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省祁连、天峻、乌兰、都兰四县的民族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初步改变了教育相对滞后的状况。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主要成绩我们在调查中感到:四县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都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感到形势逼人,肩上的担子很重,不抓教育不行,不提高民族素质不行,这是当地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一)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办学形式不拘一格。截止1995年底,四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9所,其中民…  相似文献   

2.
“科教兴国”的战略如春风能荡,吹拂神州大地,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科教兴国”的基础在于发展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基础薄弱、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广大民族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课题,也成为我们必须履行好的光荣使命。一、重要位置和鲜明特点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中,少数民族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的条件下,它成为整个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中情况特殊、…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目前尚无一部中国测绘史问世,西藏测绘史更属空白。与测绘接近的有制图学,地形学,绘图等词。西藏的测绘事业始于何时?《当代中国的西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下册对于解放前西藏的测绘事业只有以下一段定论:“解放前,西藏基本上没有测绘事业。只在康熙年间,清政府在西藏进行过一些粗略的地图草绘;五世达赖时期,西藏地方政府派人去英国学习测绘,回藏后在雅鲁藏布江一带测绘地形图。英国侵略西藏时,曾在雅鲁藏布江以南测绘过十分粗糙的地形图。”当代中国丛书中的《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相似文献   

4.
刘小娟 《民族学刊》2021,12(11):89-94, 131
西康地区位于川藏之间,地势险要,是汉、藏、彝等多民族融合地区。民国时期,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西康地区得以建立。刘文辉作为主政西康多年的“西南王”,以发展教育的眼光来加强图书馆建设,建立并完善了由省立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和各级民教馆中的阅览室(图书室)共同构成的西康公共图书馆体系,对西康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刘文辉与民国时期西康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关系的考察,既能丰富我们对刘文辉的研究,也能促进我们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康地区的社会教育情况和更全面地了解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三十五来,为了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改造旧学校,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学校。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本民族内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各民族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许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学校,有的甚至还处在刻木、结绳记事阶段。国民党虽然也提倡过什么“边疆教育”和“国防教育”,但  相似文献   

6.
拉萨回民教育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回民大辞典》一书载:“据传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即有穆斯林入藏。随着各民族交往,居住在陕、甘、青、川等地和克什米尔以经商传教为主的穆斯作,跨越山川河流到雪域高原,遂与当地藏族通婚,形成西藏回族,故西藏有近80%的回族具有藏族血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拉萨文物志》又载:“拉萨大清真寺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最初规模不大,建筑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平定了廊尔略以后,大清真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从这些记载看,拉萨回民在藏约有900年的历史,清真大寺有近300年的历史。西藏…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理论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强调了以下五点:(1)“民族”(nation)是有政治性的,是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形成的。(2)英文nation和ethnicgroup等可表示“民族”含义的词有不少区别:前者所指范围更大,侧重于全体国民,政治性较强;后者所指范围较小,侧重于一国内部的某一部分国民,文化性较强。(3)与第二点相关的是,中文里的“民族”是有层次的:“中华民族”中的“民族”可视为nation;而“汉族”、“苗族”、“回族”等中的“族”则接近于ethnicgroup。(4)不仅在单一民族国家中存在民族主义,而且在多民族(实际为多族体)国家中也存在民族主义。(5)正是因为民族有不同层次,所以民族主义也有不同的表现层面,应全面看待。本文坚持认为,民族主义应被看作是以政治性较强的民族为中心的一套思想、理念、纲领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的西藏广播电视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放前的旧西藏,百万农奴民不聊生,社会百业凋零,广播电视事业更是一张白纸。当二十世纪中叶,世界各地纷纷步入了用“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无线电广播这一现代化工具传播信息的时代。西藏高原仍处于靠原始的步行、骑马传送信息的阶段。尤其对于生活在黑暗农奴制度下的百万农奴来说,广播电视还只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梦。据研究西藏广播电视史的同志介绍和有关资料记载,本世纪三十年代,西藏拉萨开始出现无线电通讯。1948年,英国人福特出于侵略者的需要,在拉萨办起了一个极小功率的无线电台。1949年7月,拉萨发生驱汉事件,…  相似文献   

