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生活是人类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学人对其很少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对学术处女地的不断开拓,很多日常概念不断引起研究者高度关注,社会生活即为其中之一.社会文化史是研究社会生活与其内在观念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社会生活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视角和领域,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国有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步入改革深水区,生活在国有企业所属社区中的居民,思想多元碰撞,不稳定因素增加。为此,在社区广泛开展以事业化推进、项目化服务、常态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对社区的稳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社区服务站,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针对所属社区的实际情况,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建好志愿服务的机制,培育志愿服务的文化,使三化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平安、和谐、宜居社区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有其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市民社会其实应当称作"城市社会",它既包括狭义的市民社会,即近代市民社会;也包括古代公民社会和近代政治国家。相比之下,马克思所谈论的"自然形成的社会"本质上是乡村社会,而未来的"人类社会"则是超越了城乡对立的自由人联合体。这样,乡村社会、城市社会、自由人社会,就成为他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而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人的依赖性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其实是与此对应的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组织社会结构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转型,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现代社会依然是组织社会体制,表现了高度的组织社会效率,形成以集体领导为核心的组织权力中心.社区是组织社会的新的基础.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自治和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的普遍实现,标志着组织民主机制在基层已经形成.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高度组织化和人的个性伸张的和谐统一时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困境中的“锁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定效应(Lock-in effective)通常被用来描述制度变迁中某些制度长期维持低效率均衡的路径依赖。境外民间组织拥有强大的资源能力,他们通过长期"体制外运行",与相关部门达成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策略和制度安排,某些甚至形成了社会领域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组织从非正式制度中获得的优势阻碍了现存制度的变革,使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变迁交易成本越来越大,最终被持久锁定在满足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益诉求的低效均衡水平下。而要解除锁定效应,规范管理,需要政府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进行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明——关于“社会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文明是客观存在 ,有其基本内容 ,社会文明建设也有其基本内容。社会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基本的部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明 ,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紧密相联 ,因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国的改革年代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我国哲学界对这一理论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没能给以系统的解释、阐发和研究.本文试图就社会生活中的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以下简称两类矛盾)的内在根据、存在形式、发展特点以及独特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再谈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拟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去探讨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这两种理论的区别,进而说明高于生活理论——本文亦称高于说,在方法和观点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关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著名论述,笔者已在《谈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载《江淮论坛》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一文中有所论及。该文认为《讲话》中关于文艺源于生活的论述是唯物主义美学的基石,它决无机械唯物论之嫌,更不能把它和自然主义无故地联系在一起;又认为《讲话》中有六个“更”的那一段话,联系上下文看,它的意思是把文艺作品和实际生活两者对读者(“人民”)的不同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相比较,就前者说,主要是作者的认识起作用,就后者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影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营销策划中的定位理论,从一个全新视角透析我国电影院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环境下转变电影院的经营思路,为电影院的生存和不断发展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社会管理中官民的“自域”与“共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管理相对呈现出有序状态,一方面官方和民间各自积极致力于自我领域(“自域”)内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二者又都积极谋求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领域(“共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管官民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但因为“自域”和“共域”内都存在克服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如民助官治,或民纠官弊,或官易民俗,导民向善,故在一定时期以及一些地区能够形成官民协调共治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具实物形态的资源、资产、产品和流通.经济要素及其运作的无形化.正不知不觉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那些不好显露声色的“无形君子”.那些经济活动中的无形现象,代表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一、资产无形化——财务报表上看不见的经营力1994年,美国<金融世界>杂志评出新一轮世界商业品牌排行榜.可口可乐、万宝路和雀巢咖啡的商标价值分别为360亿、330亿和116亿美元.这里.可口可乐360亿美元的商标价值要相当于1993年全世界可口可乐饮料销售额的3.7倍!我国广东的今日集团用1000万巨资买下马俊仁的营养液配方后.半年时间里到各地拍卖经销权,获1500万元.上述两例涉及的是商标和技术专利等经济要素.作为无形资产,其价值和作用显然都超过了各自所对应的有形资产.此时此地,真可谓“道是无形胜有形”.无形资产,用会计语言表述,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常常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特殊权利.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权、专利权、特许权、租赁权、版权、特有技术、销售和供应渠道(名录)和土地使用权等.根据无形资产的构成和价值计量特点.可以把无形资产分为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和可以确指的无形资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实施对于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大意义。在2021年12月25日举办的“民法典与社会治理”学术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民法典与媒体治理、民法典绿色条款的类型化及与环境法典的衔接、民法典与知识产权法的新发展、民法典与我国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民法典与电子商务治理、民法典对房地产市场及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治理实践、民法典担保物权改革对营商环境的治理、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实效考察、民法典诚实信用原则对诚信价值观的实践、民法典与商法发展的新动向、民法典与比较法、民法典时代的教与学、民法典与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论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功能——兼论“社会复合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是国家与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健康有序地培育社会组织,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对社会转型中不稳定因素形成的深层原因分析入手,结合杭州市政府培育社会复合组织的探索,就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功能进行探讨,对培育和发展健康有效的社会组织及其运行逻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白领”与现代社会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中叶,西方社会结构演进中的突出现象是在社会中出现了所谓“白领”阶层。白领现象在西方社会蔓延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他变得更加耀眼,瞩目。他会不会来到改革开放的中国?换句话说,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国社会里,白领阶层能否产生与成型,它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要说明这点,还得从当代白领阶层的形成和社会分层理论的演进谈起。一、“白领”阶层和西方社会结构的变迁米尔斯在谈到白领时说:白领职业者悄无声息地步入现代社会。正是在这个白领世界里,我们才能找到20世纪生活的主要特征。由于他们在数量上日益表现…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党政组织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将这一工程推向深入,企业、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更因其地位特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更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的特殊作用,带动全社会为这一宏伟目标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理应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上走在前列.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这方面应重点发挥好以下五个作用. 相似文献
20.
翟玉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47-51
“自由”和“必然”是哲学领域里的一对重要范畴,揭示的是人的自觉活动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哲学家对其作了研究,但大多只是感性的探讨,没有形成广被认可的理性认识,而恩格斯则在《反杜林论》里具体而深刻地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经典的指导。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由”和“必然”之间矛盾凸显,使现代生活中的“人”成为“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自由”和“必然”也成为现代生活领域里的重要范畴。我们应该在科学技术以及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上承认、认识并利用、突破“必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