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陌刀是唐步兵所持的双刃长刀 ,它自西汉斩马剑发展而来 ,又吸收了汉露陌刀及六朝长刀的形制与冶炼技术。陌刀是唐步兵的正式装备 ,为步兵主战兵器 ,有具体部门铸造、贮藏、管理。陌刀极为锋利 ,砍杀效果极佳 ,在战争中主要用来砍杀敌骑兵 ,其战术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坦克 ,而且由于其威慑力大 ,又被用于文武高官及藩镇的仪卫。至宋代 ,陌刀始衰落  相似文献   

2.
西汉末东汉初,骑兵开始装备高马鞍,增加了骑乘的舒适度.西晋,马镫开始应用于骑乘.十六国时期骑兵装备双马镫.高马鞍和双马镫的应用导致了骑兵战术的新变化,使得重装骑兵成为可能.正面攻击、中央突破和长途奔袭的骑兵战术,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骑兵战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淄青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的淄青镇王赛时唐前期,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十分严密,从上至下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牢固的机体,州、县长官直属朝廷委派,并实行三年一迁的考课制度。唐玄宗时,开始设置节度使,赋予军政大权,然而最初的节度使仅设于边防要地,控有数州,当时称之为“镇”,也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4.
王静 《人文杂志》2006,(2):125-133
唐代后期,具有明显方镇色彩的进奏院渐次出现.节度使以及方镇人员在京城的活动,不仅是制度层面的规定和程序问题,同时也是唐代后期政治史的一个视角.其中涉及政治势力、经济、行政体制等因素,而这又沉淀在长安城内部社会中,并通过具体的空间和人员活动得到反映.长安城中众多节度使豪宅的存在,不仅体现了节度使是唐代后期一股强大的势力,同时也体现了方镇的势力和财力,与之相关的问题是节度使的家庙.本文由朝觐制度、节度使宅第、节度使家庙三个方面论述了唐代后期节度使权力的消长以及他们与朝廷的关系对长安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弓弩是古代最常用的远距离作战武器。赵国军队,不论是其传统的步兵、车兵,还是“胡服骑射”后新建的骑兵,都装备了弓弩。为制造出先进的弓弩箭簇及刀枪剑戟、戈矛盾牌等作战武器,赵国建立了严格而完善的三级监造制度。弓弩箭簇的先进,是赵国军队在战国中晚期具有强大战斗力,能够纵横诸侯、屡败匈奴与强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北宋与夏、辽为邻,边界万里.因沿边许多地区,“川原夷旷,便于骑战”。所以,如何对付夏、辽精锐骑兵的奔突侵袭,成了困扰北宋王朝的一个重大问题.宋一方面在沿边采取开挖塘泊、广种榆柳、深沟高垒,修筑堡寨等措施以限北骑,另一方面力图发展自己的骑兵与夏、辽抗衡。沿边市马,耗资甚巨,“罢之则绝戎人,行之则困中国”,而利用民间力量没置买马社,则简便易成,颇有成效,对北宋马军的建设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44-154
辽代节镇除本州外,亦下辖支州。节度使通过带本州刺史衔管理本州,同时加观察使衔统领支州。辽代实行的是中央—节镇—州—县的管理体制,节镇为辽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辽代节度使所带观察处置使、御史台官等结衔,皆是节度使监察权的体现。节度使以下,节镇内部由判官、孔目官、录事参军等具体负责监察事务。辽代节镇内部设置的判官分为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军事判官三种类型。由观察判官负责考课下属,节度判官、军事判官负责监察司法审判,孔目官负责勾稽文案,从而达到监察政务的目的。地方监察事务在节镇一级基本可以得到解决,节镇是辽代地方监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辽代节度使总揽辖区内行政、监察、经济、军事等权力,为防止出现唐末五代地方割据情况,辽朝中央采取了诸多措施。辽朝在节镇之上设置更高一级的监察区,后由于监察区与军事区、经济区之间存在重叠,使得辽代已经开始逐渐孕育出一种钱粮兵谷合一的大的行政区划。这与金代的路—节镇—州—县四级体制,宋代的路—州—县三级体制,共同奠定了元代行省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羕陵攻尹戈是新公布的楚国有铭兵器,戈铭中的“郘豊”就是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书中的“吕礼”,主要活动于秦昭王时期,由此可判断这件兵器铸造于战国中晚期之际。它和其他几件以事纪年的楚国兵器表明,战国中晚期楚国兵器的监造者可以是当时的县公,也可以是县级的莫敖、司马、攻尹等职官;这种制度应该是受到魏、韩两国的影响。楚国兵器制度与三晋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同时期的监造者有变化,楚国始终未实行三级监造制度、未见明确使用刑徒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据对史料考证,先秦时期赵国的骑兵可谓是中国第一支建制骑兵。围绕这一问题予以进一步的史学考察,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否定了赵国的骑兵起源于赵襄子时期或赵肃侯时期的说法,而肯定了它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成果。其次,对赵国骑兵的兵源、武器配备、战马来源及战术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赵国骑兵的真实威力进行了评价。最后,从人员、武器、马匹等方面分析了赵国骑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论宋代的兵器生产及其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继刚 《天府新论》2004,(4):99-104
宋代是我国古代军工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无论其作坊规模、造作技术、兵器产量等都超过以往历代。在兵器生产管理方面所制订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在当时条件下多还是切实可行的 ,这对于提高兵器生产管理水平 ,保障兵器造作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由于宋代专制制度的腐败 ,主管官吏的渎职 ,加之军匠不足 ,物料缺乏等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致使宋代兵器生产虽数量可观 ,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却不少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包括技术装备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两个层面。现代农业制度就是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它对农业技术装备现代化起着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作用;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应着力从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化服务等层面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建设入手,使之成为助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性体系。  相似文献   