9.
一、解放前藏文使用概述迪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缘,与西藏、四川藏区相邻,总面积为23870平方公里,现人口为315316(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统计数)。它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解放前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教育十分落后,城镇以外的广大藏族人民懂汉语文者为数很少。据《中甸县志》记载,迪庆人民“成习藏经、不识汉语,推进城市者渐能通晓。”;“家以藏经为富,皆古宗字(古宗:中甸附近少数民族对云南藏族的称谓),来自西藏”;这里“语言用通事‘”。而且“凡汉人与其往来文件,恒常使用应翻译之…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教育,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它是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目的、需要和方式,对本民族受教育者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它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本民族成员为主;(2)教育内容的相当比重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3)教育组织形式和方式基本由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所决定,其中语言文字是最主要的特征。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建设的发展均具有直接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11.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区发展的战略高度,要求林芝地区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在本世纪末率先进入小康。到2001年,全地区(除墨脱县外)80%以上的乡(镇)、村、户进入小康。本文就我地区农村小康建设谈几点认识。林芝地区小康工程规划的制定和全面启动实施,是一项造福于全地区各族人民的事业只有农牧民群众的小康,才有林芝地区农牧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有全地区政治局势的进一步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林芝地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优势主要有6个方面:第一,林芝地区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地缘优越,…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2~2013)》发布,拉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这是拉萨连续两次获此殊荣。作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拉萨,连续多次被评为百姓幸福感最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最高的城市,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值得深入解读和探究的“拉萨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认为,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着中小学代课教师迅速增多,中小学生流失严重,中小学民族班难于巩固,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后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下降等问题。提出当前必须继续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大民族教育投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等建议。(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民族教育取得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是,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小学三率比过去高,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增多,教学质量有了提高,上大中专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年比年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颁布实施2 0 周年,《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也已公布实施14 周年。这“一法一规定”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许多具体规定,为扶持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厅采取特殊扶持措施,大力扶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使全省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坚持把民族教育摆在全省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位置,制定和落实有利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多年来,我厅根据《…  相似文献   

15.
李竺宇  刘毅 《民族学刊》2023,14(2):94-99, 160
教育失范现象的表现是教育权力的寻租与异化,影子教育(课外补习教育)的失范即是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实行免费教育政策的民族地区让每一位适龄青年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但以盈利为目的的课外补习机构并不是服务于教育事业。从而,使学生、家长、学校、政府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失范现象,为此,本文针对失范现象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规范策略:政府、学校层面要保障“双减”“双升”双向发力;学生层面要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家庭层面要扭转“唯成绩论”固有观念。以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进普职融通。为有效规范课外补习市场,开创凉山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促进对教育公平做出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上西藏地区的教育 为了全面理解西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历史有所了解。我国近代主要的教育方式大致有:(1)政府主办的官办学校,(2)民间兴办的“私塾”,(3)宗教团体办的教育(如清真寺、佛寺的宗教文化教育和基督教会学校),(4)有钱人聘请教师为其子女授课的家庭教育。这几种教育方式在组织机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很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传统教育(以私  相似文献   

17.
李帅 《中国民族》2023,(4):91-92
<正>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并未阻挡它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互动,并且这里还成为了中国与南亚等地区沟通交流的前沿。公元7世纪初,兴起于雅隆河谷的强大的吐蕃政权,逐渐构建起以都城逻些(拉萨)为中心、向四方延伸的交通路线。在吐蕃的交通网络中,有两条最为著名的路线,分别是连通东方中原地区的唐蕃古道和连通南亚地区的蕃尼古道或吐蕃尼婆罗道,后者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2017—2018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解放前(1898~1945年)哈尔滨市朝鲜族学校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普次 《西藏研究》2005,(3):66-71
文章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松赞干布时期的吐蕃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吐蕃的官办“学校”教育始于松赞干布时期。  相似文献   

20.
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清末民初时属“川边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西康建省后,属西康之康属地区。故也有“川边”、“康区”之称。该区教育渊源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开发甚晚,初始于清末“川边改流”之际。其历史大体可划分为清末“兴学”、民国的颓废与复兴、新中国的大发展三个时期。一、清末“兴学”(1907—1911年) 1.清末兴学前的藏区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