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道德寓义上,《汤姆·琼斯》都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小说。尽管这部小说在结构和情节繁衍两方面都执泥地沿袭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它在本质上仍是一部旨在规劝世人弃恶从善的寓言。作者亨利·菲尔丁对人的个性细针密缕的描写极其成功,堪称是继《堂·吉诃德》之后最富有生命力的“流浪汉”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2.
亨利.菲尔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他有比较系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思想。《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作为他的代表作,全面完善和实践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部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不朽的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SaulBellow)说过:“我倾向于把虚构的小说看成是向周围社会作调查的一种工具。”又说:“每部小说其实都是一部更高水平的自传。”[2]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正是作者对18世纪英国社会作深入调查和体验的结果,小说中塑造的保安官奥尔华绥的形象则是作为道德家的菲尔丁的影子,他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切肤的体验,他怀着一颗深沉的忧戚之心,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建构了这一部杰出的写实主义讽刺小说。作家在小说中说道:“我自己的作品寿命再短促,它也很可能比其体弱多…  相似文献   

4.
大文豪菲尔丁(H.Fielding)在《汤姆·琼斯》一书中这样写道:“我所说的宗教是指基督教;不仅是指基督教,而且是指新教;不仅是是指新教,而且还是指英国国教。"这已成了现代英国宗教史学家始终不谕的信条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据说自从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那天起,人类就注定要在晦涩不明的符号与图像中寻求上帝及其意义。(L·丹姆罗希:《神的安排与人的故事》,芝加哥,1985年)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反映了这种寻求以及求而不得的失意。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小说家一样,菲尔丁也将他的小说称为“历史”,其目的显然是想在他的读者心中唤起一种真实感。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不时地提醒读者,不要把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都当成假的,“而是在写着一段历史”。他似乎始终恪守着亚理士多德的古训,把自己当成自然的摹仿者,无虑于对现实作任何  相似文献   

6.
E·H·冈布里奇关于艺术创作的格式塔理论解答了艺术形象再现的建构机制以及观者在此过程中担任的角色,试图通过利用该理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即"图式与修正"和"制作与匹配",对18世纪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的主人公汤姆·琼斯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在该小说的释读中,读者不再是被动地参与,而是经历了一个心理建构的历程:由图式阶段形成的汤姆的天真、善良、热心,逐渐通过"制作与匹配"的途径,发现了汤姆自身存在的生活不检点、道德立场不强等劣根性,与之前印象比较形成反差,逐步与作家菲尔丁的创作意图靠近,通过这样一个"修正"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与作家意图一致的人物形象,即汤姆·琼斯呈现出一个不完美英雄的形象:一个热心、正义却也不乏各种缺点的圆形人物,进而也使该人物形象更为真实、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相似文献   

7.
由周煦良先生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选》,内容比较丰富,曾作为高等院校试用教材.该书第二卷近代部分(上)(1962年9月第一版)中,对英国十八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亨利·菲尔丁列了一个专章,并从他的长篇名著《汤姆·琼斯》中选择了几章,同时还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就是“简介”中的一段话:“……他又想把苏菲亚嫁给贵族费拉谟伯爵.后来费拉谟雇了一批流氓想把琼斯劫走,琼斯因自卫而打伤了一个人.为了置琼斯于死地,白力费贿赂律师道林,叫他出面做假见证,陷害琼斯以谋杀罪被关到牢里.可是那个被打伤的人很快就痊愈了,因此琼斯的谋杀罪不能成立,经过许多周折,渥先生终于发现琼斯为人正直、忠厚.不久琼斯的身世大白,原来他是白力费同母异父的兄弟,是白力费的母亲和一位教士的私生子.”(引文中的着重点是我加的,以下同.)  相似文献   

