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周玲  尹晓彬 《晋阳学刊》2012,(1):111-114
汉末,在政治秩序濒于崩溃的社会现实的刺激下,汉末士人们强调臣之"忠"的条件性,进而明确地提出君臣"两立"的观点,尝试从两个不同的向度对君臣关系作了深入的讨论,从而呈现出与东汉早期"君为臣纲"强调臣对君绝对服从完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鷟是唐代小说初兴期较有影响的一位小说作家,他留下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游仙窟>和<朝野佥载>.本文通过对他的这两篇小说的分析关照,认为其创作的总体审美特征一是题材情节上的求"奇",一是艺术表现上的求"美".这种对于"奇"与"美"的主动追求,是唐人小说审美特征在唐人小说创作初期初露端倪的明确表征.因此,对张鷟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为研究唐人小说审美倾向在初兴期的形成和表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王书艳 《理论界》2014,(8):118-120
唐代文人的赏石美学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从灵石崇拜到形态审美,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纯粹的审美关系;一是从形态审美到精神审美,主要包括石之象征自然山峰、蕴含隐逸色彩、浸染理想人格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纯粹审美上升到精神相通。针对当前社会的各种生态问题,学界提出了"回归自然"、"精神生态"的论题,关注焦点从自然转向人的精神,与唐人的赏石美学异质同构。饱含生态智慧的诗歌、文化等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生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说,民不自治,设官以治民;从君臣的政治责任角度说,君臣合道,设官为民事君;从君、臣、民的政治关系来说,忠君爱民,清正廉洁勤政有为是基本的官僚规范。对"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进行总体分析和理论概括,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周代的政治体制及礼治原则考察,周代为旧君服礼制体现了对旧君故臣关系的贬抑。然而,由于受到以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臣关系发展的现实和孔子独断论诠经方法的影响,先秦原始儒家对为旧君服礼制的递相重释,使得该制度负载起了儒家理想的君臣之道的内涵。此后,汉晋礼家以此为基础,在经典与社会互动的诠释取向下对此古礼进行了层累诠释,最终推动经典制度在晋代的新变。这显示,中国古代以求道为取向的层累诠释对于经典礼制的开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衡》作为王充的传世之作,以其异于主流话语而流传于世,在政治伦理思想方面,阐发了君臣民三者间的应然政治关系。主张君对臣应"佞可觉知""观心定贤";臣对君应"参政治国""褒君颂君""实事疾妄";君对民应"安民""慰民""化民",臣对民应"疾虚妄"而"归实诚",而民对君对臣应"悟迷惑而知虚实"。如此,则可形成一个君明臣贤民良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唐代小说中人虎关系作品在与魏晋南北朝同类题材的比较中,显示出突破性与开拓性意义,蕴涵着特有的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从形象塑造层面看,虎女形象既有女人的共性特征,又有异于人间女子的个性表现,达到了人性与物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艺术境界。从题材新变层面看,其创新表现在:开拓了雄虎化男而与人间女子婚恋的题材领域,转变了文化心态及评价倾向,提升了形象塑造与情节建构的艺术层次,赋予虎皮以独特的象征意蕴。从审美层面观照之,唐人能够化恶为善,化丑为美,大大拓展了小说的审美视域,更新了前人同类题材的审美价值取向,对后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虞万里 《社会科学》2005,(10):91-103
搜检文献中孔子言论,与《缁衣》文句相印证;钩稽文献中君臣、君民关系之史实,与《缁衣》内容相印证,确知《缁衣》系孔子或其弟子据孔子旨意整理、润饰后的言论。这种言论系有感于春秋以前之君臣、君民关系史实而发,寄托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策略。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在刘备集团中寄托了人们的治国理想,这一理想与儒家学者所设计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即君臣之间"同休戚,共祸福",君民之间"秋毫无犯"。在"忠"与"义"的关系上,《三国演义》的评价标准是双重的、不确定的,带有乱世的某些特点。在三国争雄的过程中,刘备集团一直势力最弱,其重要原因在于刘备集团以"仁"为本的政治理想与残酷的政治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王珂 《理论界》2010,(3):130-131
唐代明皇题材小说中不乏神奇瑰丽情节的作品,具有浓郁文学色彩,这些作品是唐人外向热烈的个性的流露。本文试从文献的基础上,对该题材的唐人小说进行解读,力图揭示其中所曲折反映了许多有趣的文化现象,如"上清珠"与西域的关系、唐代龙的形象含义等。  相似文献   

