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课程设置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问题。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课程设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模式。文章通过对美国3所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设置特点的分析,从中形成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率先在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其仍需继续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很值得借鉴.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既考虑到了通识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充满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特色,这尤其体现在它的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与安排上.此外,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体系对中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也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的发展过程始终包含着对德育功能的关注,通识教育与高校德育具有相通相融之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然而,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认识、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课程设置等诸多因素均影响了通识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德育功能,其前提就是要寻求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之路,即提高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评价体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当今美国和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的一项重要传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面对新的形势,美国和日本(二战后引进通识教育课程)的教育界对以往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做了相应的改革,许多大学相继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共同课程等新的通识教育课程,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大学课程形成一个整体.革新后的通识教育的价值得到人们重新肯定,通识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之际,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大学课程建设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考察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递嬗。主要以哈佛大学的课程变化阐释通识教育的内涵,侧面反映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大学领导人的教育理念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施的通识教育,由于受制度性制约以及通识教育理念差异的影鞍响,在具体做法上存在千差万别.文章从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课程模块入手,就通识教育的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核心课程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各个大学的历史不同、条件各异,决定了不同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从而使得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考察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及核心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可以看出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强调了要立足基础知识的信念,贯彻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突破大学通识教育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研究一直是中外高等教育界研究的关注点.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观念上基本赞成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在推进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大多学校仅限于通选课的开设,仅仅是对国外大学通识教育外在形式的模仿,导致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陷入一种误区.大学通识教育要突破现状,首先学校要重视通识教育,设立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另外,必须进行具有实质内容的核心课程建设;第三,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选课门类齐全,课程数量繁多。通识教育要急需改变概论、原理加通史、专史的模式,代之研读古今中外原著经典,要以经典阅读为中心,建设大学通识教育主干课程。经典名著历万古而常新,只有加强名著式的通识教育,才能培养通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纵向剖析通识教育的概念、课程设置、目标以及通识课程的地位等问题以及横向比较国内外几所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情况,对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认知、课程地位、课程设置、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港台地区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有着各自的经济和政治背景,形成了港台地区高教界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通识教育理念。如今港台地区的大学通识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选修方式等,各校都有各自的特色。通过着重介绍香港中文大学与台湾大学两所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近况,借鉴其通识教育经验,内地大学应当具有更多办学自主权,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建设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以近代教育理论中之两个重要观念“世俗化”与“现代化”为主线,探讨宗教教育在西方社会的转变历程,进而分析宗教教育在香港的情况。作者选择以教会大学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作一个案,并就香港的经验提出有关现代化宗教教育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3.
对比了香港4所设有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和大陆第一批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6所大学的4大平台体系: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法律、工程管理的课程设置情况。通过比较指出了大陆各所大学之间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以及和香港各大学课程设置相比的不足之处。为提高大陆工程管理专业课教育水平,借鉴了香港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的教育模式,对大陆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香港高等教育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香港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法制环境、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管理、丰富的国际经验,拥有良好的人才和设备,学校享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权,形成了比较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国内高校正在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香港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体制、人事管理制度等都有其特点和优势,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中大模式“的通识教育与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中文大学以德智并重、重视通才培养、强调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而著称.在香港高校中,中文大学是开设通识教育最早且又较为成功的典型,并形成了"中大模式".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被誉为均衡教育,目标是达到兼顾专业与通识均衡发展的理想.中文大学认为,通识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具备较高的社会认识能力,领会丰富的价值观和理解较为深刻的道德含义,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毅力;其通识教育重点是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与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以生为本,用心育人——香港十所大学考察学习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的大学开放、务实、以生为本、各具特色、崇尚实用、重视实践,各院校在符合本身角色的各个范畴上共展所长、与时并进都有卓越的教学及研究成就。学习借鉴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取香港1992年"教育统筹委员会"的第五号报告书、2000年的教育改革蓝图、2001年香港教育学院的"愿景,使命和主导价值"以及2017年香港教育大学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等中的相关陈述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在香港回归前后(1992-2002年),这些陈述显示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进入21世纪后,香港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则逐渐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依附转向全球化,显示出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政治无涉性。关于教师教育目标陈述的问题,从民族国家、历史/文化、本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香港的教师教育目标整体上缺乏民族国家和社会重建导向;在文化方面,缺乏文化身份认同,看不到中国文化传统,目标陈述传递的是一种普遍性;本土视野缺失,目标设置去情景化,目标制定没有建立在香港教育系统的独特性上。香港教师教育整个目标陈述倾向于展示教师教育规划中的工具特点和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18.
香港高等教育具有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重视高等教育的定位和国际化、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重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学生的科学发展、强调内部质素保证机制的建立等特点,这些特点给内地地方高校教学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可以看到,女性高等教育研究在基本理论问题、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女子高等院校、女大学生教育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各国女性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队伍的性别构成上尚有欠缺。  相似文献   

20.
香港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的应用型大学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为核心理念,开设应用为本的课程,致力推动应用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和借鉴香港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实现我国大部分地方性高等院校的准确定位和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