有两  相似文献   

15.
改革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基本的是经济和政治两大领域,即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  相似文献   

16.
政治体制改革: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关乎全局的功能。当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的时候,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总结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没有渐进有序、逐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很难全面深化并取得完全胜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最重要经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依据是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经济市场化历史变革的必然延伸和必然结果;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后,必须以足够的注意力解决政治如何实际运行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政治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14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化体系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渐进式改革到全面整体推进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达到定型化和成熟化的阶段.我们已经总结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样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认识和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内循环”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长期探索的过程,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改革之前就预先制订出一个十分详尽的经济体制改革蓝图,试图对改革的目标模式、阶段、步骤、方式等等作出非常准确的规定。应当说,经济体制改革除了坚持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这个比较明确的原则外,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随机性。多年来,许多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提出过不少真知灼见。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着一定的距离,现在还没有一个理论方案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完全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不可能预先有一个详尽的蓝图,而且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改革模式。由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学术界对中共八大所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情况。这五个方面包括 :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缘起问题研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的研究、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关于八大经济体制改革的不足之处以及关于八大经济体制改革未能落实原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聂月岩 《学术界》2012,(12):5-13,284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