11.
明代文化政策对西湖小说管制的失控当缘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思潮变化、士人审美趣味转向、小说自身发展规律、当政者的行为引导、政权运作体系坏损,等等。若就对朝廷的政权运作而言,西湖小说裹挟的这些违禁内容于朱明王朝的治化不利,若就西湖小说本身的发展而言,则有利于其丰富和多元,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胡璟  邸小平 《阴山学刊》2007,20(5):41-45
唐代女鬼恋人类小说的主要成就在于:首次塑造出平凡中见美的普通女性形象,并且开拓出许多新题材:如女鬼复仇,女鬼恋家恋子类等,这无疑是唐人小说演进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之一:开始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唐代君权与皇族地位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祖、太宗朝,君主通过提高皇族地位来巩固政权、加强君权;高宗至玄宗朝,君权与皇族地位之间出现裂痕,皇族地位的提高会影响、甚至威胁君权。为了加强君权,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皇族的发展,导致皇族地位的降低。中唐时期,君主为保证自身权力继续削弱皇族,加强了对皇族、尤其是储君的监控。讽刺的是,君主倚重身边的宦官实现对朝政的控制,最终却导致权力的失控。主要表现为:储位之争发生了重大变化,储君废立由君主家事逐渐变为禁中事;君权由扩张转向衰微,皇族也更加衰落,对中晚唐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炎  李红春 《齐鲁学刊》2001,3(6):17-23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发展,并逐渐形成鼎足之势的初唐时代,道家的自然旨趣通过王绩而实现着“从脂粉绮罗走向荆钗布裙”的努力,佛教的民间传播通过王梵志等人实现着“从帝王将相走向凡夫俗子”的发展,儒家的社会理想通过“四杰”和陈子昂等人实现着“从宫廷台阁走向江山朔漠”的开拓。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初唐诗歌渐渐摆脱了六朝宫体的遗风余绪,而开启了万象更新的唐诗气象。  相似文献   

15.
李怡 《殷都学刊》2006,(4):44-47
唐代文官服饰质料优良、色彩华丽、纹样精巧,是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反映,更是古代服饰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它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是大唐帝国继承传统、内部调整的产物;它是汉族传统服装与来自西域胡服的完美结合,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文明大交汇的直接反映;它具有极强的礼仪性和等级性,是以皇帝为核心的贵族政治格局影响之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司空图《诗品》中的"雄浑美"有三个方面的审美特征:审美主体具有雄健浑厚的精神品格、恢弘豪壮的精神气魄和激烈高昂的感情特色;审美境界具有"至大至刚"的审美特征;心物关系上,具有物我同构、神与物游、物大我亦大的特征。《诗品》中"雄浑美"的提出有三个层次的哲学文化基础: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根源;中国士大夫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心理结构;"盛唐诸公"特别是李杜诗歌的审美经验、文化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唐宋之际 ,社会审美思潮发生了很大变化 ,“逸”作为审美范畴在士大夫的观念中成为一种审美理想。“逸”是文人画的精神核心。宋代文人画 ,为了高扬主体情志 ,不仅要超越形似 ,而且要通过简化、变形等艺术手段 ,使画中的形象与所画的事物产生很大的间离感、陌生化 ,从而突出主体的情志。从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而言 ,“逸”是一种审美的自由创造 ,这种创造必然表现为对技巧规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张金桐 《河北学刊》2003,23(1):96-101
唐代妇女性爱生活丰富,且为唐人小说的一大主题。现实中的妇女性爱放荡、混乱,小说以偷情、私奔方式表现出来,没有抹去现实生活的痕迹。唐人小说的特点为,言情而不淫,纵情而不乱,极大地提高了现实生活水平,使文本的表现方式得以升华。这其中包含着小说家们丰富的心理因素。唐代文人多遭门阀婚姻之苦,既有感于世风开放,极力寻求性爱伙伴,又深受传统礼教熏染,要求性爱对方绝对纯真圣洁。于是,现实中妇女性爱放荡、混乱的状况,便被提高到了一个新视点。如此,既满足了文人的性爱生活,又相应解除了其失败婚姻之苦,也不丢面子。此乃纯属小说家营造的性爱心理态势。  相似文献   

19.
官吏是国家政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及管理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官吏依法履行职务是国家法制确立的重要基础。唐代法律惩治官吏职守有阙、违制违纪以及贪赃枉法等犯罪,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各级官吏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法律约束。文章拟主要探讨《文苑英华》中所收唐代判文所反映的唐代官吏犯罪。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宋元明清小说、戏曲的风格、题材和现当代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部分唐传奇作品围绕女性主题而展开,因此,女性主题自然成为唐传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学术界在此方面著述颇丰。本文围绕这一时期唐传奇女性主题研究关于女性地位、婚恋自由和社会礼法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利于今后唐传奇女性主题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