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教育。活动课程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内容要广泛得多,空间扩大得多,时间灵活得多。潜在课程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有机结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与理想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只将课程研究局限于学校开设的正规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还必须开展对潜在课程的研究 ,重视学校内部的组织机构 ,文化氛围 ,师生关系等潜在课程因素对学生产生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潜在课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潜在课程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在我国,潜在课程问题也日益引起教育理论界的兴趣,并且正式进入了课程论研究领域.有必要对潜在课程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深入研究.本文分三部分:一,潜在课程的内涵;二,潜在课程的意义;三,潜在课程的教育设计,讨论了潜在课程及其设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艺术教育的潜在课程及其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在课程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艺术教育的潜在课程是美的学习环境、美的教学方法、美的教师形象、美的人际关系、美的艺术作品等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的文化传递和教育影响.它在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中具有独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数学教育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而隐性课程几乎全是围绕着人文目标而存在的,因此开展隐性课程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数学隐性课程教育,应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潜在的人文因素;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加强隐性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潜在课程,又称"隐性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合理开发利用潜课程,充分发挥潜课程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关乎教育质量的教师教育问题愈来愈凸显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混沌理论演绎来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应该是一个混沌的综合系统,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应秉持一种生成性的、发展的及非线性的视角,系统地去认识蕴藏在教师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把握好资源流通过程中的"供"与"给",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在效能,才能实现整个教师教育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MOOCs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以MOOCs为代表的新型课程发展优势,结合MOOCs给普通教育模式带来的影响,讨论我国发展MOOCs的必要性。通过探讨在MOOCs发展中存在的部分潜在问题,在梳理我国课程建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炼出适用于我国教育模式的在线课程建设发展方式与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9.
潜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以其独有的特点、功能及其施教方法与学校德育工作密切相连,与显性德育课程互补地存在于德育课程体系中.要全面改善高校德育过程,必须充分关注潜在德育课程的优化建设,探讨完善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以致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知识之源与课程之流--试论知识观对课程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观的发展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观主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实施它对教育的影响。知识与课程是源与流的关系。新知识观作为对当代知识多元化发展趋势所作的哲学反思 ,对课程知识深层结构和课程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非文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教育理念偏狭、课程设置散乱、评价缺位等问题。因此,应以“大人文观”为指导,着眼于人文科学,同时把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自然科学课程中潜在的人文内涵纳入视野,构建包括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体系、自我修养体系、校园文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内容的非文科类大学生入文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高校的定位与分类进行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过程、任务,探讨了精品课程的评估机制和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真正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和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培养目标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数学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院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已不适应基础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分析发现现有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诸如学科专业课与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不够协调、普通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中课程门类多内容需要整合、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失调、高师数学课程与基础数学教育改革脱节等问题,通过与其它国家或学校的课程设置的比较,结合我国基础数学教育改革的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构建新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已是各高校体育界同仁的新目标。本文在文献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讨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如何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体育课程内容整体优化和效益长久化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关教师教育课程系统的对比显示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着通识教育效果不佳、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较大以及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轻、结构不合理、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由此,可以分别从内容与结构两个维度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有益的构想: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比例;改革课程的内容,以利于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内容的创新要重视共同的学科属性所决定的共通的课程内容和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要注意理论的应用潜力的挖掘,重视应用性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理论课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命教育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激发生命潜能、创新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敬畏生命、追问生命意义、彰显人文关怀和确立人生信仰。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和加强心理咨询等几方面开展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中文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与创造精神,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深厚的基础,中文课程的开设在人文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文课程开设要去除形式主义,课程设置应体现出计划性、有序性和联系性,使学生受到不同层次、内容的学识培养。中文课程影响的深化表现为:中文精品课程引领下开设相关中文课程,形成课群,体现阶梯式学习、由浅入深的特点,发挥较全面的影响;把社团建设作为检验理论学习的阵地,作为创新探索的平台;文理结合,使中文知识素养成为学生的精神府库,创新发展的实践之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主要问题是理论与现实相脱离,其中主要有社会现实、学生实际和教师的实际.解决的方法是高校"两课"的改革,包括教育理论、教育重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改革和教育者的再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教养课程、教职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3部分。以首尔大学教育学院英语教育系的教师教育课程为例,分析3部分课程的具体形态,并将其与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外语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对比。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教职课程比例偏低;第二,实践课程较为薄弱;第三,模块选择制凸显灵活性。在分析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利与弊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我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应着力于四个方面:(1)整合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指向卓越教师培养;(2)适当提高职业课程所占比例,夯实师范生职业素养;(3)目标指向更加明确,以更好地体现国家政策要求;(4)进一步优化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丰富教育实习形式,让师范生得以在实践中稳步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