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梅卓是当代著名的藏族女性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和《月亮营地》抒写了特定时代青海藏区藏族部落的生存困境,展现了作家对民族文化的追思与反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梅卓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藏域风情,但也显现出了一定的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2.
从史诗《格萨尔》看古代藏族部落的议事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事会是藏族各级部落的权力机关,史诗《格萨尔》是藏族史前部落社会的活化石,以其为佐证,探究古代藏族部落议事会的组织形式、内容、特点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藏族部落的政治组织及议事制度。  相似文献   

3.
史诗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包含并传递悠远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对自身久远历史的整体记忆和文化传统的深层积淀,同时,《格萨尔》作为藏民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在强化族群记忆、维护族群文化认同方面具有独特功能。本文从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论析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一个部落的最后一位族长的妻子为叙述者,描述女主人公九十年的生命历程和鄂温克民族的兴衰史。小说厚重的史诗品格和文化人类学思想令人称道,而对鄂温克等弱小民族生存状态和萨满文化的关注更构成了小说的内在肌理。萨满文化赋予《额尔古纳河右岸》飞扬灵动的想象力、瑰丽奇幻的神秘色彩以及深沉苍凉的终极意识,独特的异域气质,是"寻根"思潮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正> 考古学证明,早在一万年以前,青藏高原就有了人类的足迹。到了聂赤赞普时期,藏族社会进入了原始公社时代,从此,在辽阔的青藏高原,部落之间的战争越演越烈,直到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统一了众多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后,部落间大规模的战争才基本结束。但是在甘、青、川、藏北的广大部落地区,部落间的武装冲突及械斗等,一直延续到近代。从《格萨尔》的内容看,它艺术地再现了吐蕃王朝前后在青藏高原发生的一些部落战争。毫无疑问,《格萨尔》是藏族部落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本文将根据《取雪山水晶国》所提供的材料,结合其他一些藏文史料,从文化人类  相似文献   

6.
1985年,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率先发出"寻根"之声.《爸爸爸》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1996年发表的《马桥词典》是深入"寻根"的作品.本文对《马桥词典》中"醒"这一词目进行了全新的文本细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创作中一直回应着"寻根".《马桥词典》是极度张扬对"语言"的探索志向且底气十足的作品,不过遗憾的是,《马桥词典》在"词典"与"语言"的双重包裹之下,没有完全创造出新世界.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寻根书写不断发展变化,乡土精神是其中值得关注与挖掘的重要内容.对"寻根"的反思在当下仍旧很有必要,"寻根"的要义早已不是框定"寻根"的概念和如何去"寻",而在于更深层地探寻本民族文化中的"根"到底是什么及如何从容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分部本《赛马称王》中所体现的崇尚勇武、赞美力量;公平竞争、胜者为王;部落议会、军事民主等道德现象,是当时部落社会道德理想的一个范本。将这种道德现象以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和发扬,对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播、思想教育等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是起到了"习惯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英雄史诗是歌颂民族童年时期英雄武功的长篇叙事诗,主要表现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氏族、部落、部族或民族之间的战争。《格萨尔》所描写的就是吐蕃历史上发生过的部落战争,在古藏文历史文书中都有记载。因此可以说,古代藏族部落战争是《格萨尔》的创作源泉;《格萨尔》是古代藏族部落社会战争的艺术再现,一部《格萨尔》,就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部落社会的战争史。 部落战争的目的 《格萨尔》所描写的古代藏族部落战争,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门岭大战》、《松岭大战》、《羊同之役》、《米努绸缎国》、《白利羊国》等部,表现吐蕃统一青藏高原诸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二是《阿豺之役》、《木雅黎赤国》、《粟特之战》、《朱古兵器国》、《霍岭大战》、《姜岭大战》等部,表现吐蕃同兄弟民族之间的一系列战争。三是《卡切玉宗》、《大食财国》  相似文献   

