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吴显伟 《新天地》2011,(12):414-414
朗读是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这里,浅谈我的一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有很多好处。课堂中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应目标明确、具体,朗读前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朗读方法应灵活、多样,朗读方式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朗读训练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言训练也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摆正教与学、训与练、文与道、课内与课外的诸多关系,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一句话,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落实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 语文课中的“文道统一”是指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二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根据语文课具有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八种方法进行思想教育。 (一)范文朗读感染法。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广泛,知识丰富,体裁多样。书中典雅的诗句,脍炙人口,使人赏心悦目;清新的散文,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优美的小说,扣人心弦,使人如醉如痴。教师以情感人的朗读能收到使学生艺术上受感染、思想上受教育的效果。尤其对一些抒情色彩浓厚的散文和诗歌,从不放弃用朗读教学感化学生的良机。如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师一开始朗读时就用悲恸、敬仰的语调把学生引入一种思念、缅怀总理的意境。而当读到“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呀,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时,教师的感情达到顶峰,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此时学生也动了情感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完成《大纲冲规定的各项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就要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训练,通过背诵、朗读、演说、写作、作品欣赏等方法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环境来施行。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语文教学也离不开校园这个…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提高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英语口语提高难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真实语言输入;缺乏语言和练习环境。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其口语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必须加强课内外训练;注意改错艺术;教学中注意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7.
朗读,既能增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发展口语能力,又能促进思维向更宽处延伸,其重要性、必要性毋庸质疑。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都是通过吟、诵、咏、读,让学生直接去感悟语言的规律并学会运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作为课堂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8.
要想让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让文学底蕴不断丰厚,就必须让他们大量阅读。这就关系到阅读速度的问题,而学会默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学生默读的能力,并将其看作阅读训练的基本目标。笔者在强调朗读指导的同时,也强化默读训练,而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解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国学 《新天地》2011,(9):189-189
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墓础。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编写的指导思想 :扎实、活泼、有序地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 ,发展智力 .因此 ,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课外积累课内用。在教学的创新上 ,要处理好课堂内和课外的关系 ,确立大语文教育观 ,在训练方法上 ,处理好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关系。课堂教学不只是停留在单向传授或双向问答上。俗语说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课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早读五分钟演讲 :诗词鉴赏 ,讲故事、历史典故 ,介绍报刊时文阅读…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外汉语阅读课是分技能课中的一种,其教学方法有很多。我们认为,阅读课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应积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汉语知识,导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并且要求学生多练习,潜移默化地进行课内课外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阅读的不同形式 ,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朗读能够培养学习者对声音 -符号的认知水平 ;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增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有助于加深记忆及教师对学习者阅读理解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和对学习者阅读过程的调查研究发现,要想让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3种教学策略:一是用图式理论来指导学生的阅读,补足学生认知结构中缺少而阅读理解必备的知识空位;二是注意分配讲和练的比例关系,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三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阅读技能在课外的泛读作业中得到延伸。  相似文献   

14.
师专英语精读教学包括英语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发展。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着重分析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教法,基于各种教学理论和语言理论,本文认为师专英语教学应该是多种语言技能和教法的繁多统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心肺复苏(CPR)授课方法对提升非医学生CPR技能的作用;随机问卷调查CPR理论选修班(理论班)和操作培训班(操作班)学生CPR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用预调查、重复性调查等控制偏倚和误差;统计采用Х^2检验,P〈0.05有显著性。结果显示:第一,CPR理论知识评估,操作性指标操作班均显著高于理论班,理论性指标两班无显著差别。第二,自信力评估,理论与实践均未掌握者和仅掌握理论者,理论班均高于操作班;理论与实践均掌握者,操作班显著高于理论班。第三,CPR技能评估,掌握者和熟悉者理论班均显著低于操作班;了解者理论班显著高于操作班。可见对非医学生CPR授课,操作培训方法显著优于纯理论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但运用目前的阅读教学法─传统阅读教学法收效不大,从全国许多英语专业所做的调查发现多年的阅读训练之后,学生们仍然缺乏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改进阅读教学,笔者拟在分析阅读理解过程和理解层次的基础上,就应用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7.
英语阅读习惯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调查问卷,以准实验法探讨了如何对英语专业新生的不良阅读习惯通过训练进行矫正,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研究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训练,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增强学生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相似文献   

18.
:2 1世纪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应包括文化、语篇、文体和百科知识四大部分 ;教学中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和侧重性 ;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创新能力。精读课教学可以精泛结合 ,并指导自学  相似文献   

19.
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实现教学计划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教学双方的藕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实施的环境性等语文整体性教学的原则。语文整体教学的方法主要是 :提纲阅读式 ;朗读式 ;线索式 ;审题式 ;比较式 ;举一反三式 ;逆向式。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大学英语核心课程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知识的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和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就应注意英汉的文化差异。本文着重从词汇、习语、句子和语篇四个方面阐述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强调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消除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