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九七九年八月,中国地理学会在秦皇岛开会,会后,我承天津人民出版社之邀,顺道去津访书数日,而竟在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获睹小山堂钞本全谢山五校《水经注》.不禁踌躇满志,喜出望外.据慨允阅读的黄钰生馆长所告,此书历尽艰危,始得幸存,所以弥感珍贵.当时,拙稿《论水经注的版本》已收入《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三辑正在印订,因而无法补入,爰借此略叙此书大概.小山堂五校钞本共八册,中无残损,有四明卢氏抱经楼藏书章.第一册首列参校版本,计柳大中本等二十五种,后云:“戊午夏篁庵病翁五校毕漫志于首”.戊午当是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年).按谢山生于康熙乙酉(一七0五年),则是年三十三岁.卷首并刊郦氏原序,由此益证戴震“诸本皆佚,亦唯《永乐大典》仅存”之谬甚.钞本之篇  相似文献   

2.
一部珍贵苏词注本的复活──读刘尚荣校证《傅注坡词》邹同庆,王宗堂《傅斡注坡词》,经过刘尚荣先生的校证,以崭新的面貌,已于1993年由巴蜀书社出版,使被冷落800多年的一部珍贵苏轼词集注本得以复活,这是学术领域中一件极值得庆幸的事!校证者刘尚荣先生在中...  相似文献   

3.
由何新文、路成文教授合作整理的《历代赋话校证》(附《复小斋赋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校证》),是湖北大学何新文教授计划编辑的“历代赋话丛编”的第一种。《校证》以湖北省图书馆所藏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复小斋刻本为底本,校以该书征引的有关文献的原文,并适当参考《携李遗书》中的《复小斋赋话》及香港何沛雄的《赋话六种》中的《历代赋话》,可以说是集众版本之精华和众家之大成。  相似文献   

4.
《汉书》、《水经注》、《晋书》及唐宋以后的地理书多有关于成国渠的记载。各书所说成国渠在什么地方?是一条水还是两条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五云:“成国渠在[郿]县东。《三国志》,魏青龙元年司马懿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水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元和志》,在郿县东北九里,首受渭水溉田,经武功县东北,至上林入蒙茏渠。”据此,渭水南北各有一条成国渠,而顾祖禹已经不分南北,把它们混淆了。赵一清校《水经注》也认为成国渠只有一条。赵氏说:“《汉志》,郿县成国渠北入上林,入蒙茏。盖西京已有是渠,卫公振更修治之。”(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引)杨守敬作《水经注疏》更证成赵说。现在,有些同志也认为成国渠只有一条,同意赵、杨的说法。我认为西汉、魏的成国渠,一在渭南,一在渭北,应该是两条,是否符合史实,不敢自信,提出此问题,仅以献疑。  相似文献   

5.
我院中文系主任吴孟复教授多年来潜心于读书与治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几年来,先生就丛书、书目、类书、词书、政书和版本、校仇、辑佚、辨伪、训诂以及资料的积累方面撰写了十多篇专文。发表后,不少青年反映,对自己读书和治学有一定的帮助。为此。先生于一九八0年将其编集成册,通过内部交流,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后经先生修订,并增入关于经史及阅读、欣赏、研究诗词的方法,改名《古书读校法》,由安徽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一部清朝著名经学大师俞樾以朱、黄、墨三色批校的《水经注释》,向不为学界所知。文章对这部书的来历与收藏、俞樾批校的内容和学术价值 ,以及在郦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在十年动乱以前就开始了对《水经注》引书的研究工作,在这个专题上,曾经录制出上千张卡片,在灾难中毁于一旦.灾难以后,又收拾余烬,重新工作,到一九八三年前已经完成了一个初稿.之所以犹豫不敢定稿,除了其他工作较忙外,主要是对若干资料没有把握.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水经注》到底引用了多少文献?明嘉靖原版黄省曾校本《水经注》卷首,列有一张引书目录,总数不过一百六十四种(不久以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校明刊本卷首所列为一百六十九种),中华书局一九六○年出版  相似文献   

