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2006,(9):145-152,160
一、秦有七都 《辞海》“秦雍城遗址”条曰:“从秦德公元年(西元前677年。下略“西元”二字——引者注)至献公二:年(前383年)在此立都达二百九十四年。”不惟遗漏泾阳、栎阳二都,而误多雍城为秦都之时达40年之久,且德公元年至献公二年实为295年,盖撰者不知计年数之法,为两数之差加一。  相似文献   

2.
《柏舟》为鄘人借宣姜口气刺卫宣公夺媳之作,《蝃蝀》为卫人刺宣公夺太子伋妇之作,此二诗皆当作于卫宣公元年(前718)之后;《鹑之奔奔》为卫公子职怨刺宣公之作,作于卫宣公十八年(前701);《墙有茨》为卫人刺公子顽通于君母之作,《君子偕老》为卫人刺卫夫人宣姜之作,此二诗皆当作于卫惠公即位初期,或元年(前699)顷;《桑中》为卫贵族男子抒写自己与情人幽期密约、窃色偷情之作,当为卫懿公九年(前660)狄入卫迫其南渡河之前所作,大致作于卫惠公之世(前699—前696);《载驰》为许穆夫人归唁卫侯之作,作于卫文公元年(前659)春许穆夫人由许归卫至漕之时;《相鼠》为卫大夫刺宣公、惠公、懿公诸君无礼之作,作于卫文公即位初年,或即卫文公元年(前659)顷;《干旄》为卫大夫美文公臣子多贤好善之作,作于卫文公迁于楚丘时,即卫文公二年(前658);《定之方中》为卫大夫美文公之作,当为文公季年或卫文公二十五年(前635)所作。  相似文献   

3.
史念海先生此文发表于《陕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据此文可知,洛阳做为中国统一王朝的都城的时间共为770年。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至周赦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君奔秦邑废,共达515年。东汉光武建元元年(公元25年)至汉献帝建元元年(196年)复归洛阳,其中移都长安5年减去,共达167年。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至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又惠帝光熙元年(306年)至怀帝永嘉6年(312年),洛阳为晋都先后共47年。洛阳在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为隋  相似文献   

4.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阳朔元年(前24)载:"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二年迁."意为薛宣此年出任左冯翊,阅二年而升迁它职.按:任期有误. 考同表载,阳朔四年(前21)"左冯翊薛宣为少府,二月迁".《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阳朔元年亦载"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阳朔四年则先载"少府王骏为京兆尹",继载谷永推荐薛宣为御史大夫之奏,奏中称"少府宣",则《资治通鉴》亦以为薛宣此年继王骏任少府,而这恰与"薛宣从左冯翊代(按:王)骏为少府"(《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吻合.又该表所载薛宣阳朔四年后的履历与《汉书·薛宣朱博传》、《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汉纪》、《资治通鉴》皆吻合.说明该表载薛宣阳朔元年任左冯翊、阳朔四年由左冯翊迁少府的履历无误,但二者相距三年,首尾合计四年,不应作"二年迁".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自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86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左传>的开篇之所以选"郑伯克段于鄢",除"郑伯克段于鄢"一事刚好发生在隐公元年之外,还有一主要原因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一事在<左传>中起"开宗明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月》为周大夫刺幽王致使宗周灭亡之作,《雨无正》为携王余臣的暬御之臣表达自己面对"二王并立"政治格局时怨忧情绪之作,此五诗皆作于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骊山之难、西周覆灭、卫武公率兵救周、平王宜臼与携王余臣"二王并立"之初,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之前;《都人士》为周大夫美平王自西申东归镐京时万民麕集、观者如都热烈场面之作,《鱼藻》为周平王大夫美平王自西申归镐京后宴享群臣之作,此二诗当作于平王自西申东归镐京之时,在东迁洛邑之前,当周平王元年(前770年)顷。上述四诗,皆作于西周覆亡之后,平王东迁之前,即平王仍都于镐京之时所作,皆属西都之雅。  相似文献   

