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主要成就有五项:一、增删改订,做了大量恢复许书原貌的工作;二、阐释义例,增强《说文》的可读性;三、分析六书,剔发出某些深刻意蕴;四、因声求义,丰富语言学理论;五、训义细密,推动训话学的发展。段氏形、音、义三者互推求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传统小学历史上有继往开来之功;其对于词义引申的分析,几乎面面俱到,则为此前所未见;其将“主动·被动”、“以动兼名”等语法概念纳入引申,也充分表现出先知的睿识。段氏的缺点主要是有时在没有充分根据的情况下擅自改动《说文》。  相似文献   

2.
一、词义比喻引申和借代引申 蒸:君 《释诂》:烝,君也。 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词义的训释。二者本来在词义上各不相干,分属两个词,两个词义系统。烝,《说文》:“火气上行也。从火。”这是烝的本义。《说文》:“君,尊也”。《仪礼·丧服》传云:“君,至尊也。”郑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君,早期意义是指那些地位高的帝王卿相侯。这些位高者,通常是众多人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名动兼类的词一部分是由动词义引申出名词义,另一部分是由名词义引申出动词义。分类的依据有,前人的解说,明确的书证,后人的研究发现,适当的推论。这项工作是词义理解与有关语法问题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4.
《说文广义》的研究者多注意其字词的解释,少有人注意其中蕴含的思想。其实,《说文广义》中包含了王船山民主、民本、民族主义以及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既体现了他对佛道的贬抑,又体现了他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包容;既体现了他的唯物主义之精妙,又包含了他的唯心主义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嫌"在《五经正义》中既有"嫌疑"之义,又有"为了避免误会"之义,两义相互对立,可视为反训词。复句结构不同理解影响下的词义引申是"嫌"成为反训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侃先生在《经传释词》天头之上所作的批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全面阐述:一是谈引申。实词虚化的途径之一是词义的引申。对此前贤少有论及。黄先生揭示了一条重要的词义演变规律,即由实词义引申出虚词义。这对探求虚词义的来源很有启迪作用。二是论通假。虚词通假现象前人虽有论及,但语焉不详。黄先生运用“声近义通”的原理,揭示了虚词“数义所由生”的奥秘。明乎此,可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之效。三是作申补。黄先生对《释词》未尽未明之处均作了申补,如申补异体字、省文、本字、义通之理等。这对准确地理解虚词义颇有助益。四是正讹误。黄先生订正《释词》失误多处,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有助于推动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侃先生在《经传释词》天头之上所作的批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全面阐述:一是谈引申。实词虚化的途径之一是词义的引申。对此前贤少有论及。黄先生揭示了一条重要的词义演变规律,即由实词义引申出虚词义。这对探求虚词义的来源很有启迪作用。二是论通假。虚词通假现象前人虽有论及,但语焉不详。黄先生运用“声近义通”的原理,揭示了虚词“数义所由生”的奥秘。明乎此,可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之效。三是作申补。黄先生对《释词》未尽未明之处均作了申补,如申补异体字、省文、本字、义通之理等。这对准确地理解虚词义颇有助益。四是正讹误。黄先生订正《释词》失误多处,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有助于推动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广义》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研究《说文》、解说汉字字义的著作,历来研究者甚少。该书在论述汉字形体演变、汉字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汉字虚字的来源和意义、同义词辨析等方面,见解独特,深入浅出,通俗简明,是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应该确立它在“说文学”和汉语史研究中应有地住。  相似文献   

9.
徐锴对词义引申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方面,承继许慎“六书”说,依据本义和借义的关系对假借造字进行分类,启发清代小学家进一步界定假借和引申概念,理顺二者关系;训诂实践方面,在《说文解字系传》“通释”篇中,有意识地申明大量字词的引申义,并对引申的基本途径有所认识,从而启迪后世学者深入探索,最终使引申成为词义运动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广韵》中大量训诂资料,求证《说文》本字本义,纠正今本《说文》的讹误,力图恢复古本《说文》的原貌,同时用历史的眼光审察《广韵》,把《说文》释义与《广韵》释义进行比照,以《说文》本义为主线来贯通《广韵》中的引申义与假借义以及古今词义的差异,纠正《广韵》的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11.
《说文》段注校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存有无充分依据而擅改《说文》的弊病,将段注本《说文》的一些条目与《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名义》等书相比照,可以明显地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说文》正字与所附重文的字际关系不是简单的异体字关系,还有同源字、同义字、同音字等情况。这种复杂的字际关系一直存在于后代的字书中,使得汉字收录的原则不够明晰。汉字字际关系的研究与确定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对于汉字构形理据与记词功能的考察,二是对于书写风格与体式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归属江淮官话的新洲方言,其中有许多常用词语,人们在记录时往往一时难以找到或想到本字。作为论文《〈说文〉中所见今新洲方言本字考略》的续篇,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详细考释,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今新洲方言对应的本字。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甚少研究的字书字头编撰体例.进行了溯源研究。通过对《说文》字头编撰体例的仔细比对研究以及对各个时代字书进行的历时研究。发现后世字书编撰基本是沿袭《说文》“古籀篆”的字头编排体侧,这对以后字书字头编撰体例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度量衡起源很早。历代度量衡都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说文解字》所收度量衡量词大致包括长度单位量词、地积单位量词、容量单位量词、重量单位量词等。其说解简明扼要,溯源穷流;有点有面,各成系统;既言汉世规章,又述周代古制。《说文解字》对所收度量衡量词的说解,充分反映出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名物训释是词典编撰的重点,《说文》的名物词说解很有特色,它在抓住被释物的外在特征时,还十分注重阐释其文化内涵,而这种阐释恰是先民思想认知的真实记录,这就使后人可以据此窥探到古人的诸多文化观念。通过对《说文》少数几个动物词虞、乌、易、螣、鳳、蝄、莺、雇、雀、鸡的剖析,阐述其所反映的儒家的仁、孝、贞节观、神灵鬼怪观及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7.
重复相同部首而成的字在《说文》中非常有特色。分析显示。该类字的形体具有显著的视觉效果。读音存在不确定性,意义存在多种解读的可能。据此以探索它们的表义规律及如何消除它们的表义局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近代回传中国的《玉篇残卷》及敦煌所出唐写本等材料引用《说文》条目与《说文》进行互勘.这些材料为清代许多校勘《说文》大家从未见及,故于校勘十分珍贵可证二徐之确者,亦可正二徐之误者,或解决前人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证《残卷》等引书之误.  相似文献   

19.
文章类聚考察了《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字词关系批语,认为它们是黄侃“字体分类”的广泛应用,反映出以《说文解字》为基点的研究理念,揭示了汉字的制造和汉字的使用两个层面的矛盾,体现了汉语字词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