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计算机软件教育虽蓬勃发展,但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充分分析软件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加强产教结合等方面改革的设想,逐步建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和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积极探索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式,将企业工作流程引入课堂,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并打造"亲色时代"手绘坊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搭建开放创新设计实验室,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技能,为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提出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设想,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林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理念不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脱轨,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通过协同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做好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实施国际化协同合作培养等。同时,通过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反馈机制,完善创新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多种模式协同培养人才机制,营造协同培养人才的政策保障机制等,有效促进卓越林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引起企业对国际会展人才的旺盛需求,也要求高校能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国际会展优秀人才。作者通过对湖南省国际会展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探讨了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有关教学理论,参照现有教学培养模式,提出湖南省高校国际会展专业应采取“宽基础知识、多理论模块、重实践能力“的集群式模块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法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践证明,我国传统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发展.因为,按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知识单一、实践能力较弱和知识更新慢的弊端.所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建立起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和拥有一支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些是复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论断,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我校"吉通工程师班"特点,提出一种"校企双引擎"工程师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即基于校企合作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为满足合作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各行各业实用型职业技术性人才的过程中,应大力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以解决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化和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矛盾.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基本模式,尤其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大量实施,它可以使服务外包企业前期人力培训过程前移,共同组建“订单班”,从而为服务外包企业节约人力培训成本,学生就业问题也可解决了。本文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服务外包复合型人才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打造一种满足服务外包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培养出能适应这种发展的具有复合专业的人才新模式,并对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企业联合培养、实施中的问题与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标、过程和方法维度上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产物。"三螺旋"理论指导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下,学校和企业结合政府相应的职能部门共同确定以职业技能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人才需求实际的专项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过程管理和规范制度,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资源勘查类专业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是集"教学、生产、科普"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紧密依托于高校和企业,实行工学结合、以工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联合、开放、竞争、流动"的机制,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注重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兼顾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