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腾 《殷都学刊》2001,(3):110-111
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教材,急需革故鼎新般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的需要。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群众出版社1999年5月版,355万字)应运而生。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虽然是应公安部的要求,为公安部民警编写的一部通俗著作,但它代表了中国近代史著作变革的大方向,通俗的读本中隐含着严肃的学术性。是一部全新的中国近代史著作。笔者读后获益甚多,以浅陋之见,试作一评价。第一,全新的体例。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史,而…  相似文献   

2.
林增平同志,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史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他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迄今已40年了,在这一领域中建树颇多。195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国近代史》,这是建国以后第一部较完整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至今仍被一些高校和社科院、所列为招收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小册子《辛亥革命》(知识丛书)。1980—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与章开源合作主编的三卷本《辛亥革命史》,这部巨著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好评,日本学者石田米子曾赞誉道:“……这部书都可视为三十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集大成者。”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与章开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1993年9月6日—11日在广东省江门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江门市委党校联合主办。从事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闭幕之际,成立了中国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主线问题,长期聚讼不已。1980年代以来,以范文澜、胡绳为代表的传统派的观点,受到了来自黎澍、李时岳等人的挑战。黎澍、李时岳学派的观点“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在辩论中占了上风。事实上,这两派各自的观点,都有与史实相抵触的地方。对中国近代史主线的探讨,应该在坚持历史唯物论的前提下,回到历史本身,在考证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理论分析。已故邵循正教授的研究成果,是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值得借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华国先生,长期从事义和团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史学理论、历史哲学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史主线问题论证的亲历者,他的专著有《义和团史事考》(最新修订版名为《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和论文集《近代历史纵横谈》,在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清末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且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翻译的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当时的中国知识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如同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严复身上有着很多复杂的面相。他早年曾经是思想的启蒙者,晚年却又回归中国文化传统,后来竞成为臭名昭著的“筹安会六君子”,为袁世凯称帝献计献策。在严复身上,似乎存在着许多难以索解的悖论和矛盾。2012年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克武先生的新著《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展示了严复思想复杂的面貌,剖析了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爱国·述变·求真——《吕著中国近代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年)是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学殖宏富,知识渊雅,在一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治学生涯中,除了著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外,还十分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吕先生生前曾出版过《国耻小史》等多种近代史论作,并撰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代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稿。这几种未刊讲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于1997年9月出版印行。这部书32万字,内容详实,富有特色,堪称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佳作。  相似文献   

7.
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1925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高中特另班,1923年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中文系,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太平天国史料工作,并负责太平天国纪念馆筹建。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调入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为一级研究员。先后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40多种,发表论文400多篇,研究涉及太平天国各个领域,重要著作有:《太平天国史纲》、《湘军兵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绿营兵志》、《晚清兵志》、《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金石萃编校补》、《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十集)、《太平天国史》等,观点独到,史料翔实,对太平天国研究起到开拓与奠基的作用,在史学界有重大影响。其治学方法是:“断不盲从,断不轻信,去伪存真,实事求是。”著名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评价《太平天国》时说:“它不止在著名的研究工作中是带总结性的,在新中国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也可以认为是带总结性的。”  相似文献   

8.
由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和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进步的爱国运动。它代表着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中华民族觉醒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纪念戊戌维新运动八十五周年,和康有为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及梁启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修订了《梁启超年谱长编》,整理编辑了《康有为先生墨迹》,这两部书最近分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州书画社出版,为从事康梁研究工作的同志们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现将该两部书的概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室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通俗讲座》面世了。这是一本由主编单位部分研究人员和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历史系部分近代史专业教师分工执笔写成的普及读物。全书着重概述了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人物和史事,共分四十二讲,计十七万多字。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一百一十年,包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侵略压榨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直至最后胜利的全过程,涉及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一度在山西和内蒙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的方仲纯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所著《辛亥塞北革命纪略》(科学出版社出版,《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中,提到1912年9月孙中山在视察太原后,同孔庚与周维  相似文献   

