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信息化的必然性,在分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校贷款风险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贷款具有期限长、金额大、利率低以及贷款保证形式单一、还款资金来源渠道较窄等特点。高校使用贷款资金要承受宏观方面的政策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以及微观方面的市场利率变动风险、贷款规模过大风险和高校内部管理失控风险。高校贷款风险虽不会导致高校“破产清算”,但能引发高校财务危机,危及高校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在推行过程中遭遇瓶颈,暴露了高校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文章列举了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如何防范信用缺失进行了多层次、深广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及科教兴国战略等国家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质上看,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的纯粹意义上的信用贷款,这对商业银行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信用风险.为此,解决高校助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问题便成了该政策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拟从我国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的历史源革着手,通过对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与保险机制等若干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机制运作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承办银行招标确定、财政贴息方式、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强化监督功能的设计等自身制度性局限等;全国、各省、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覆盖面、额度与人数等指标的范围过窄、数量偏少和指向集中等不平衡性日益暴露;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牵涉的政府、银行、高校等有关各方认同心理仍然缺乏。重视、梳理、破解这些现实困境是有关各方持续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不容置疑,在高校助学贷款中也发生了不守信用,贷款不还等现象.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当前高校助学贷款中存在的诚信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金融支持手段,对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银行的定位不恰当,导致银行惜贷、拒贷;对高校的定位不恰当,导致高校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借款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违约成本较低,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正是这种利益冲突与博弈,造成了国家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难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家已经对高校贫困生出台了很多政策,针对贫困生的教育资助也的确减轻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资助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对秦皇岛市七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和分析,认为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资金总额总体不足、且构成比例不合理、贷学贷款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今后,必须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新模式,政府要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策支持者和经济资助者;高校要成为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教育和管理主体;同时成立专门的教育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金融主体。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贷款的自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四星 《云梦学刊》2005,26(5):72-74
在高等教育扩张时期,银行贷款是解决高校资源制约的有效办法,但学校使用贷款资金需要承担资金成本和风险。作为贷款直接责任者的高校,必须具有正确的贷款指导思想和原则,加强贷款资金管理,规避贷款风险,确保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学生上学难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突出性"民生"问题.浙江省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拓展贫困生资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高校贫困生在身心健康、自主造血、诚信贷款等问题上也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一面.但政府、银行、高校以及贫困生本人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等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子勇 《理论界》2005,(7):124-126
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现状,完善助学贷款制度,规范助学贷款秩序,建立政府、高校、银行齐抓共管的助学贷款体制。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失灵的契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贫困生人力资本与银行货币资本的契约,地方高校助学贷款失灵的原因在于契约谈判成本和实施成本高、高校隐性补贴难持续、地方政府承诺难兑现,银行风险管理加强。化解困境的对策是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缔约环境,改进贷款管理,提高办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13.
邓卫华 《云梦学刊》2004,25(5):62-63
高校助学贷款已成为一个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助学贷款的发展却步履蹒跚。针对助学贷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保证这项工作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贷款形成的资产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新 《中州学刊》2003,(4):37-40
2 0世纪末高等教育大扩招 ,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嬗变。在这一过程中 ,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政府财政投入单一体制难以支撑迅速扩大的高等教育事业 ,教育成本的分担机制成为必然的选择。除此之外 ,利用金融资本市场贷款发展在整个投资体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成为高校抢抓机遇、迅速扩张 ,形成规模效益的主要方式。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高校资产中由贷款形成的资产比重迅猛增长 ,和国拨教育经费、学费收入一并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元投资结构。财政拨款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高校在贷款发展之前学生在校消耗的教育成本是国家提供的 ,学费收入是教育成本的部分补偿 ,用学费收入形成的资产仍然是国有资产属性。高校以其法人地位贷款发展是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管理行为 ,贷款形成的资产 ,只要不是用财政拨款还本付息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经济原则 ,这部分资产是高校作为社会组织集体劳动创造的财富 ,其资产性质的界定应为集体资产。高校贷款形成的校产和国拨经费形成的校产是一种新的混合财产结构 ,是国有和集体资产的混合 ,其资产的所有制属性仍然是公有制的。但贷款形成的集体所有制校产为落实高校自主权找到了制度经济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实行了45年的"联邦担保助学贷款"制度被美国国会中止执行,其原因主要在于联邦担保助学贷款对高校学费高速增长的推动、贷款成本及违约率居高不下、金融机构双向盈利而纳税人承担风险以及并没能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学生入学藩篱等方面。美国国家担保助学贷款制度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事业制度建设有值得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助学贷款参与主体中,国家处于核心地位,是助学贷款政策的倡导者、制定者,也是政策执行的监督者、保障者。银行和学生之间是借贷关系,高校是银行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主体相互关系的角度入手探索和分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渠道,自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不同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基干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基本要求具有三种模式.一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三是政府担保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10年扩招和贷款建设使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向国内银行贷款失度的问题凸现.笔者估计,2008年底,全国普通高校银行贷款余额6000亿元左右,已靠近在当前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银行停止向高校贷款的贷款总量停止点6989亿元.高校贷款存在校际分布、期限分布不合理,暂未发生负债和隐性负债规模较大、资金链条脆弱、还本付息困难、以及贷款失度等问题.及时实施挂账停息、提高资助学生力度、各地财政增加拨款、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调整学费比价等紧急援助策略,制订和实施土地支持高教、金融支持高教以及专项"还债"战略.调整和完善高教发展战略,是促进高校走出贷款困境、实现高教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谋略.建议政府采用多因素综合法确定还本付息专项补助,由各个高校自行还债.多因素包括扩招学生人数、扩招前"欠账"、规剐扩招"欠账"和学科建设投入等,各因素权重可分别确定为6:1:2:1.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财政贴息、商业银行出资并负责发放和回收,财政和高校风险分担的信用贷款。在个人信用系统日益完善、征信系统已经启动之时,贷款违约问题仍然制约着国家助学贷款的深入持续开展,本文就违约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政策、新机制下降低违约率,减少贷款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从1999年开办至今已六年时间。在六年中,国家各级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地对助学贷 款管理办法进行完善,推动了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各种资料显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国有200多万大学 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支持。但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2004年8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确保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