9.
《世界广说》成书于清朝道光十年(1830),记述了南亚次大陆、青藏高原、中原内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地理概况、社会风俗、历史文化、气候物产等内容。该书不仅在藏族历史和藏族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该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世界广说》作者、主要内容及其国内外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流传至今的活形态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在历代江格尔奇的传唱、创作之下,结构设置、人物形象、审美价值日趋完善,现已成为研究古代蒙古族审美心理及审美文化的重要文本。《江格尔》中所呈现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象,如:马、太阳、月亮、兵器、色彩等构成了蒙古族审美心理及民族审美特征的重要内容。运用认知美学的相关理论,从科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审美意象,可以清晰地呈现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意识、审美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审美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是藏族古代文化与古老佛教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佛教的藏族化和在藏族社会的民间化的漫长过程。其中佛教的藏族化体现了古代藏族社会发展中意识形态整合的客观需要,也为其民间化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藏传佛教在藏族社会的民间化过程使藏传佛教作为体系化宗教,成为藏族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成为藏族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核心部分。藏传佛教传记文学名著《米拉日巴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藏传佛教民间化的这一历史进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对正确认识宗教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部落战争是古代藏族原始社会部落与部落、部落联盟与部落集团之间矛盾斗争的形式,青藏高原由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的暴力革命,曾在藏族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一) 有关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远古时代,青藏高原就有人类生息,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原始人类居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聂墀赞普被雅砻悉补野部落推举为首领,进而又做“六耗牛之部”之王;从雅砻悉补野部落兴起到囊日论赞征服各部落而成为盟主;从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全境、建立强大的奴隶主政权到芒松芒赞、墀都松赞、墀德祖赞、墀松德赞等巩固吐蕃政权,古代藏族每个历史时期的重大部落战争,都在《格萨尔王传》中得到反映。例如早在布达聂塞赞普时期,他就征服过阿豺王(吐谷浑王),香雄王(羊同王)等,将三分之二的小邦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囊日论赞征服过苏毗,松赞干布也与羊同进行过战争。后来吐蕃王朝还与门国、勃律、泥婆罗、党项(弭药)、粟特、突厥、回鹘、南诏、卡切、大食等交战,将其征服。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14.
在讨论"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建构时,论者常常过分关注《新青年》对西方传统的引进,而忽略以中国民俗学探索为基本思路的《歌谣周刊》。以周作人与顾颉刚为首,《歌谣周刊》吸收了赫尔德及德国浪漫主义民俗学影响,从民族传统入手,既为白话文学提供了历史合法性,同时也开辟了西方影响以外的本土新文学资源。经由《歌谣周刊》的探索,周作人与顾颉刚从启蒙与寻根角度分别发展着自己的文化理论,而这两种文化向度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新文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与藏族苯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寻《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出现的原因时,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阿来受魔幻现实主义思潮影响,借鉴欧美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从而忽略了藏族苯教文化中的巫术观念、灵魂观念和征兆观念在《尘埃落定》神秘主义叙事建构中的美学意义。研究发现,《尘埃落定》中的神秘主义叙事更多的是来源于藏族苯教文化,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是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史诗是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从原始部落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产物。史诗所描述的藏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意象象征系统和象征符号,它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藏族这个雪域部落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文章以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数字"为例,对史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期引起学界以多种视角、多元方法研究《格萨尔》史诗。  相似文献   

17.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优秀之作,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藏族土司的“傻子”儿子的传奇经历,通过“傻子”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这个土司世界的奇异和奥秘,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了土司制度下人性的丑恶、宗教的虚伪以及命运所赋予人们的种种痛苦与不幸,刻画了那个靠近东方的藏族部落的末代土司及其家族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土司制度下的权力以及在这种权力制约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构建中,刘勰"擘肌分理,惟务折衷"的思想态度使他对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思想观点、创作倾向保持一种较为客观的态度,因而能够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视野中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其"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思想方法,使他的理论建构能立足于广泛而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这样,《文心雕龙》能够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了先秦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整体面貌,成为一部"深得文理"之作。  相似文献   

19.
阿来的长篇系列小说《空山》,以新颖的结构,叙写普通人物的悲辛命运与藏族村庄的生活琐事,勾勒出一个偏僻的藏族村落,在现代背景下的发展历程,通过机村文化生活的茫然状态,折射出乡村整体在现代性语境下共同的创伤。本文透过机村的历史变迁,透视出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进程中遭遇的尴尬境地,还进一步剖析作者对于乡村文化状态的独特思考,挖掘传统文化延续的印迹。作者在文化的冲突中寻找到平衡点,以真挚的情感,赋予民族文化坚韧的生命力,为乡村文化叙写希望的话语。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与《太阳》杂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杂志是当时日本言论界的代表性综合杂志。编者岸上质轩(Kishigami Shikken)曾采访梁启超,并在《太阳》杂志上刊登了采访内容,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也在《太阳》杂志上获得岸上质轩的几次介绍。梁启超和他创办的刊物为《太阳》杂志提供了中国改革志士的形象和他们所处的历史情境,《太阳》杂志也被梁启超及其同伴的报刊积极有效地加以利用。梁启超在上海办《时务报》时,已很关注世界各国近事以及国内各地新闻,使读者知晓政治动态和新的学问。参与《知新报》编撰的何树龄也很关心《太阳》杂志,根据何树龄寄给岸上质轩的书简可知,何树龄比梁启超略早就与岸上质轩有了交往。通过《时务报》、《知新报》以及《清议报》,梁启超一直与《太阳》杂志保持着联系,在《清议报》阶段,尤使得双方的交流内容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