11.
导语:姜涛先生是国内知名近代史研究专家。1980年代中期,在刘大年先生的指导和鼓励下,姜涛先生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近代中国人口史的研究,先后有《中国近代人口史》、《人口与历史》等学术专著问世,颇得好评。在名家辈出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姜涛先生也是新见迭出,引入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杲文川 《学术界》2005,(5):290-292
在“海峡两岸台湾史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学术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台湾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就我国台湾史研究的意义与现状谈些看法与意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建国以后,我国曾经重视过台湾史研究。1956年,近代史研究所刘大年、丁名楠、余绳武合著出版了《台湾历史概述》。1961年,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之际,在厦门市召开了“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全国学术大会,学者们写出了大批论文,出版了相关图书。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研究郑成功儿子郑经那段历史被认为是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而遭到无理批判。“文革”中,台湾…  相似文献   

13.
事实与共识     
这几年,台湾文学界出现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有的作家、评论家在谈论台湾文学时,总是不适当地强调所谓“独立性”、“自主性”,而否认“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88年,羊子乔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我们自己来》的文章,对我的《台湾现代文学简述》一书提出“质疑”。他认为:“台湾文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性”,在台湾,“中国、日本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部分”,而我却站在“有利于‘中国统一’的立场,来从事台湾文学的研究”,“视台湾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视台湾文学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因而是“大中国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辞典》(陈旭麓等主编,1982年10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初版)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近代史专业辞典;它的条目完臻,内容丰满,是从事近代史研究者一大福音。对此《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有专评称誉,这里不再另作添足之语了。 鉴于近代中国集中了过去历史所没有的矛盾,其史情繁杂,盘根错节,史料的浩淼有如大海,而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于史料整  相似文献   

15.
乐黛云,文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1931年生于贵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师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泰斗王瑶先生。1981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从事学术研究三年,并游学英、法、德、意等国,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荣誉文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面向风暴》(英、德、日文版);主编《独角兽与龙》、《世界诗学大辞典》、《中西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下限问题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84 0年至 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与 1919年至 194 9年的“中国现代史”分为两个学科。这种划分 ,只是为了某种政治效果 ,在学术上没有多少道理 ,专家们很早就提议把这堵墙拆了 ,并已达成共识。 1997年 ,在《近代史研究》杂志出满 10 0期的时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重提“拆墙”的建议 ,他说 :“把 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 ,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 ,有头有尾…  相似文献   

17.
1、《德国统治时期胶州湾地区地政资料》([德]威廉·施密尔著中文译者周龙章) 2、《萧铮回忆录:土地改革五十年》(台湾土地银行董事会主席萧铮著3、《中国农村经济史问题: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年》(台湾朱树德博士著) (以上三本研究新作均为1980年台北“中国地政研究所”出版) 最近几年,中华民国(台湾)出版了许多回忆录和多种研究著作。其中有三本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所”(按即台湾的“中国地政研究所”——译注)出版发行的研究著作,应该特别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为这三本书包含许多诱人的第一次发表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18.
《中文大辞典》系台北“中国文化研究所”编著的百科全书的首卷。这套大辞典于一九六二年由“中国文化研究所” 同台湾官方的“国防研究院”合作,成立《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由张其(目匀)任主任委员监修。林君、高明任副主任委员监修,并聘辞书专家杨家骆等为顾问。实际从事该项辞典编  相似文献   

19.
勤于思考踏实求解──读《中国近代史治要》李吉奎孙占元同志的《中国近代史治要》(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场称《治要》)一书,是占无同志继《中国近代史通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二书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三十余万字,包括了三十三个专题研究对象,涵...  相似文献   

20.
龚书铎,历史学家,福建泉州人,1929年出生。1947年考入台湾师范学院史地系,1950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历史评审组副组长等。龚书铎长期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主要学术贡献如下:1.在文化史研究领域的辛勤探索。龚书铎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已经结集出版的《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增订本)、《近代中国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