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明鲜 《社会工作》2008,(15):12-13
日本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灾害文化也比较发达。在日本历史上造成较大灾难的地震是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9万人之多。战后(1945),灾害较大的地震是1948年的“福井地震”(死亡人数4000人左右)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死亡人数5500人左右)。在反复体验震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震后之灾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国家。古代和当代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的都在中国。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大地震死亡83万人。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拥有百万人口的北方重镇,在13.3秒钟内就变成了废墟,震亡2424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不包括擦划伤)708000人。1923年东京地震,1970的秘鲁地震,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方发生了史无前例的9级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给700公里范围内造成了灾害,巨大地震、巨大海啸与核电站事故,构成了"复合灾害"。到2012年7月,因这场灾害出现的避难者达34万人(复兴厅的调查。灾害发生的当时,避难者达47万人)本文针对灾害发生后,地域灾民的互援活动与地域社会的诸多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刘斌志 《社会工作》2008,(15):10-11
日本大阪神户于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发生了7级大地震,死亡人数5488人,受伤34900人,房屋全倒和半倒共406337户,被烧毁房屋9322户。地震夺去了573名儿童的父母,其中有85%的孩子不只失去了父母,更失去了他们的住屋,也就是割舍了他们对于家庭的记忆。地震后的一年内,日本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的灾后儿童心理照顾计划。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阪神户于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发生了7级大地震,死亡人数5488人,受伤34900人,房屋全倒和半倒共406337户,被烧毁房屋9322户。地震夺去了573名儿童的父母,其中有85%的孩子不只失去了父母,更失去了他们的住屋,也就是割舍了他们对于家庭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受灾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在这次破坏性超强的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展开了救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应急措施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致使救灾效率和成效大打折扣。我国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建立一个完善的灾后应急管理体制,方能为救灾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当月热读     
《唐山大地震》(钱钢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1976年9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导致一座重工业城市在瞬间夷为平地,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作者当年曾经赶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亲身经历了地震发生时唐山地区犹如经受了战争一般的深重劫难。事后,作者以十年的时间不懈地追踪访谈,记录了当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种种表现,追溯了地震前后扑朔迷离的事实与现象,反思了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的终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月发生的日下阪神大地震给日本和全世界都带来了很大震动。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来探讨从这次地震中能够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我国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尤其是唐山地震,它带给人们的惨痛印象至今不衰。因此参考一下日本人对地震灾难的反思,检查一下我国国民的防震意识和社会的防震机制,这也许是不无益处的。发生大地震时,什么晏最危险的。经历了关东大地震和阪神大地震的日本专家指出,房屋倒塌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而造成的火灾使许乡人被烧死。那么,造成火灾的原因又是什么?潜心研究火灾情况的一位理学博士指出,药品下落酿成火…  相似文献   

9.
日本东北关东地区3.11大地震导致的灾难救援问题引发了日本学者对社会福利的关注。文章在考察大地震后灾区受灾者的心情、想法的基础上,从中国中央政府的应对措施、对口支援、临时住房、援助的差距、政府工作与志愿行动等方面梳理了中国四川地震救援的经验,指出日本社会结构正面临着三种危机的考验。第一,超老龄社会与少子化、人口减少社会的人口构造危机;第二,通货紧缩、经济萧条、日元升值、股票下跌等经济危机;第三,大地震、海啸、核电站事故带来的环境能量危机。日本可以参考和借鉴中国的经验开展大地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受灾者的生活重建是重建的首要任务。在中央政府、地方自治体常设危机管理组织;明确灾害应对的程序;制定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强化受灾者援助的政策手段;完善医疗、福利、护理服务;发展区域产业和开创就业;提供住房保障;着手能够对抗灾害的坚固的地域社会与街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澎 《日本学刊》2020,(2):7-11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已迅速蔓延至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月24日,累计确诊7.7万余人,死亡2000余人。日本、韩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也陆续出现了多人感染甚至死亡的情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酿成一场严重的国际公共卫生危机。日本是一个灾害大国,自古以来地震、台风、海啸、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个人信息泄露、列车脱轨事故、危险品泄漏、食品安全事件、福岛核泄漏等社会性突发事件不断,还遭遇了“非典”(SARS)、禽流感、中东呼吸症等公共卫生事件。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重大的自然灾害、社会性突发事件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也不断提升着日本的危机应对能力和治理能力,有不少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的这种无欲望社会,不只是反应在性问题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12月22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仅为94.1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连续两年跌破100万大关。2017年死亡人数估算值为13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这意味着日本去年人口将自然减少40.3万人,这也是该指标首次超过40万。  相似文献   

12.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助难度最大的一次特大地震灾害,是典型的紧急突发事件。重庆市救助管理站在应对此次地震灾害事件中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所作为,得益于精心构筑的五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已经过去10年了.2005年1~2月,神户市举办各种活动来总结这次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此时进行这样的总结,是因为人们将震后10年视为灾后的恢复期,10年之后人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分析和探讨灾害引发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我只有45秒的发言时间,比这周参议院给博尔顿的时间还多。"——布拉德·皮特获得2020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他发言时,对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在特朗普弹劾案中没被传唤一事开起了玩笑"充分利用自然灾害带来的教训,推进防灾、减灾措施,建设成能坚强应对灾害的国家。"——日本"3·11"大地震将满9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讲话,强调不应淡化地震带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透析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政局、日本及世界经济增长,日本及全球工业生产、日本农业和渔业、日本总人口的减少等诸多层面的影响,认为地震打击的是日本经济的整体,或可能使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并认为这场灾难也有教育意义,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在环境利益上命运相关、休戚与共的邻近国家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葬礼盛行节俭之风日本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意味着葬礼数量将会持续增长。行业杂志《殡葬业务月刊》预计,日本每年死亡人数将从现在的110万人增至2035年的大约170万人。每年的葬礼业务收入预计将从现在的1.5万亿日元增长到2040年的2万亿日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社会工作界积极介入到灾害救助过程中.从这次地震灾后社会工作的介入来看,作为以助人为宗旨的社会工作在灾害救助领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社会工作在这次灾后援助过程中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少社会工作者被拒之门外,不少社会工作组织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许多找到"位置"的社会工作组织与个人在提供专业服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海啸以及由此引起的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污染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为探究此次灾害的特征和面临的复兴课题,本研究以实地考察为基础,试图弄清楚现在可以把握的灾害的特征和复兴的课题,并探讨在灾后重建中财政需要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松岩 《社会福利》2007,(4):61-61
日本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意味着葬礼数量将会持续增长。行业杂志《殡葬业务月刊》预计,日本每年死亡人数将从现在的110万人增至2035年的大约170万人。每年的葬礼业务收入预计将从现在的1.5万亿日元增长到2040年的2万亿日元。  相似文献   

20.
本次强震、海啸和核泄漏相叠加的复合型灾害是战后日本60多年来的最大灾难。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日本经济的短期影响和对日本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影响两方面。从短期来看,最主要有核事故影响、电力短缺和产业供应链断裂;从中长期来看,将对能源的长期供给和长期财政风险等产生重大影响。同时,鉴于此次大地震给日本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必将唤起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