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是影响学报质量的关键因素。围绕着如何防范学报编辑职业倦怠这个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主要来自编辑的工作特性、工作环境、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基于工作特性的不可转变性,克服编辑职业倦怠的重点应放在改善其工作环境和完善其知识结构上。  相似文献   

2.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下的身心耗竭状态.编辑也是"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编辑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应该通过组织干预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编辑"职业倦怠"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编辑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对编辑的生理、心理、行为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期望与客观定位之间的矛盾,投入与报酬不相符引起的不公平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管理方式不当以及个人价值难以体现等等。学校领导应重视学报工作,尽可能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改善不当的管理方式。编辑也应朝着“学者化”方向努力,并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以消除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辑压力过大产生的编辑职业倦怠,会给出版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缓解编辑压力,减轻编辑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职业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引导编辑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等是消除编辑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编辑队伍建设中,职业倦怠现象是影响编辑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从生态学的视角对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进行探析,结合个体因素和外界环境分析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利用生态学的理念以及生态链法则、生态平衡理论和生态和谐理论,引导编辑树立动态工作思路理念,创新和谐共生编辑理念,正确认知编辑职业生态稳定机制,建立与社会需求全面协调、相辅互存的编辑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职业倦怠越来越成为制约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期刊编辑的职业健康。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不容忽视。因此,期刊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有效干预职业倦怠:关注期刊编辑的职业健康,引导期刊编辑进行自我调适;重视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提升期刊编辑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期刊编辑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不容忽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将会对学报质量和编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有社会、学校、职业和个人四个方面的因素。学校不能简单地将学报编辑职业倦怠问题视为编辑个人事情,必须采取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方式,重视编辑倦怠问题,加以防范。编辑倦怠问题的产生、承受和化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和编辑自身形成合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由于工作超负荷、知识与经验储备不足及人际关系难以协调等原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化解职业倦怠的对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青年编辑的工作负荷和压力;青年编辑要认识自身的性格弱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编辑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促进青年编辑的职业成长;为青年嫡辑设立编辑导师。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关心和爱护青年煽辑,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行为、生理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表现,分析了其危害性。从社会认可度较低导致职业荣誉感不足、学校关注度不够导致职业归属感不强、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职业疲倦感增加、受到尊重较少导致职业认同感降低四个方面分析了编辑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编辑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编辑转变观念,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学校调整思路,倡导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从六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产生根源: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学校管理层对学报编辑职业的认识不够准确、传统的工作方式及编辑素质与学报发展不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付出与获得不对等以及巨大的职业压力等。提出了应从编辑个体、编辑部和学校等不同层面着手解决编辑职业倦怠现象,以促进高校学报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择业教育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 ,冲击着人们头脑中传统的就业观念。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认真分析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观念问题、思想问题、能力问题、管理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是做好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工作倦怠的视角探索中国情境下新生代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问题对于完善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工作倦怠作为工作生活质量前因变量和情绪劳动策略的结果变量,探讨新生代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工作倦怠和工作生活质量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用优势分析检验了工作倦怠3个维度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对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新生代员工表层扮演对工作生活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深层扮演对工作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2)工作倦怠各维度在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生活质量关系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职业效能感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贡献最大,为50.26%,其次是玩世不恭达到30.1%,最后是情绪衰竭为19.6%。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轨迹 ,剖析了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变化 ,主要是因社会大环境引起的功利主义倾向、需求的复杂性引起的择业标准的多元化 ,以及青年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择业观的矛盾性 ,并阐明了如何帮助毕业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劳动力市场就业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求职者的受教育行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不同求职者能力类型之间相差越小,高潜质求职者越倾向选择比完全信息均衡条件下更高的教育水平。结果导致了市场上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过度教育的趋向。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增加专用性投资,实行培训生制度,改变求职方向等一系列措施来改进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已成为我国导游行业的普遍现象。以福州市导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导游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并运用聚类分析概括导游职业倦怠的类型,据此提出预防与疏解导游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系统地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地位、内容和任务;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与此同时,外出农民工逆向流动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对江西回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产业转型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回流农民工对返乡就业持满意态度;其中,务工收入、政府就业政策宣传满意度、家乡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对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影响最大,性别、年龄、是否城镇户口、家庭中16岁以下人口数、单位性质、上班交通时间、到政府推荐的企业就业意愿等因素对回流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文化程度对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最后,从农民工、企业及政府3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回流农民工就业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宪法劳动权之重新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宪法对劳动权的传统解释认为 :劳动权是公民要求国家提供有保障的工作并发给报酬的权利 ,相应地国家负有具体地保障公民就业的义务和责任。其实践则是劳动力计划管理体制。它虽然带来了秩序、平等和安全 ,却在较大程度上丧失了自由和效率 ,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僵化和停滞。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劳动权也亟须重新解释。文章认为劳动权应解释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公民 ,自谋职业不成时可要求国家提供劳动就业机会 ,如不可能时则国家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 ,其性质应为受益权而非自由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网络作品成为新时期文献史料工作的重要利用形式与沟通渠道,为文献史料工作的拓展提供了新环境、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在网络史料的搜集、整理、交流、利用、保存与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诸如:文献史料工作如何深入到网络领域?如何从混乱芜杂的海量信息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搜集与利用网络作品信息?利用开放性原则为史料依存提供了容量支持.并从几个层面上扩大了史料搜索空间:利用选择性原则通过筛选有用信息,淘汰无效信息,使信息得以优化和有序化;利用交互性原则使网络“动态史料”作用于现场复原的意识中;利用建设性原则以安全保存网络史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培养模式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自国家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以来,虽在全国有关高校一度出现好的势头,但很快被我国高校扩招的形势冲淡了,目前情况令人担忧。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从宏观上构建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