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哲学的性质是什么,哲学是怎样一门学说?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又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记得日本关西大学有个叫朱伟智郎的曾经说过,对于哲学家来说,最伤脑筋的问题、也是刁难哲学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问他什么是哲学.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哲学的学说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既然不论哪个时期的哲学、什么派别的哲学,都叫做哲学,那么,就应当有一种哲学所以为哲学的质的规定性.我们认为,自人类有哲学以来,无论什么样的哲学,都是一门给人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说.凡是可以称之为哲学的学说,无不具有给人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样一种性质.  相似文献   

2.
哲学观:我们该如何对待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究哲学观,有四个问题不可回避:第一,怎么理解"哲学是什么"问题;第二,怎么理解"哲学同文化的关系"问题;第三,怎么理解"哲学同现实的关系"问题;第四,怎么理解"哲学同时代的关系"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哲学观;不同的哲学观对于这四个问题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哲学观不是关于哲学的知识,而是对待哲学的态度.否定了哲学同文化的联系,就必将否定哲学同民族的联系,导致欧洲中心论的哲学观;否定了哲学的现实基础,就会使哲学成为纯粹的思维游戏;否定了哲学的时代性,就必将使哲学的研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无用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王云霞 《北方论丛》2010,(6):121-124
国内哲学界对于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断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能够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在根据在于哲学自身,即对思想的无条件前提的寻求的这一本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隐匿在一切思想之中并使其所以可能的"看不见的手".正因如此,哲学基本问题并非仅仅是"认识论转向"的基本问题.在哲学史思想逻辑的进程中,哲学基本问题具有多种存在样态,马克思从实践论视角提出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一直在继续,但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仍各执一词。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究竟是什么?它是唯一的,还是多元的?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类型的关系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贯穿一切类型哲学的基本问题,唯一的差别在于它在不同类型的哲学中的表现形态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5.
认识论与本体论·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与本体论、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关系?哲学基本问题与本体论、认识论又是什么关系?研究本体论是否还适用于现代哲学?这是哲学界争论而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1.按照惯常的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一环而存在的;而笔者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这里,关键在于我们是运用什么样的观点、方式和手段来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方法来看待哲学基本问题的。当我们将实践唯物主义和系统思维方式内在地统一起来来看待人和自然的关  相似文献   