7.
玉湖陈氏家族起源于宋代。在宋庆历元年(1041年),始祖陈仁卜居于莆田城内的白沙村。以该地环境优美,且一衣带水,有池塘为伴。遂命池为“玉湖”。以地为系,创立了五湖陈氏家族。玉湖陈氏至第四世时,俊卿以榜眼晋仕,累官至拜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赠太师、正献公。玉湖陈家由此开始发扬光大,奠下家族辉煌历史。正献公俊卿,由榜眼入相,为官清廉,功盖邦国,深为朝廷倚重。除本身受溢为魏国公外,……追赠三代先祖溢太师国公。玉湖始祖仁公溢大师沂国公,第二世祖贵公溢太师蜀国公,第三世祖铣公溢太师冀国公,第四世祖俊卿说正献…  相似文献   

8.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所言"周亡(无)王九年",涉及东周初年平王继位与东迁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颇受关注。"周亡王九年",当如整理者所言,指周幽王灭后的九年,即公元前770—前762年。这九年,既是虢公翰及邦君诸正所立携惠王的元年至九年,亦是被申侯、晋侯等所立周平王的元年至九年。只有这样理解,才能与文献所载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一系列史实和在位时间相印证。  相似文献   

9.
<正> 《文史哲》一九八○年第三期所载宋锡民、宋百川《日本遣唐使者小考》(下称《小考》)一文,认为高宗总章二年、咸亨元年、睿宗景云二年各有一次日使来唐事;并认为景云二年来唐者是不见于日籍记载的非正式使节,总章二年和咸亨元年来唐日使中也有一次非正式使节。我们认为《小考》所谓景云二年日使至唐事应在开元五年,景云二年并无日使来唐;总章二年、咸亨元年至唐者是同一次使节,其中并无所谓非正式使节。1.总章二年十一月和咸亨元年三月至唐者是  相似文献   

10.
刘潜之卒年,崔海正《北宋"东州逸党"考论》(《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一文谓其卒在庆历元年(1041)之前.据本传,刘潜"以进士起家,为淄州军事推官.尝知蓬莱县,代还,过郓州,方与曼卿饮,闻母暴疾,亟归.母死,潜一恸遂绝".则刘潜卒在石延年之前.石延年之卒,在康定二年十一月(欧阳修《石曼卿墓志》),康定二年二月改元庆历,谓刘潜卒于庆历元年前,是.然《考论》之说,过于笼统,刘之卒年,实可坐实.按,刘潜与张方平有交往.《乐全集》卷二有《哭刘潜》诗一首,诗末有小注云:"君没二年,西陲聚师,朝廷校用才士,而碌碌竞进矣!"若考得"西陲聚师"所指何事,潜之卒年即可得.  相似文献   

11.
钟嵘约生于宋泰始二年(466),卒于梁天监十七年(518),经历了宋、齐、梁三朝。根据《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所闻、所传闻“三世说”的提法以及钟嵘的诗歌批评实践,我们把他的当代诗歌评论的上限定在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当代诗歌评论,指的是钟嵘对南齐至《诗品》完成这三十多年间活跃于当时诗坛上有关诗人的评论。  相似文献   

12.
古代杰出的民间工艺家——鲁·公输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传下来公輸班的若干活动事迹来看,他应該是魯国(今山东曲阜)昭公时代(前542—510年)至悼公时代(前467—429)之間的人。他以魯班作为代表自己人身的称号,而历代劳动人民却以魯班作为在工艺上有杰出天才、有奇異技能、有特殊貢献的大匠。统治阶級把有“工巧”的人当奴隶,而劳动人民却把在工巧上有創造、有发明的先进者敬若圣明;几千年来,这位伟大的民間工艺家——魯班一直是木工、石工、泥瓦工及許許多多工艺部門的共同祖师,还有什么奇怪。当然,手工业时期,生产工具从簡单的到复杂的,从人力推动的到物力(包括畜力、水力、风力等)发动的。甚至很具有机械之巧的,总归是旧的手工业工具本身的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与洛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朝建都长安,称洛阳为东都。从唐高祖至唐高宗,都是以长安为其政治中心。但武则天亲自执政以后,洛阳取代了长安的地位,成为武周的政治中心。原因何在,本文拟作探讨。 (一)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四日,唐高宗死,七日,中宗即位。光宅元年(684)二月六日,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睿宗。从此,武则天就成了实际上的皇帝。九月,武则天又改东都为神都。从唐高宗死到武则天退位的二十多年间,武则天除了长安元年(7O1)十月到三年十月的二年住在长安以外,其余时间一直住在洛阳,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退位,中宗重新上台。二月,就又改神都为东都。显而易见,武则天的政治生命是与洛阳共始终的。  相似文献   