8.
《水经注》所引晋陆翙《邺中记》一书,是河北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邺中记》约亡佚于元末,诸辑本以《四库全书》本辑存最为详备。《邺中记》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特别是《水经注》虽然明确征引《邺中记》的文字只有一条,但在《水经注》中有大段文字与《邺中记》内容重合,显然系抄变自《邺中记》。这足以说明《邺中记》是《水经注》记述河北地理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现存的8种西夏文原始辞书作为基本材料,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从字形上进行了校证。校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同义》、《五音切韵》、《新集碎金置掌文》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文中分剐列举出116个西夏字的正字、讹体,并分析了其错讹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郦学研究的新进展王畅郦道元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伟人之一,他的《水经注》一书,早已列入中国古代经典名著,是我国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伟大著作。《水经注》于南北朝时期间世,至隋唐时期流传渐广。一千四百多...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玉台新咏>的编者,章培恒先生认为是陈后主妃子张丽华"撰录"、徐陵作序.徐陵<玉台新咏序>记载此书收录"往世名篇,当今巧制",但唐人所见原本<玉台新咏>于陈代只收录徐陵一人诗作;如果为张丽华所撰录,理应编于陈后主至德以后,且收入陈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会诗作.所以,此书绝不可能为张丽华编纂,当是徐陵编于梁代.<玉台新咏>的编纂与宫体的发展壮大有密切关系.宫体得名之后在梁代的发展当以大同中期为界,此前为宫体与京城各种文风融合期,此后为宫体兴盛期.李康成<玉台后集>和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在宫体兴盛期.今本题名刘肃著的<大唐新语>虽可能为明人伪作,但其中关于<玉台新咏>编纂时间的记载与李康成说法一致,应接近历史真实.从徐陵仕历来看,<玉台新咏>当编于梁代大同六年至大同十二年.  相似文献   

12.
虽然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论述性的文字很少,但他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和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事实,记述了许多重要问题。马克思晚年以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不懈的追求精神为我们留下了180万字的《历史学笔记》这一思想丰富的伟大著述,这驳斥了一些人所谓的马克思晚年“慢性死亡说”。虽然内容庞杂,读起来相对费劲,但是这部著作价值很大。因此,笔者对近年来《历史学笔记》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综述。这里以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的《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为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垣年谱配图长编》是一部严谨有加的学术著作。较缺乏,因此,该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个别遗漏和失误之处。臻完善,更具有使用价值。因为历史年代跨度较大,20世纪早期的文献史料又比为此,运用新发现的史料,为该书补遗、指谬,使之更  相似文献   

14.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不仅皆为"龙学"名著,且已成现代学术经典。个别研究者曾注意到二者有着渊源关系,但极少有人具体研究范注所受《札记》多方面的影响,更无人指出范注对《札记》的承袭几达《札记》的70%这一学术事实。实际上,范氏之注是在其《文心雕龙讲疏》基础上增订而成,沿袭了《讲疏》的体例,而《讲疏》之成书及体例直接缘于《札记》的启发;范注继承了《札记》注重义理的研究方法,并沿用了《札记》大部分的校注、引文和理论见解。可以说,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范文澜创作《文心雕龙注》的重要基础;没有黄氏《札记》,就没有后来的范注。两部如此密切相关的作品最终皆成为现代学术名著这一事实,为我们提供了学术薪火如何代代相传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桂文灿《论语皇疏考证》是晚清时期考证皇侃《论语义疏》的重要著作。作者证其所长,考其所短,并对异文加以考订,体现出博采兼收、考证深入、实事求是的考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易培基所撰的《三国志补注》,其内容与价值至今鲜为人知。本文通过介绍易氏撰述的始末、评述《补注》的内容与得失,着重说明此书在今后《三国志》整理研究工作中仍有不宜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下简称《商榷》)一书的出版,对古汉语、训诂学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该书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注释本来不误而误驳;王先生未注而《商榷》误注;王先生注释欠妥,《商榷》的注释也待商。另,《商榷》中排版或引书上有错误。  相似文献   

18.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作品重收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郭祥正、朱翌、王銍三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本文对这些作品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和甄辨.  相似文献   

19.
1 9 3 1年,由陈衡哲主编的英文著作《中国文化论集》由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正式出版并提交给了在上海举行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四次年会。该书集中批驳了西方思想界流传的关于中国文化“停滞不变”、“盲目排外”及“缺乏宗教情感”几个观念,并认为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从不拒绝外来文化,而且曾有浓厚的宗教情感。由于该书是写给西方人看的,因此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西人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想象。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存最早的宋代诗歌注释,任渊的《后山诗注》继承了李善《文选注》重视典故语词出处的传统,而在释意与诗学批评方面有所创新。任渊将诗集目录、作者年谱、诗歌编年考证三者融为一体,有利于读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诗歌。任渊又考证后山诗中时事、今典,探索后山诗的创作事因,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内容,以及陈师道个人生活与交游史中的轶事。任渊还探索陈师道的心理感触,阐发言外之意。最后,任渊寓批评于注释之中,总结后山诗的写作技巧,评论其艺术效果。《后山诗注》的阐释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