12.
明代初期北边边粮供应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王朝面对蒙古骑兵的威胁,在北疆广置军镇、关堡,数十万重兵布列边陲,于是如何解决好边兵边粮,成了当时一项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依据史料,探讨了明初北边边粮的主要项目、供应数量及供应方式,阐述了这套供边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北边兵粮供应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3.
据对史料考证,先秦时期赵国的骑兵可谓是中国第一支建制骑兵.围绕这一问题予以进一步的史学考察,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否定了赵国的骑兵起源于赵襄子时期或赵肃侯时期的说法,而肯定了它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成果.其次,对赵国骑兵的兵源、武器配备、战马来源及战术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赵国骑兵的真实威力进行了评价.最后,从人员、武器、马匹等方面分析了赵国骑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契丹依靠骑兵,雄霸北方草原,与两宋、西夏对峙,建立辽国和西辽国,在历史上存在了近10个世纪。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契丹骑兵的概念、分类进行考证。骑兵是乘在驯化动物上执行军事任务的陆军。契丹骑兵主要以骑马为主,按照骑兵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可分为:战骑、拦子马、打草谷骑和驿骑四种,并对其分别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开始公布一些环境成本的信息报告,国际贸易也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端倪,使得企业建立环境成本制度的紧迫性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成都,是西南首屈一指的重镇,一直受到唐朝统治者的重视。武德元年在成都设立益州总管府。三年更置为益州道行台,以秦王李世民领行台尚书令。九年六月,废行台,置大都督府。唐代全国只有五个大都督府,益州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个。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道以后,开元七年设置剑南道节度使时,成都为节度使的治所。至德元年玄宗逃奔成都,次年升成都为府,称南京。同时,又分剑南为东西川节度,成都是西川节度使所在地。  相似文献   

17.
唐安史之乱后,河北陷入割据,形成了魏博、成德、幽州等割据型藩镇。在以节度使等为代表的职业军人的支持和参与下,河北佛教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恒州、定州等传统发达地区之外,形成了魏州、幽州、沧州等新的佛教中心,南禅开始传入,佛教发展格局也为之一变。另外,唐武宗灭佛时,河北藩镇开始进行了一些抵制,但在朝廷的压力下,灭佛政策得以贯彻执行,河北佛教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由来天堂、地狱,本是佛教的词语,佛教的流行,使得天堂成为理想王国的代名词,于是,人们开始将所见最美的地方比作天堂。一说起比喻,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不过,从历史上考察,最早比作天堂的地方不是苏杭,  相似文献   

19.
北宋防御辽国的榆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防御辽国骑兵突入的防御工程,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塘泊外,还有榆塞,即在塘水所不及的边界地带种植榆柳,使榆柳林带成为阻遏辽国骑兵突入的屏障。北宋在河北路和河东路北部与辽相邻地带设置了榆塞。北宋注重对榆塞的维护。北宋对榆塞的经略与其和辽国对抗的时局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承续前代发展基础,宋初即已形成以作院为中心的地方兵器生产基本格局。由北宋及南宋,地方兵器生产渐次出现以作院为中心、都作院的产生、以都作院为中心,及以都作院为中心但生产格局更趋复杂等明显嬗变轨迹。宋代地方兵器生产格局变迁的背后,不仅揭示了宋廷对地方兵器生产的重视及组织管理的加强,也是宋代兵器生产逐步向地方转移的历史反映。南宋地方兵器生产组织的复杂,其实是南宋兵器生产更趋地方化、地方兵器生产自主权增强的反映。宋代兵器生产地方化转移的同时,也是把生产任务、原料、劳役等逐步转嫁到基层民众的过程,最终使之成为普通民众根本无法摆脱的额外严重非固定赋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