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迷宫中的将军》发表于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斩获诺奖后的第七年,是作者以主人公玻利瓦尔对美洲现实与其个人现实的重新观照.小说中以玻利瓦尔生命的最后半年为叙事主线,通过描绘玻利瓦尔所患之身体疾病、心理疾病、非流行性疾病、流行性疾病,佐以主人公沿途所见的美洲流行病景象,展现出一场"病"之全景.当提及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疾病叙事",研究者常将目光投向《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作品,对于《迷宫中的将军》中的流行病与心理疾病探讨较少.以精神分析及医学人文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可挖掘出作品中存在的美洲之病、将军之病,甚至作者之病之间的深刻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清诗中的若干版本与注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代诗歌在版本与注释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考辨和澄清,其中比较明显的有几个方面:其一,项圣谟自题《大树风号图》诗的原始出处;其二,毛奇龄《赠柳生》诗的版本及典故;其三,王士祯《秋柳》小序的标点与理解;其四,"栖霞岭”与"烟霞岭”;其五,袁枚诗集的编年干支;其六,姚鼐《别梦楼后,次前韵却寄》用李白诗的问题;其七,黎简《题内子禅病图小影》的系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广雅疏证》具体例证的分析,认为王念孙已能区分语言义和言语义,但在释义中王念孙仍然依照传统"依文释义",更重视言语意义.文章分析了《广雅疏证》中"依文释义"的几种常见方式.  相似文献   

4.
对于清代关学学者来说,《小学》一书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小学》成为学习《大学》的初学入门之书;二是《小学》工夫成为学者道德修养的基础性工夫;三是将是否尊信《小学》与学问纯杂和儒佛之辨联系起来,成为判断学问是否为儒家"正学"的一个重要标准.清代关学学者对《小学》之教的重视,既反映了清代理学的一个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关学重视下学实践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与《文选》都非常重视论体文。刘勰看到了玄学论文是魏晋论体文创作的主流,但《文选》显未反映这一事实。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一则《文选》所重在文辞富赡之作,《文心雕龙》则更重论体文的"理"性特质;二则萧统选文重视浸濡了儒家思想的篇章,所选论体文都有关国家政治、世道民心,刘勰一向重视各种学术思潮,自然包括玄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突出了论体文与魏晋学术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6.
木帆船时代,海南潭门与文昌渔民是三沙海域的主要开发者.他们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总结并形成了纸质文献《更路簿》.但《更路簿》的使用离不开航海过程渔民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物候观察,以及人文习俗.木帆船时代,如果没有渔民世代累积和口头传承的物候定位,《更路簿》在耕海和贸易中的"导航"功用就不可能实现.物候定位与《更路簿》、"斗台风"等构成了海南渔民开发三沙海域的主要航海技艺.海南渔民开发三沙海域的航海技艺是三沙历史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避暑录话》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录话》(以下简称《录话》)是宋人叶梦得(1077—1148)继《石林燕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史料笔记.《石林燕语》一书,向为史家所重视,刊行不久,玉山江应辰即撰《<石林燕语>辨》,继而成都字文绍奕又著有《<石林燕语>考异》.近几年来,随着海内外宋史研究的活跃与不断深入,此书更受到宋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1985年,中华书局将其点校整理,纳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出版.相比之下,作为《石林燕语》姊妹篇的《录话》则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既无研究专文刊行,又无新的整理点校本问世.故笔者不揣浅陋,就《录话》的成书年代、版刻流传、史料价值略加考述,并就其主要的史事记载疏误作些订正,聊作对此书研究之补白,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通知—删除"系为避免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严格责任之立法构建,然其自被引入后即逐渐脱离其原有立法本意,进而被衍变为权利人恶意打击竞争对手、谋求不正当利益的工具,而《电子商务法》新增的"反通知+15日静默期"规定无疑更加剧了这一情形.为避免该规则的误用,对其及时修正实有必要.文章在对"通知—删除"规则与DMCA第512条比对并分析衍变缘由后认为,从长远来看需使"通知—删除"规则回归免责条款,短期则需加紧出台《电子商务法司法解释》,对合格"通知""反通知"形式要件及"恶意""加倍赔偿"进行必要解释,打破电商营运失序格局;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及电商平台亦需有机协作,共同维护电商运营生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邦""地""天"的重要因素,其中"四神"和"九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此二文既重视鬼神,又不惟鬼神;既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又借重鬼神作为禁忌所能产生的神秘作用,因此和将鬼神视为绝对力量的墨家无关,思想倾向更接近黄老道家。《汤在啻门》出现了"地真"这个特定的道教用语,"四神"和"九神"也很有可能和道家、道教中的"神人""真人"等神仙有关。所以,后世道教可能从这些战国文献的鬼神观中吸收了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是一本历史典籍,但它并不完全是因为具有史料价值而被重视,更主要的是因为它具有文学的价值而彪炳千古.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虽历时两千多年,但我们今天研读起来,仍感到有一股巨大的艺术魅力.现就以下几点,谈谈《战国策》的人物描写.精湛的对话表现人物的胆识《战国策》里不少人物的胆识与品格,经常是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表现出来的.如《赵威后问齐使》中的赵威后,她的政治见  相似文献   