7.
凡是古今中外各派哲学共同研究和回答的问题,贯彻在哲学体系各个部分中的共性问题,都应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应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1972年版,第14页。)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即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也就是所谓哲学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必须关注划界问题:划界问题的意义 "划界"问题,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始终是科学哲学中困扰人的一个举世难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清楚科学不同于其他任何非科学的观念形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或者说,是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引发出科学哲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这一问题对科学的正常发展,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对于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中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红莲 《东岳论丛》2004,25(6):18-23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实现综合创新,涉及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通约性问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而言,在社会功能层面,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在学理层面上,二者则具有可通约性,但这种可通约性是有限制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的.目前,如何使马哲与中哲通过对话达到可通约,其理论研究的语境仍不成熟;话语的先前设定问题影响到通约研究的深入;寻求马哲与中哲通约的思想文化基础尚不充分.因此,做好马哲与中哲通约问题的研究,是实现马哲综合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一认识自己的时代,给”当代是什么”以本质规定性,历来被认为是哲学的主要任务。但按照德国当代哲学家维尔纳·马克思(WernerMarx)的说法,又只有极少数极富创造力的哲学家才能胜任这项任务,“其他人,即‘参与哲学活动的人’,当然包括我,具有下列功能:他们首先应该保持使传统思想受到重视,因为这些传统思想曾代表过一个时代,从而能在沉思传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将导向一种新的哲学思想。为达此目的,他们必须检验目前所有的哲学方法和哲学基本规定性,看看它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把握‘当代是什么’这一问题,看看它们自身能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无疑处于初创阶段,研究范式的讨论对于该学科沿着规范轨道生长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哲学的实践使命与学科特质决定了范式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问题范式的形成。关注、解读中国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所以可能和得以建构的基本学术路径。解读中国问题,可以从哲学高度认知,从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境遇定位,从当代中国人性的发展状态观照,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揭示。中国问题在于现代性的缺乏的根本特质决定了打通问题进入范式并形成问题范式之通道,以理性多元、立宪民主和公民理性为基本维度的公共理性成为极为重要而有效的理念诉求。以此为范导,立足中国语境,可以也应该构建起以问题为中心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来梳理、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而有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却使这项工作的"合法性"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其中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文化特质、如何看待西方学术规范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哲学的改造,显然是从理论上阐明上述工作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辩证逻辑应是逻辑而不是哲学》的发表,提出一个大问题:何谓“辩证逻辑”?十多年前,就有逻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出中国古来就没有哲学!现在,马佩教授在评析金顺福研究员主编的《辩证逻辑》时,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辩证逻辑不是哲学。由此,有必要对辩证逻辑与哲学的辩证关系,以及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辩证关系加以说明。金顺福研究员主编的《辩证逻辑》与马佩教授的新作有所同,也有所异,两者互补,差异统一,相得益彰,对于普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逻辑学,都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追求公共性真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有之义,对公共性真实问题的理解和论争,从根本上制约、影响着这一哲学的发展,并凸显为其研究范式转换的新的视域."公共性真实"作为这一哲学新范式的主题向度和基点,表明其当代形态只能是"公共哲学".走进公共性、思入公共性,澄明新全球化时代人类应有的公共性真实的思维立场和理想信念,倾听我们这个时代的"公共性声音",体验并领悟"公共性问题"的真谛,谋求并努力争取当今人类"公共性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以公共性思维智慧造就公共性人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变革的内核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其"改变世界"功能,实现自身形态变革与范式转换的基点和价值真蕴.  相似文献   

15.
直觉或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这种直觉或直觉思维是基于对世界本体或生存本体的理解,表现出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终极意义的探究,从而使中国传统哲学显示出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西方虽然理性主义长期占主导地位,但康德之后,也出现了从本体论意义上论证直觉思维的各种思潮,它们注重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与中国传统哲学有某种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6.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入理解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急需纠正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某些简单化、绝对化倾向.为了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某些模糊观念,从新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需要着眼于特点,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着眼于根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着眼于发展,吸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着眼于现实,搞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着眼于应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7.
王云霞 《北方论丛》2015,(2):129-133
“哲学基本问题”是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该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绕不开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诸多争论和观点。但就西方哲学史的发展逻辑来看,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含三重逻辑内涵:一是反思的思维方式何以可能;二是形而上学何以可能;三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何以可能。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哲学基本问题的要义。  相似文献   

18.
刘莘 《晋阳学刊》2006,(2):58-63
贝克莱从洛克出发,但却背离了洛克的方向。他在哲学基本立场上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不彻底的经验论者,而这一切又都以其基督教信仰主义为基础,他对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在他的哲学话语中,上帝始终是一个元叙事。由此出发,才能正确理解贝克莱哲学的基本性质及神学本质。  相似文献   

19.
“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打破了启蒙理性的牢笼,但终究是否定性、破坏性的;提出以中国传统为依据的"情本体",就是要在它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情本体"外推即政治哲学,提出了"社会性公德"与"宗教性私德"的区分。社会性公德类似于罗尔斯的"重叠共识",但强调它的现代经济基础,以解构传统礼教的政治、伦理、宗教"三合一"。宗教性私德有范导和适当构建社会性道德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两德关系都是今日中国关键问题之一。"情本体"内推即"以审美代宗教"的宗教哲学,它要解决海德格尔的"非本真本己"的异化,也要解决现代人"闲愁最苦"的无聊,即如何活、为什么活、活着怎样(指心境)。人生唯一的真实就是积淀下来的"情",只有对日常生活的珍惜之"情"才可能消化海德格尔的"畏"和"烦"。  相似文献   

20.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