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企业经营者必须将努力在追求短期利润指标和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进行最优分配,给定努力向量在效用上完全替代,针对可观测利润指标而制定的激励合约越是有力度就越是诱致经营者去追求短期利润指标而忽视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证.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研究表明,单纯的利润等财务指标不能准确衡量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缺乏长期激励成分,因此为重点解决经营者的报酬如何与其经营业绩挂钩,即经营者人力资本怎样参与剩余分配的问题,可设计经营者报酬激励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强度,是薪酬结构设计的重要议题.基于市级非国有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第一,在内部收入差距较小时,加大与既定职位相联系的工资上涨幅度,会增强员工争取获得晋升的动力和努力水平,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影响,但随着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则会对企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存在最大化企业绩效的内部最优收入差距.第二,不同企业的最优内部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构造企业规模与收入差距的交互项,可以验证企业规模会增强内部收入差距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在企业因规模增大而提高了监督难度并减少了晋升可能性的情况下,内部最优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助于确保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和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更利于对企业绩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利益相关者行为对企业研究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对负债资本的依赖度越高,经营者为达到目标利润可能采取降低研究开发投资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在所有者资本占支配地位的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削减研究开发投资的可能性降低;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减少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减弱趋势;研发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的最直接因素,说明我国企业还缺少研究开发投资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在两权分离的企业,为防止代理人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委托人常常从信息系统、激励合同两个方面实施控制。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的内部审计方式和薪酬激励合同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及风险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持续审计方式可以显著减少管理者盈余管理程度;但采用持续审计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者的风险投资意愿;采用长期激励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风险投资意愿,降低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国有企业效绩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对企业的效绩评价与对企业经营者的效绩评价混为一谈,这样不能体现出经营者在主观上为企业经营管理所做的努力,不利于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本文提出将经营者效绩评价从企业效绩评价中分离出来,认为企业效绩应包括财务效绩和经营者效绩两个方面,进一步通过研究财务效绩与经营者效绩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出企业财务效绩与经营者效绩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关系,为企业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构造了一个对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委托代理模型,并针对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进行了分析.在设计企业的委托代理激励合同时,若考虑了对经营者的激励,则政府的风险成本、代理成本均比没有考虑对经营者的激励时的要小.从理论上证明了对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必要性,为企业经理实行年薪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代理理论和制度理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国有控股和市场竞争这两种基本制度环境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发现:股权激励整体上存在激励效应,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国有控股削弱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的激励效应并不显著;产品市场竞争强化了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竞争程度越高,股权激励效果越好;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在竞争程度高的国企样本中,股权激励显现出了显著的激励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制度环境是股权激励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完善产品市场竞争是提高股权激励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间的竞争与协调合同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来年,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市场中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运用News-vendor模型和博弈论方法,从行业协会角度研究竞争情况下不同供应链间在批发价合同、回购合同、收益共享合同、数量弹性合同和销售折扣合同下的协调条件,可以为通过行业协会协调增加各方利润,提供协调供应链的具体方式,从而得到协调两条供应链的合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就是要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 ,用市场机制进行经营者人才资源的调配。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 ,运用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经营者创造性地工作 ,正确使用手中的经营权 ,使企业资产增值 ,企业获取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11.
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相关条款,全球进入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竞争形式将由争夺配额转变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本文借助国家计委课题组研究设计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国外的数据,从竞争能力、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并分别与印度、泰国、美国等国家作对比,得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出现弱化趋势,需要提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发展目标要紧紧锁定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即要求每个企业都要深入研究本企业应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哪一种别人难以模仿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并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进行坚决的重组和调整。论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实现途径和内在机制,旨在使人们对核心竞争力有个正确、全面、透彻的认识,为企业分析、研究、培育、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较为系统和尽可能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一个长期奉行儒家和合文化的国度里成功地实现了竞争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为竞争政策的有效推行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日本竞争主管机关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机构设置的独立性、权能设置的权威性和执法手段的多样性为其在单纯的竞争执法之外实施竞争推进措施创造了空间;其在竞争执法中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态度、逐步推进的工作作风及灵活多样的操作手法,保证了竞争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得以延续;其针对社会公众和公共机构展开的竞争推进措施,提升了公众对"竞争有益经济"观念的理解与支持,实现了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互相连接。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零售业过度竞争解释的理论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争通常能提高经济效率,但现实经济社会中的确存在着竞争损失效率的情况,即过度竞争。现有理论定义了过度竞争的一般状态,但对过度竞争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对零售业则关注很少。综合分析有关过度竞争的文献发现,如果用现有理论解释零售业的过度竞争,其定义无法体现零售服务价格的复杂性;低利润率和激烈的竞争手段这两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在零售业集团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也显得含糊不清、难以衡量,特别是用竞争手段判断过度竞争行为时,缺乏必然的联系。而在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都比较低且地域竞争明显的零售业领域,为什么也会出现过度竞争,现有理论无法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也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我们将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切实履行WTO的规则。而能否有效地完善现有的竞争法律体系、消除现有的市场秩序障碍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能否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出现了不良的竞争心理问题。这些不良竞争心理的形成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只要学校、教师及大学生自己做好相关工作,大学生的竞争心理问题是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时代的竞争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的赢利潜力是由其所处行业的吸引力及其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决定的,他提出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五种作用力模型为分析传统工业企业竞争结构,帮助企业选择行业和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做出了贡献。将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模型应用于分析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竞争结构,给我们展示了新的竞争法则。“速度”、“创新”等软性的因素成为建立进入障碍和有效阻止进入的重要因素以及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必须从价值创造和核心专长上建立自己的长期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公共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有打破垄断、政府管制等方法,竞争有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竞争和公共部门之间竞争两种类型。而要引入竞争机制,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初步定义了核电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在介绍国外核发达国家核电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对我国核电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简述,并就如何培育我国核电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邮电业改革重组后 ,邮政和电信分离 ,电信市场经历了由垄断向寡占的过渡 ,电信市场中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但是 ,电信资费水平的偏高与消费者的预期一直存在矛盾 ,同时价格管制与增进市场竞争也存在两难抉择。为此利用寡占理论对中国电信市场中的价格竞争进行了研究 ,力图解释中国电信价格竞争的成因 ,并提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策略和电信价格管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