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公正是民法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民法的性质在程序上的必然反映,但由于我国司法公正的缺失造成了民法功能的部分丧失,不利于创设的一个有序的市民社会,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民法的法典化,以期实现其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市民社会的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卓著成果,民法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事立法精神、立法程序、民法体系及具体民事法律规范等方面均较之新中国成立初期更为完善、发达;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与规律便是契约精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的发展与完善中得以彰显,民法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成长与转变.我国社会主义民法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完善的民法体系尚未完全构建,继续以契约精神为指导,将民法的平等、自由、法治观念在今后的民法建设中不断推进,是完善民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民法哲学:一个亟待兴起的新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礼强 《东岳论丛》2000,21(1):96-100
民法哲学的研究 ,在我国尚属空白。从历史来看 ,民法从来是法哲学的发祥地 ,法哲学的观念和理论皆以民法为本。我国的民法哲学是关于民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法哲学主要研究民法的本质、价值、地位、理论、体系及其建构方法等。民法哲学从属于法哲学 ,它是民法学和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灵魂。民法哲学决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的公理必然在民法哲学中得到反映。“公平”和“规范”应是民法哲学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傅健 《社会科学家》2000,15(4):48-50
民法和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两种法律调节机制,应加强和完善这两个部门法的立法和实施工作;民法和经济法也必须互相配合,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与民法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法的理念与制度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观推动了民法的转变,民法应当在理念与制度层面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化拓展,但民法的生态化不能背离民法的私法属性。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学精神就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是教育家尤其重视的教学目的。民法的教学过程中,育人的理念与法律精神是息息相关,甚至是将法律精神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法学类学生的民法素养,就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本文将通过阐述民法教学理念与民法精神的内涵以及培养目的,表明民法精神在民法教学中培养的重要性,然后针对民法教学理念与民法精神培养提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莉  陈泽锋 《理论界》2006,(1):106-107
民法理念是对调整市民社会的民法的应然状态所持的理念。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民主政治传统和古典自然法学是其滥觞。在中国培育民法理念有助于中国民法的良性发展,民法典的制定将成为民法理念培育和传播的标志性产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我国正从法治的立法时代迈向司法时代。作为成文法国家,我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包括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保障法律的正确施行。法律规范是法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司法裁判的基础。针对我国转型时期的法治现状,我国现有理论对民法规范本身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民法规范的性质、类型尚未形成共识,对违反强行性规范的法律后果界定混乱,由此影响了司法适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强化民法规范的研究,合理厘清民法裁判规范的地位与类型,注重民法规范方法论的研究,正确把握公法规范对民法规范的影响,这对我国民法理论研究与司法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元彪  周茜 《理论界》2007,(4):70-71
民法的概念,是研习民法时的一个首要的、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关系到民法的目的、范围、手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任何民法学者都必须首先思考和需要回答的问题。对民法概念问题的认识,在目前似乎已明确和统一了,但笔者认为并非如此。本文从民法的调整对象及从私法的角度,对民法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分别探讨了在这两种方法下给民法下定义时所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以此希望对民法的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等方面基础条件的制约,完全以惩罚性的思维立法,采用了"刑事兼理民事"的治理模式,加上以道德治国为最终的价值追求,所以当代西方式的民法观念及其民法体系难以见容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此种差异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中国古代对法的谦抑性认知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民法结构的这种独特性体现了中国传统"不能与不为"的智慧哲理,正是中国古代民法这样的结构模式才凸显出了中国法律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