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军事谋略与军事思想,从来就以其博大精深与开阔宏富为世界注目.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优秀成分,总结挖掘这一内容并使之弘扬光大,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我院教师李衡眉、梁忠实、周兴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军事智谋故事》(明天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六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 ,是《武经七书》的一种 ,历来被作为必读的军事教科书。《六韬》一书在军事思想史上的价值颇受研究者重视 ,其中论及的某些军事规律 ,直至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其蕴含与军事思想有关的战略环境、战略目标与方针、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与企业战略的制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从兵法中提炼出以智谋取胜的策略、用兵作战的规律以及其深厚的战略文化底蕴、科学的战略思维模式、至高的战略谋划境界和精妙的战略思维艺术,对当前中国企业战略的制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间近百年的历史,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期间封建割据群雄战乱的局面。由于描写战乱,所以关于战争的描写是这部书的重要组成内容。更可宝贵的是作者不但生动地描写了这些战争,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古代军事思想,使这部书成为一部十分难得的形象性的军事教科书。认真研究一下这部书的战争描写,对于掌握古代军事理论、了解古代战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战役之一,它是袁、曹两股封建势力的一次决战。下面分五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5.
石田干之助关于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胡人买宝故事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其所著《长安之春》一书中,主要包括对胡人买宝故事的编译、校勘、注释、考证、论述及对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影响与变异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虽非石田干之助的主要业绩,但他却开拓了近代日本对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兵家孙武     
《阅读与作文》2007,(8):31-36
军事上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大军事家孙武之口,记载在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兵学萌芽于殷商,西周时形成了专门的兵学著作,春秋时代《孙子》一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兵学的真正成熟;中国兵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了军事上的各个方面,对古今中外的军事、文化乃至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的谋略,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有四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它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卷帙浩繁、智谋丰富的中国古代兵书,便是我们祖祖辈辈智慧的体现。而我国兵书之多,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据说共有一千三百多种,留存到今天的还有四、五百种之多。传说兵书起源于黄帝,在西周时已有《军志》、《军政》两书,这说明我国兵法源远流长。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古代兵法有《武经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及影响较大的《孙膑兵法》、  相似文献   

9.
智谋文化又添新葩──《齐国智谋精典》评介战化军,文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齐文化,是我国古代一支优秀的地域文化,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之一,而且自秦汉以降便与其他地域文化互相融合,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亦不愧为全人类文化宝藏中的一块瑰宝。然而,由于比...  相似文献   

10.
臧知非 《南都学坛》2005,25(6):124-124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学术的全面复苏和发展,对中国古代军事史的研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先后出版了一系列的军事制度、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的专著,对以孙子为代表的军事思想家的研究更是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从学术史的角度,系统探讨从先秦到晚清兵学发展的著作则少而又少,就笔者所见,基本上是研究空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的赵国华教授的《中国兵学史》一书,不仅为灿烂的兵苑再添新葩,而且填补了我国兵学史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明代后期出现的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比较系统地描写了一组巾帼英雄群像,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具有首创意义。与之前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和之后的《儿女英雄传》、《黄绣球》中的女性形象做比较,“杨家将”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英勇善战、智谋出众,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爱情幸福,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等性格,为中国古代小说女性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组光彩夺目的巾帼英雄群像。  相似文献   

12.
唐朝著名历史学家杜佑编著的《通典》一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综论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的史学专著。由于杜佑《通典》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古代史籍中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这种体裁,于是《三通》、《九通》以及会要之类,巨著长编,相继出现,蔚为大观。所以杜佑《通典》在我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上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表现在《通典》中的杜佑的政治思想和史学观点的进步成分,对当时以至后代政治和史学的发展。对当时以至后代政治和史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尤其是杜佑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详述其沿革损益,议论其是非得失,并不是为了“好古”,而是为了“经世致用”,“将施有政”,“度其古”而“行于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古为今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这种历史研究为政治服务,与现实密切结合的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批判地予以继承的。  相似文献   

13.
祁连休的著作《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究》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多视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的历史渊源、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结构形态、人物形象、故事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论述全面严谨,并大胆冲破理论禁区,在许多方面有创新和突破,是一部富有特色的开创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4.
徐勇、乔国华、余新忠三位先生的新著《兵家文化面面观》 ,于 2 0 0 0年 3月由齐鲁书社列为重点图书项目出版。作为传统文化面面观丛书之一的《兵家文化面面观》 ,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从高品位的要求着眼 ,以普及的形式着手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兵家的思想精华 ,并且把我国古代优秀军事文化分解为上百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连贯地进行介绍。从高品味的要求着眼 ,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兵家文化面面观》一书 ,涉及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事件 ,军事人物 ,军事制度、军事典籍 ,军事思想等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 ,透视我国古代优秀军事…  相似文献   

15.
女娲氏是中国人的始祖神、创世神,女娲神话是中国的创世神话,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女娲补天的故事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产生持续影响。"补天石"在古代小说中出没幻化,在《豆棚闲话》、《红楼梦》、《五色石》、《新石头记》等书中一再现身,从五色之石到幻形入世,"补天石"经历人化的过程;"补天石"故事在小说中不断发展,反映出时代变化,也反映出人对自身生存对文明认识的发展,更反映出小说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中我院历史系徐才安副教授撰写的《四川古代史话》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近20万字,内容涉及四川古代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作为四川古代历史教学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在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西方当代接受美学,对其进行消化的同时,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精华,中国许多学者便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照系,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读者审美接受的理论思想。这种情形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尝试到90年代的系统探讨愈演愈烈,遂构成了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一大景观。近年来,邓新华教授推出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一书(以下简称《诗学》)可以说是其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堪称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创新力作,标志着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现代重构。《诗学》一书,共28万字,分为“绪论”、“发展”和“方式”三篇…  相似文献   

18.
成语中的镜像———中国古代隐逸文化阐微杨文全关键词:中国古代成语隐逸文化隐士生存状态隐逸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奇异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个不朽的精神主题。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隐逸的事迹,出现过众多的隐逸之士。为此,《后汉书》、《晋书》...  相似文献   

19.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一个极重要的命题。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对此都十分重视。《管子》、《六韬》、《吕氏春秋》、《后汉书》等许多古代著作都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亨利·利德尔·哈特(1895—1970),在他的《战略论》一书的扉页就引用了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名句,认为最完美的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的“间接路线”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受孙武这一思想影响的。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原本是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但早在四十年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就已开创性地运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文化,出版了《语言与文化》专论,形成了我国第一部文化语言学专著。马振亚、张振兴两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文化概说》(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一书可说是继《语言与文化》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化语言学著作。《中国古代文化概说》(以下简称《概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