11.
就《土塑性力学》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如重视绪论课和基本概念的讲授;正确认识"先假设后验证"的研究方法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4,(1)
正人到六十满花甲。有人说,六十不算老,花甲作花年。也有人说,六十是雪中红梅,人生的第二青春。还有人说,百岁皆花期,六十又逢春。这些话表达的都是老人"壮心未与年俱老""老树根深更著花",一切"从头开始",开创人生第二春的雄心壮志。"从头开始",意味着不满足过去已经取得的成就,要超越自我,再创佳绩,让人生更精彩。以中外成功者为例:牛顿在发现第一定律后,接着又发现第二、第三定律;莎士比亚成功写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后,再创作了《哈姆雷特》;陈景润完成"1+3"论证后,更痴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论述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的关系,其次,在庆历新政时期,由于范仲淹和"宋初三先生"的共同努力,确立了"明体达用之学",此为道学之先驱。从庆历新政到道学,其间经过了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道学是在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正、反两方面作用下形成的。第三,范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并重视《中庸》和《春秋》,这对于道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范仲淹与道学在思想上的联系,更主要者是他首先在宋儒中提出了"孔颜乐处"的问题;宋学精神之所寄在书院,范仲淹的重视教育,大力兴办学校,对于宋代书院的兴起有开创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14.
上博《诗论》与《毛序》相比,《诗论》的论诗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既注重诗篇的一般性的政治内容,也重视诗篇所体现出的某种共通的道理;而《毛序》的解诗则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即对诗的解释更加具体、更重视史实、更强调政治性。从《诗》学接受史考察,认为《毛序》是经累积而成的、以《诗》为载体体现自春秋以来的儒家思想的一部经典。《毛序》由秦、汉间人编纂而成。  相似文献   

15.
"道"涵混太虚,周流十空,与"道"为一的体道者其心境自然体现"大"的特性.《老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表现为大智、大慈、大刚;《庄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除具备《老子》中体道者的"大"心境特征之外,更表现为大悲情怀,逍遥境界.二者不同于先秦儒家所指"大人"的个体的道德精神的伟大,亦不同于后世所谓的阳刚壮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艺术境界理论,早已被从古至今的艺术家所重视。"境界"或"意境"这一概念,从《周易.系辞》"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以来,在我国文艺史上经过了漫长的孕育与发展的过程。它的丰富内涵和特征,一直被众多艺术家、文学家所阐释。中国艺术理想境界的特征是:1.情与景融,意与境浑。2.虚实相生,空白处更有韵味。3.融会生命,传神不隔。4.言外之意,弦外之响。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少年"与国家形象发生联系,本质上不再是一个年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政治和文化概念,隐喻一个朝气蓬勃、革新进步的"少年中国".近代中国"少年论述"的兴起,源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源于近代中国对"少年"的发现与重视.近代有识之士通过文学翻译或创作,将"少年"与新民、新国、民族复兴等意象联系起来,参与近代中国"少年"的精神世界建构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相似文献   

18.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19.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指出,《诗经》中《敬之》篇所表达的思想是心学之原。历来学者在探讨心学的源流时,对王氏之观点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心学大师杨简的确在对《敬之》章的诠释中将"敬"与心相连,而公认对陆王心学影响巨大的孟子,在推崇"敬"的同时,也受到了《诗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敬"在陆象山、王阳明和其他心学大师的哲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诗》学也被他们认为是在敬畏之时保持洒落的关键,因此,王应麟的这一观点无疑是可信的,这也为剖析心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从中国近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型过渡标志的《老残游记》,长期被重视的是它在描写上的艺术技巧,以及它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而它在小说审美形态上的"革命性"贡献,尤其是在从文人文言小说、传统白话小说以及晚清各种类型的社会批判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转型过程中的"过渡阶段"的标志性意义及文本贡献的意义,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深入探究.而汉学家普实克、华裔学者夏志清等人对《老残游记》上述"革命性"贡献的阐述,也依然存在着诸多不明晰甚至含混的地方.事实上,《老残游记》在叙述者与小说主题之间所达成的"高度统一性"或者"整体性",是由该小说文本在主题、人物、语言以及艺术技巧诸多方面的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所共同构建出来的一种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