14.
俄藏黑水城<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为西夏文<文海宝韵>背书,共计109页,俄罗斯学者孟列夫曾将部分文书缀合复原,认为共计81件,而经孙继民先生冉研究认为这些文书的件数应为74件①.这74件文书主要集中在两宋之际,其中最早为政和八年(1118),最晚为伪齐阜昌二年(1131).值得一提的是,政和八年、伪齐阜昌二年文书均为一件,应当是偶然保存下来的.其余72件文书多集中在宣和七年(1125)、靖康元年(1126)、靖康二年(1127)、建炎元年(1127)和建炎二年四个年度,其中宣和七年文书29件,靖康元年文书9件、靖康二年文书10件,建炎元年文书12件,建炎二年12件.统计显示,宣和、靖康年号文书计48件,占文书总件数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是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实际记事到鲁悼会十四年(前453年)。它广泛地记述了这一历史时期各诸候国之间的斗争和各诸候国内部的斗争,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是今天研究春秋时代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6.
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壬辰二月辰时,公生。公世居莆田东门外玉湖乡。高祖宋卿,与丞相魏国公俊卿为从昆弟。曾祖钦绍,祖衮,父粢,母黄氏,封福国夫人。陈氏至正献公始大。所居三湖乡,有六梅亭。正献公延朱文公在此讲学。子大理寺丞宓,从文公游。宓字复斋,溢文贞。文公辞馆后,立仰止堂,以志景仰。复斋代主讲。是年九月五日子时,公叔陈瓒生。瓒字瑟玉,后公九阅月生。景炎二年二月,克复兴化。十月十六日殉难,亦后公七阅月,奇矣。端平元年(1234年)甲午,公年三岁。是年三月,贾似道为籍田令。端平三年(1236年)丙申,公年五…  相似文献   

17.
明万历四十七年已未公一岁九月初一日子时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峯王衙坪时武夷公年五十谭太孺人年四十有三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公二岁八月光宗即位诏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九月熹宗即位诏以是年七月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大凌武夷公五十齿满杯盂凝冱七十自定稿庚申腊月一日寒雪有作注是为先征君弧辰闻之先慈云泰昌  相似文献   

18.
1 战国时期赵国迁都邯郸的时间,《史记·赵世家》作赵敬侯元年(前386),称:“赵始都邯郸.”对于这个记载,历代学者并未提了异议,至明代董说撰《七国考》却产生了疑问,他在卷三《赵都邑》邯郸条说:“赵敬侯元年,始都邯郸.……按《史记·六国年表》:周安王之十六年,赵敬侯之元年.烈王之二年,赵成侯之元年.成侯二十二年,魏克邯郸,是年显王之十六年.二十四年,魏归邯郸.若敬侯已都邯郸,魏克其国都而赵不亡,何也?至显王二十二年,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是年肃侯之三年也.意此时赵方都邯郸,盖肃侯徙都,非敬侯也.”  相似文献   

19.
《上高监司》是元代著名散曲,不仅篇幅之长居元散曲之首,它所反映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在元散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迄无定论,大致有泰定元年(1324)、至正十四年(1354)、天历二年(1329)、天历元年(1328)至至顺元年(1330)之间几种说法。前两说与事实相差较远,后两说与实际较为接近,但仍不够准确。《上高监司》是写给高监司的散曲呈文。前两说疏误的症结是没有搞清高监司是谁。今天多数学者认为高监司就是天历二年任江西道廉访使的高纳麟。据《元史》卷一百四十三纳麟传记载:“天历元年除杭州路总管。锄奸去蠹,吏畏民悦。明年,改江西廉  相似文献   

20.
孔府·家庙     
<正>位于孔府东路第三进院内崇圣祠后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为孔氏后入供奉孔氏前三世祖(孔子夫妇、孔鲤夫妇、孔伋夫妇),以及中兴祖四十三代文宣公孔仁玉夫妇的庙堂。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现存庙堂为清代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