8.
《梅西知道什么》是亨利·詹姆斯于创造生涯中后期完成的一部以儿童心理成长为题材的小说,由于这部小说是亨利·詹姆斯探索人物心理描绘的实验性作品,其写作风格较之以前的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代表作有着明显的不一样.该小说曾被研究亨利·詹姆斯的学者看作是开启了其后期写作风格的转折之作.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表现主题和创作技巧两个方面对《梅西知道什么》所体现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富有道德诉求的小说家,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和《阿米莉亚》三部主要小说中明确提出了"美德有报"的伦理思想,其中蕴涵的道德奖励意味,深刻反映了这一思想所具有的利己主义特征。与注重观念推演的伦理学家不同的是,菲尔丁充分关注利己主义道德行为展开的具体情境:他强调主人公的仁善动机源于自然的感性冲动,并通过助人美德客观效果的讲述,提出了助人才能助己、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相结合的基本模式。而其中有关强调情感而非物质的现实报偿及荣誉问题的描写,也充分反映了菲尔丁为主人公道德成长寻求价值回馈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10.
时空体理论是俄国著名理论家巴赫金的核心理论之一,对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巴赫金的"希腊传奇教喻小说"时空体理论,从情节设置、结构框架及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分析并探究《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时空体,拟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菲尔丁的创作技巧作更全面和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简论欧洲小说文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文体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丰富。荷马史诗和中古英雄史诗在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为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骑士传奇以想像和虚构的情节初具小说的形态;流浪汉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模式影响深远;《唐吉诃德》结合了骑士传奇的想像和流浪汉小说对人生的客观性展示的特征,标志近代小说的诞生;以《汤姆·琼斯》为代表的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西方小说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现实主义时期欧洲小说艺术发展到顶峰;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中网状般的典故叙述模式,分析其批评的力度,阐释其叙述的精巧性。"串"字形连环典故网形成连续抨击之势,层层剥离卖弄学识的宗教人物屠瓦孔的虚伪本性;"王"字形轮轴典故网形成递进之势,逐步展开表里不一的小姐白丽洁的复杂内心世界,形成平行之势勾画出苏菲亚小姐的神圣之美;"工"字形夹击典故网形成对照之势,揭露魏斯顿乡绅的自私和腐朽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美国作家琼斯·安东尼奥·威勒理尔的小说《美籍墨西哥人》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剖析,阐述了这部小说的主题,即种族冲突、父子之间的代沟、文化冲突等。  相似文献   

14.
英国女作家扎迪·史密斯的小说《白牙》讲述了生活在伦敦的琼斯、伊克巴尔、夏尔芬三家人的故事。史密斯笔下的伦敦已不单纯是具象空间的外在物质形态描写,她的城市书写嵌入在英国文化肌理中并与少数族裔移民的经历并行发展。小说通过20世纪后半叶纷繁复杂的伦敦空间描述,展示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样态,记录了城市居住者在寻找空间归属时所经历的憧憬、分裂与融合的意识流变。  相似文献   

15.
马克·吐温儿童小说艺术特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三部儿童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创作时间、内容、主题和人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指出了这一时期马克·吐温在艺术创作和思想上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 ,他在艺术创作上完全成熟 ;另一方面 ,他在思想上由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转而变得愤世嫉俗。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美国学生甚至将这两部小说视为必读。本文扼要论述了这两部小说的内容 ,对比了两文主人翁的性格及其象征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更好地认识美国南北战争前人民的困苦生活和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7.
《简·爱》──一只“迷途的羔羊”的天路历程周韵《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对这部小说的宗教倾向问题历来争论不休。1847年,小说刚一发表,就遭到基督教保守派们的严厉攻击。伊利莎白·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  相似文献   

18.
一《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Tom’sCabin)是美国小说家斯托夫人最著名的作品 ,斯托夫人能写出《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一划时代的作品不是偶然的。她出生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 ,自幼饱受启蒙思想和欧洲文学的熏陶 ,而且曾随父到与南方蓄奴社会仅一水之隔的辛辛那提市居住长达 1 8年之久。在那里 ,她经常与南方的逃亡奴隶接触 ,还多次去南方。丈夫长文·埃利斯·斯托是牧师、神学院教授和著名的《圣经》学者。耳闻目睹的桩桩事实以及他的基督教家庭的影响 ,就使这篇小说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人们往往将《汤姆叔叔的小屋》当作一…  相似文献   

19.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菲尔丁和马克·吐温的反讽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语讽刺是欧美许多文学大师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中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这两位作家创作历程的考察与审视,首先以不同的实例说明他们都曾自觉、普遍而成功地运用过反讽手法,继而具体细致地剖析了他们集反讽艺术之大成的代表作品,最后论述了他们的反讽艺术的总体特征,指出了他们运用反讽手法的显同与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